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收集、保存了潮汕地区橄榄、杨梅、余甘子三种果树种质资源103份,其中橄榄种质54份,杨梅种质33份,余甘子种质16份,并根据各果树的分类特点,重新进行了归类。同时,根据各种源生产上的表现,筛选出优良品种17个,其中,有7个品种通过省级良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和掌握广西乌榄的资源类型及其遗传变化规律,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桂西南地区收集到的42份乌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4条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24条带(DNA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条带74条,平均多态性比例(PPB)59.68%;经Ntedit软件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GS)的范围值在0.726~0.903,平均为0.817,表明SCoT能够揭示乌榄种质间的遗传变异。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2时,可将乌榄种质资源分为A、B 2个大组,每大组又各分2个亚组,亚组内种质资源按照采样地聚集,说明乌榄的亲缘关系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体上,橄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论述广西热带南亚热带自然地理概况、森林资源特点、林木种质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区域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目标,制定出一系列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实施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保存策略及实施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广西热带南亚热带适宜的国外树种引种来源区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积余  蒋燚  龙定建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3):113-118,133
国外树种引种是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和丰富森林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探索与广西热带南亚热带区域相对应的国外树种引种来源区的适宜程度和潜力,本研究以林木引种驯化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在总结广西热带南亚热带5个保存点多年来国外树种引种和种质资源保存实践的基础上,以气候因子的相似性为主要依据,结合考虑气候型、植被类型、植物区系和已引种保存树种及其种源的生长适应情况等因素,将该区域国外树种引种来源划分成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区3类来源区,为进一步有效地全面系统收集保存和利用国外树种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南宁市香椿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香椿为广西地区的主要珍贵树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香椿富含多种丰富营养元素,其木材也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主要通过对广西香椿自然资源的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重点开展了香椿种质资源调查,新增优树无性系收集保存50份;建立香椿种质资源库20亩,其中续建10亩、新建10亩;新建子代测定林50亩;新建初级种子园50亩。以期做好香椿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西油茶种质资源库管理需求,基于JavaWeb完成油茶种质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系统建设旨在实现油茶种质资源的动态管理,推动信息的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广西城市园林中的棕榈植物及其发展潜力@朱积余@高彬¥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棕榈,种质资源,引种广西城市园林中的棕榈植物及其发展潜力朱积余高彬(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1)关键词棕榈种质资源引种广西地处低纬地区,南临热带海洋,西靠云贵高原,北接南岭山脉,...  相似文献   

8.
油桐育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种质资源和品种的研究 80年代之前,我国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统一的油桐种质资源调查与整理工作,只有四川、广西、湖南、浙江各自在省内部分产区进行过局部的品种调查。1981年正式开展全国性油桐地方品种清查和整理工作。通过大规模的清查,大体摸清了我国油桐的家底,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种质资源。到1989年止,建立了华东(设于浙江、福建)、华中(湖南)、华南(广西),西南(贵州)、西北(河南)5个全国性的油桐基因库,以及19个省、地级油桐基因库,共收集保存种质资源1849号。  相似文献   

9.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种质资源是陆地生物的"避护所"和"主基因库"。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不仅事关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种质资源与生物资源的关系,指出了农、林业种质资源保存所面临的问题,如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中存在违背保存额原则等。针对种质资源问题提出了新的林木种质资源界定与保存方式,以及相应的地植物区系优化保存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将ISSR技术应用在广西优质黄皮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上,对24份广西黄皮品种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分析,最终获得172个位点。按照遗传相似性系数构建聚类图。结果显示:黄皮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进一步拓展黄皮种质创新利用新局面。该试验为黄皮形态学的鉴定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为新品种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广西乡土园林树种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区内各主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乡土园林树种种质资源分布状况调查,了解了广西观赏价值较高的乡土园林树种的基本情况。为系统地认识广西乡土园林树种,广泛而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发展这些植物资源,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十三五”以来,广西林木种苗工作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良种选育推广、种苗生产供应、种苗行政执法和种苗社会化服务等五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广西林科院竹种园竹类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种园现仅存竹种7属73种,面积4.6 hm2。作为广西主要的竹类种质资源库,竹种园退化严重,现有资源缺乏典型性。为适应广西林业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满足广西各地竹类科学研究的需要,对竹种园内的竹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存竹种的生长状况,对今后竹种园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南国青青果,涉冬知始摘。"每当此时,便回想起那走街串巷水果小贩的叫卖声:卖橄榄!卖橄榄!橄榄是我国特产的果树,橄榄科常绿乔木,早在汉代已有栽培。《三辅图谱》载:"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六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龙眼、荔枝、橄榄、千岁子、甘桔皆百余本。"福建闽清出产的檀香橄榄,被誉为"闽清三宝"之一,自唐代以来,被列为贡品。橄榄从生到  相似文献   

15.
张雷  龙娟 《广西林业》2016,(11):20-21
正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和食用历史。2016年11月1日,第二届全国油茶学术大会暨广西油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召开。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为广西油茶产业建言献策。广西油茶产业近年来有哪些成效?存在哪些困难?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广西林科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国臣。良种选育是第一"功臣"记者:从油茶学术大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海南、云南及广西11省(自治区、直辖市)70个县(区、市)的楠属(Phoebe)树种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楠属种质资源分布、群落现状、木材利用及人工造林情况,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并详细介绍主要树种的特征差异。调查发现,中国楠属树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中紫楠(P.sheareri)、闽楠(P.bournei)及白楠(P.neurantha)分布范围最广;综合比较生长速度和适应性,广西适宜推广种植的楠属树种有闽楠、桢楠(P.zhennan)及崖楠(P.yaiensis)。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27日,中央检查组组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到广西林科院检查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暨治理工程建设——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工作。张建龙副局长视察了广西林科院油茶密植采穗圃、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元市朝天区各乡镇乡土核桃分布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朝天区核桃种质资源分布主要有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 L.)、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3个种,栽培最多的是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 L.),其中,"硕星"、"夏早"和"蜀朝2号"是主栽品种。同时,调查还发现具有较高育种价值的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主要有露仁核桃、穗状核桃、乌米籽核桃、三棱核桃、红瓤核桃、巨型核桃6个品种。分析了朝天区核桃种质资源利用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开发朝天区核桃种质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部景洪橡胶树种质资源圃"内的26个橡胶树云南推广品种(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胶乳中的蔗糖、硫醇、无机磷、干胶、总固形物含量,及其胶乳产量和橡胶树生长量,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胶乳产量与胶乳中无机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固形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干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7个优异种质资源,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1个优异种质资源和11个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广西杉木优良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广西“六五”至“九五”对杉木的研究成果和良种基地建设情况,针对广西杉木优良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今后研究利用与提高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