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枣系我国独特果品,甜香可口,营养价值极高,其各种制品深受人们的欢迎,其中醉枣醇香甜脆,备受青睐,现将商品化醉枣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红枣是我国特有果品,甜香可口,营养丰富。红枣的医用价值和滋补作用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红枣的各种制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醉枣醇香甜脆,更受青睐。现将商品化生产醉枣技术介绍如下:一、原料鲜枣50公斤、60度的粮食白酒5公斤二、工艺流程选料→清洗→晾干表水→涮酒  相似文献   

3.
大枣食疗方     
<正> 枣除生食、制干、蜜饯、熏枣、焦枣、醉枣,以及酿酒、制醋之外,更可用干枣制成枣泥代糖,以供制糕点之用。枣用作食疗极广,如: 1.过敏性紫癜:红枣十枚,煎服,每日三次。服至紫癜退。 2.高胆固醇血症:常服大  相似文献   

4.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枇杷种质资源的果肉硬度与果肉化渣程度、果肉质地、果实汁液、单果重、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果面茸毛密度、果面茸毛长度、来源地、果肉颜色和果皮颜色等14个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枇杷种质果肉硬度与果肉化渣程度、果肉质地、果实汁液、果面茸毛密度、果肉颜色关系较密切,果肉不化渣、果肉质地致密、果肉汁液少、果面茸毛稀疏、果肉黄色和橙黄色和果实成熟期较早的枇杷种质果肉硬度较高。枇杷种质果肉硬度与单果重、果肉厚度、果皮厚度、来源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面茸毛长度、果皮颜色未见明显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红枣系我国独特果品,甜香可口,营养价值极高。其中醉枣醇香甜脆,备受青睐。其生产技术如下。1.原料鲜枣50千克,60度或以上粮食白酒5千克。2.工艺流程选料→清洗→晾干→涮酒(可加入添加剂)入缸→装袋→成品→包装装袋→杀菌→贮存→成品→包装。3.操作要点(1)选料。选用无伤、无病虫害、  相似文献   

6.
师佳 《农家顾问》2010,(7):54-54
酒枣亦称醉枣.是我国北方一种传统食品.每年的9月上中旬加工好后.经过30~40天即可食用.若储放至春节甚至更长时间.则口味更佳。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酒枣已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猕猴桃36号为试材,研究了猕猴桃不同部位果肉叶绿体的结构特征并与叶片叶绿体做比较。结果表明,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均存在具一定片层结构和淀粉粒的叶绿体。果肉叶绿体的基粒垛数量和基粒类囊体数目都远小于叶片叶绿体;外果肉叶片叶绿体片层似纬线平行排列,而中果肉和果心片层结构在叶绿体内弯曲扭转,排列不整齐;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叶绿体都含有淀粉粒,但数量和体积都小于叶片叶绿体;这些观测结果为研究猕猴桃果实的光合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瓯柑果实采后的品质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的有籽瓯柑为材料,研究了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和某些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果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果肉POD、果皮POD、果肉SOD活性7个指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果皮SOD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果肉可滴定酸、Vc含量及含水量3个指标则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通过比较果皮与果肉氧化还原酶活性达到峰值时间和大小,说明果皮滞后于果肉进入衰老阶段,但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果肉,在延缓衰老、减少活性氧损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温振动研磨方式对龙眼干进行超微粉碎,探讨该粉碎方式对龙眼果肉全粉粒度分布、表观密度、流动性、溶解性、水分吸附特性及流变性等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龙眼果肉全粉粒径不断下降,且分布变窄;表观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休止角和滑角不断增大,龙眼果肉全粉流动性下降;溶解时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龙眼果肉全粉平衡水分含量不断增大;龙眼果肉全粉悬浮液的表观粘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为假塑性流体。说明该粉碎方式能对龙眼果肉干进行有效超微粉碎,但不同粉碎时间处理的龙眼果肉全粉物理特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粉碎30~50 min得到的龙眼果肉全粉最好。  相似文献   

