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给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以尧山林场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等3种主要人工纯林为对象,利用常规测试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林地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pH值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刺槐林碱解N含量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有效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油松林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侧柏和刺槐林;刺槐林土壤pH值和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和侧柏林,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油松和侧柏林;土壤有效P含量油松林>侧柏>刺槐林;3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差异较大,肥力综合分值油松林(1.01)>侧柏林(-0.34)>刺槐林(-0.99);油松林有机质含量高、刺槐林碱解N含量高;油松和侧柏林地土壤碱解N亏缺,刺槐林地速效K缺乏。  相似文献   

2.
北京西山林场火烧迹地植被更新及可燃物负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北京西山林场4种林分类型火烧迹地与对照林地上植被更新及可燃物负荷量的差异,对更新林分的潜在燃烧性进行了分析。所选择林分为侧柏林、油松林、刺槐林与白蜡林,其中侧柏林和油松林为2003年过火林分,刺槐林和白蜡林为2006年过火林分。火烧后,侧柏林采用人工更新,其它3种林分采用天然更新,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更新的火烧迹地上(侧柏林)植被多样性指数减少,总可燃物负荷量增加;而天然更新火烧迹地上(油松林、刺槐林及白蜡林)植被多样性指数增加,但总可燃物负荷量减少;火烧迹地可燃物负荷量的多少与更新时间成正比。总体而言,火烧更新使林地上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增加,难燃可燃物负荷量减少,从而使更新后林分的潜在燃烧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太行山区4种典型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栓皮栎-侧柏)、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的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含碳率以及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为51.94,86.40,90.19,18.08t/hm^2,栓皮栎林和油松林生物量高于4种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均值(61.65t/hm^2),而混交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占生物量均值的84.25%,29.33%。不同林分各器官在乔木层生物量中分配顺序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4种典型林分各器官含碳率分别为45.16%~58.93%,58.48%~64.61%,51.16%~58.37%,52.35%~62.30%。4种典型林分碳储量为10.10~53.85t/hm^2。不同林分类型各器官碳储量与生物量呈正比关系,与生物量趋势基本相同,碳储量大小表现为油松林>栓皮栎林>混交林>刺槐林。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森林燃烧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北京地区林分状况,选择测定了栓皮栎林、油松林、洋槐林、元宝枫林和侧柏林的可燃物载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林分都容易发生地表火;油松林和侧柏林易发生树冠火。在营林过程中应更注意林下枯枝和枯死木的清理,改变可燃物的空间分布,有利于防止发生树冠火。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经营黄土高原区刺槐人工林,利用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冠层结构特征及月变化。结果表明:密度对LAI(叶面积指数)有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林分叶面积指数趋于一致;在生长月份上,LAI为先增后降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月底。密度与冠层开度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密度的增加,刺槐林DIFN明显降低,925~1 125株/hm2与其他3个密度林分有显著性差异;DIFN(无截取散射)随月份的变化均呈"V"字型变化,在6月底至8月初DIFN最低。密度与MTA(平均叶倾角)呈显著正相关,密度在925~1 125株/hm2范围的刺槐林分,叶片几乎处于水平状态,其他3种密度林分MTA均在40°~50°之间有最大分布频率,而月份对MTA影响不显著。对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开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指数回归关系(R2=0.998)。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3种30a生典型树种刺槐、侧柏和栓皮栎林为对象,研究各人工林地及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样地土壤质量指数。结果表明:1)侧柏林种植对土壤粘粒体积分数和孔隙度的提高作用最大,刺槐林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土壤粉粒及含水率,栓皮栎林对土壤硬度降低作用最大;2)侧柏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积累作用最大,刺槐林对土壤速效磷增加作用最好,而栓皮栎林则有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累积;3)综合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得到侧柏、刺槐和栓皮栎林地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1.42,0.99,0.53。刺槐、侧柏、栓皮栎等3种树种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质量,且不同水土保持林土壤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华北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构建中,可以选择侧柏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7.
