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林地界定的标准,重点分析我国目前已发布的林地界定标准《林地分类》(LY/T1812-2009)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的差异。以上海市某区为例,具体分析林地界定差异引起的数据统计及相关管理、审批等方面的问题,结合自然资源统一管控趋势,提出增加复合用地分类,统一具体认定口径,建立分类对照表,明确林地界定的状态等林地界定标准修订及相关管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标准绘制的分幅房产图为土地调查底图,依《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标准对房产图上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进行提取。详细探讨从分幅房产图上的商业金融业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交通等用地中提取地类信息的归并情况,指出从分幅房产图上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存在的问题为:概念范围界定不统一、相同地类名称不相同、表示信息侧重点不同和精度差异等。为共享资源,节约社会成本,建议统一地类划定标准,多种地图一体化综合测绘等。  相似文献   

3.
《林业工作参考》2004,(2):51-53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基础图件陈旧,现势性不强。为满足各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出的新要求,很多地区组织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为维护土地利用调查工作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调查技术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各部门管理的自然资源的调查规程及规章制度,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为有序推动自然资源的调查,规范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及要求,提出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资源调查技术体系,并按照试点先行、多方调研及多标准整合的原则,解决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契机和基础,融合对接现有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成果,形成高集成通用的一张数据底图。“三调”与“一张图”数据由于影像底图、分类标准、边界、空间位置及其他因素不一致导致数据存在差异,数据融合对接工作难度大。目前,“三调”与“一张图”的数据融合技术方法主要为分类标准的统一、内业标准的统一、外业补充调查的校正、数据库建设的统一等。研究国土“三调”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融合方法,对着力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水平以及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基础调查是专业调查的重要前提性工作。分析了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价指标的现状,从调查和评价统一性、明晰目的性、普遍适用性和主导功能性四个方面探讨了自然资源基础调查的原则。基于各行业资源调查评价标准,采用0-1评分进行指标分析,构建了自然资源基础调查指标体系,可为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航片调绘工作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使航片调绘内容详略适度,精度要求合理.一、航片调绘内容的详略程度,直接取决于对调查地区土地分类的详略程度.确定土地分类的详略又必须以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客观可能为依据.调查的目的要求,全国《规程》已明确规定:调查是以县为单位进行,其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规划,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登记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项工作服务;全国土地统一分为8个一级地类,46个二级地类;要求农区以村、农林牧渔场以分场,林区和牧区以乡统计各类土地面积;现状图的比例尺,农区为1:1万~1:2.5万,林区和牧区为1:2.5~1:5万.说明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福建省内外的福建柏自然资源,分析了福建柏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现状,并针对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三亚南山风景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多方面了解对比后,对三亚南山风景名声区进行了自然资源的分类、调查、评价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和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运用面积成数法和点抽样估计法,统计校验样地、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和国土三调等成果的森林面积构成,并对比分析不同体系的数据差异。结果表明:"一张图"更新与校验样地调查核实相结合的方式产出省级森林资源面积科学可行;国土三调认定的林地面积与森林资源"一张图"林地面积总量上相差不大,但空间位置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尽快形成与自然资源基础调查相衔接的森林资源专项调查分类标准和调查方法等,更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复杂性及改革必要性,分析了改革面临的产权归属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等挑战,并对因产权问题造成保护区管理上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我国自然保护区产权制度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提出了森林经营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落地是森林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任务;从法理依据、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性、重点衔接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和方案三个方面强调了建立森林经营方案制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广泛参与、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加强能力建设和重视基础建设投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各级政府推动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明确国家公园的事权划分对构建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的协同管理机制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国家公园事权划分的定位在于体现“权”和“钱”的具体落实,正确认识事权范畴涵盖“表”和“里”两个层面;国际上的事权划分经验包括中央集权、地方自治和混合管理三种模式;中央集权是我国国家公园事权划分的基本趋向;事权履行的重要保障在于统一“人、财、物”。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分布、管理现状及有效管理的难点,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了对策措施,为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自然资源单元划分是自然资源调查及权属登记的前置条件,决定着自然资源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但现阶段我国尚未明确单元划分的标准和方法。通过构建立体化的自然资源空间结构,兼顾考虑自然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管理属性,提出"登记-特征"双尺度的单元划分模式,以登记单元划清自然资源产权管理的事权边界,以特征单元划分自然资源种类及所有权主体,为划定资源类型清晰、产权归属明确的自然资源管理单元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新时期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需要,根据国家新修订的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要求,本文结合当前森林资源档案现状,总结了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方法及存在主要问题,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资源要素价值、生态环境质量和开发建设条件3个综合指标及19个项目指标,构建了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个层次和各个项目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和评分计算。通过评分计算,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分为9.13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得分6.74,生态环境质量得分1.65,开发建设条件得分0.74。表明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优良,开发潜力巨大,但也存在区位优势不足、交通条件较差等不利条件。提出将瑶族村屯为主的乡村旅游与景区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开发主导要素,改善交通条件、注重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等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贝 《林业建设》2019,(3):66-70
利用2017年滇池流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滇池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森林生态地位重要,森林生态效益显著,森林生态资源丰富,森林后备资源丰富,滇池流域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滇池面山"五采区"得到有效治理。从人才培养、绿化造林、改善林分结构、非木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耕地和水体污染等6个方面对滇池流域林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选取景观资源质量、环境条件、资源开发建设条件3方面的7个属性,23个指标因子,构建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总结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结果表明,公园内的旅游资源分属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14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的100%、100%和73.55%,说明公园内景观类型丰富;对博吉金旅游资源评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层因子为"景观资源质量",准则层因子为"自然属性",指标层因子为"与附近景点的异同",说明要提高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地位,应注重公园自身独特资源的挖掘,保持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避免旅游地景观均质化、模式化,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0.
武旭 《林业建设》2019,(3):36-39
分析2007-2016年盐津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指标变化规律,探讨森林资源变动原因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结果显示,全县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大幅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有所提高,乔木林龄组结构、纯林和混交林比例变化不大,天然林面积有所减少。该研究可为全县制定林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