10.
葡萄果肉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葡萄果肉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测定不同果肉提取溶液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葡萄果肉提取物溶液能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和还原能力,说明葡萄果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氯氰菊酯在梨果皮、果肉的分布及其在梨贮藏期间的残留动态。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氯氰菊酯,得出氯氰菊酯的添加回收率为92.0%~97.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22%~2.267%。在梨贮藏时,梨果皮、果肉中氯氰菊酯浓度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少,果皮中氯氰菊酯含量大于果肉中,约为果肉的5~7倍。25℃贮藏期间,梨果皮、果肉中氯氰菊酯浓度始终超标,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12.
以170份甜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和籽粒柔嫩度(果皮硬度、果皮脆性、果肉硬度及果肉紧实度),同时对这7个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食味品质性状指标均为正态分布。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果皮硬度和果肉硬度之间为极强相关,果皮硬度和果皮脆性之间为强相关,蔗糖含量和果肉紧实度之间为中度相关,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果皮硬度和果肉紧实度之间为中度相关,蔗糖含量与果皮脆性、果肉硬度和果肉紧实度之间为弱相关,均为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板栗果实褐变的生理因子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板栗果实成熟后期,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均明显上升,边果肉的POD远高于心果肉,POD与果实褐变强度有显著的相关性。总酚和单宁含量在这果肉和心果肉中的差异逐步增大。心果肉中抗坏血酸的上升明显快于边果肉。认为板栗果实褐变主要发生在边果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石细胞团是影响梨果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木质素是构成石细胞团的主要成份。本文了探索梨果肉木质素对果肉石细胞团含量和果实大小的影响。【方法】以梨属(Pyrus)植物品种和野生种及近缘植物榅桲(Cydonia oblonga)果实为试验材料,对72份果实材料的平均单果重、石细胞团含量、烘干果肉含量百分比、烘干果肉木质素含量百分比、石细胞木质素含量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果实平均单果重与石细胞团含量、烘干果肉含量百分比和果肉木质素含量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石细胞木质素含量百分比相关性不显著;石细胞团含量与烘干果肉含量百分比、果肉木质素含量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石细胞木质素含量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果肉木质素含量百分比与烘干果肉含量百分比表现出显著正相关,石细胞木质素含量百分比与果肉木质素含量百分比也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与烘干果肉含量百分比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木质素是影响果实和石细胞团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早钟6号枇杷果实的发育过程,对其全果和果肉鲜重变化动态及水分的需求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钟6号枇杷果实及果肉鲜重、水分的生长变化呈单“S”型;果肉的鲜重变化曲线与果实生长期鲜重增长曲线相似;果实成熟时果肉、鲜重均达到最高值;水分支配着果实、果肉鲜重的增长;成熟时果实水分含量与增加速率最高;水分的最大效益期在花后130~150 d;果肉的水分含量较果核高。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易裂果和抗裂果在裂果关键期枣果皮和果肉中主要矿质元素特点,探讨裂果机制,以易裂果品种和抗裂果品种的4年生嫁接枣植株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裂果性枣在着色期和脆熟期果肉、果皮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抗裂果品种在着色期果皮、果肉中Ca、Fe元素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易裂果品种,在脆熟期果皮及果肉中Ca元素含量、果皮中Fe元素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易裂果品种,果肉中K元素含量则高于或显著高于易裂果品种;在着色期,大多数品种果肉中K、Ca元素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果皮,而对于Mn、Cu元素则是果皮中含量较高;在脆熟期,4个品种果皮中Ca、Mn元素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果肉。从着色期到脆熟期,4个枣果品种果皮、果肉中K元素,果皮中Ca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或显著增加,除团枣外,其他3个品种果肉中Ca元素含量均显著减少。在关键时期关键部位关键元素缺乏或过量导致矿质元素失衡是造成枣裂果的主要原因之一;K、Mn、Cu元素含量在枣果皮、果肉中表现一致,Ca、Fe元素则表现不一致;从着色期到脆熟期,果皮中K、Ca元素积累速度比果肉快。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果实经过浸钙、紫外线B区(UV-B)辐射和温烫处理,探讨3因素处理对龙眼果实低温冷藏效果和果实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处理均降低了果实质量损失率,提高了果实好果率;对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和固酸比(TSS/TA)无显著影响,而在第0 d降低了果肉可滴定酸含量(TA),第5 d后提高了果肉TA;各因素处理均降低了果肉丙二醛(MDA)含量;浸钙处理提高了果肉PPO活性,温烫处理降低了果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UV-B辐射处理则基本上不影响果肉PPO活性;各因素处理降低了果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不影响果肉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见,各因素处理能改善龙眼果实贮藏效果和减轻果肉活性氧损伤,浸钙、UV-B辐射和温烫处理组合是最优的处理组合;活性氧清除可能由其他非酶体系完成。  相似文献   

18.
对55份砂梨果肉鲜切60min的褐变指数调查,并采用色差仪检测果肉在0、60min的L、a、b值,以△Eab=(△L~2+△a~2+△b~2)~(1/2)计算果肉切面在0min和60min的△Eab值。结果表明果肉褐变指数和色差值△Eab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色差仪用果肉褐变度的△Eab值评价果肉褐变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杏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杏果肉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方法,以成熟的凯特杏果肉为提取材料,研究了有机浸提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离心条件等对杏果肉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果肉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以丙酮为浸提剂4、℃避光、浸提24 h、浸提2次、离心转速为8000 r/min、离心时间为8 min。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李果果皮、果肉色泽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以14个李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果皮、果肉色泽(LCH0色空间),果皮、果肉中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果皮、果肉色泽及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间的差异;分析色泽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果肉色泽的色调角(H0)所显示的颜色与肉眼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可以作为指示色泽的重要指标;果皮、果肉中富含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不同品种间三者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亮度(L)与果皮、果肉中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果肉色泽的色调角(H0)亦与二者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饱和度(C)与之没有明显相关性;三者与类黄酮含量均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