刺槐蒸腾耗水的动态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算林分的年总耗水量 ,首先要确定林分的年总蒸腾量 .该文以LI 16 0 0稳态气孔仪在 1998~2 0 0 0年生长季各月典型天气的实测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为基础 ,应用Penman Monteith方程模拟了刺槐林的日蒸腾过程 ,并以此计算了生长季的连续日蒸腾 .刺槐林林冠层截留净辐射由实测数据 (Rn)与叶面积指数 (LAI)建立的消光系数 (k)数学关系确定 ,冠层整体气孔阻力由实测数据拟合经验式计算 .经与实测结果对比 ,模拟的相对误差平均在 12 %以内 .由全年连续日蒸腾模拟计算 ,1998年至2 0 0 0年 5月~ 10月生长季不同密度刺槐林的平均总蒸腾量分别为 192 4 6 ,187 0 7和 195 5 9mm .  相似文献   

8.
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学模拟方法,选择树种组成、年龄、郁闭度、起源、层次、生物量以及土壤厚度等7个林分结构因子,建立了北京山区水源林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模型。利用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模型,比较了北京密云水库上游8种水源林森林类型,结果表明:1)保持水土功能大小顺序是阔叶混交林>桦树林>蒙古栎林>山杨林>油松林>刺槐林>侧柏林>落叶松林;2)涵养水源功能大小顺序是山杨林>蒙古栎林>桦树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侧柏林>油松林>刺槐林;3)改善水质功能大小顺序是桦树林>蒙古栎林>山杨林>阔叶混交林>侧柏林>刺槐林>油松林>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9.
不同经营方式下杨树人工林叶面积分布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分的叶面积垂直分布及其片节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集约经营林木叶面积的数值明显大于粗放经营林木的叶面积数值,林木个体间叶面积差异显著且与林木个体的胸径大小成正比。整个生长季节内,集约经营林木冠层叶面积数值较大,林分生长季节较长;而粗放经营林木叶面积相对较小,生长季较短。叶面积较大,生长季较长是导致集约经营林分生产力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建立了生长季不同时期内,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林木累积叶面积指数垂直分布的拟合模型,可用于对叶面积的估算。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杨树人工林冠层光分布、计算冠层光合产产量奠定了基础,为我国杨树人工林的速生、丰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陕西退耕还林中不同类型林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从微生物的角度对当地典型植被类型做出评价,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培育结构合理、生态功能良好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米脂县境内退耕坡地5种人工林(柠条林、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和新疆杨林)为对象,撂荒坡地为对照,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AWCD)、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及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多酚类和胺类)的利用特征;运用主成分法(PCA)分析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特征。【结果】5种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显著提高,不同类型林分土壤AWCD值大小依次为:柠条林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新疆杨林对照;5种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均显著提高,其中柠条林土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4种类型林分(P0.05),而土壤Mc Intosh指数以刺槐林最大;5种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多酚类以及胺类6类碳源的利用率均高于对照,而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率不同。糖类是5种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而多酚类和胺类利用率较低。PCA分析显示主成分1和主成分2贡献大的碳源分别为20种和17种,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油松林、新疆杨林和对照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碳源利用特征,而柠条林、刺槐林和侧柏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各自独特的碳源利用模式,且柠条林分布在PC轴的正方向,表明柠条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结论】黄土峁状丘陵区坡地人工林较撂荒坡地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而种植柠条比其他4种人工林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本研究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角度为黄土峁状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中树种选择和林分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毛乌素沙区天然柳湾林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柳湾林是毛乌素沙区特有的生态系统,曾在毛乌素沙区农牧业经济发展中有过突出贡献。然而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放牧开垦和频繁的战争破坏,使柳湾林分布面积缩小,到解放前夕,其面积仅剩约66.67万hm^2。柳湾林的骤减和死亡,使沙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建立柳湾林自然保护区,采取有效的复壮措施,是恢复柳湾林生态系统的极好途径,如果柳湾林面积能恢复到解放初的66.67万hm^2,那么毛乌素沙地治理就至少完成了40%。柳湾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就能发挥其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和作用。不仅能推进毛乌素沙区经济发展,而且将有利于促进毛乌素沙区的治理,提高沙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总结了昆明地区蝽科昆虫的分布情况,为日后该地区蝽科昆虫的预防和防治工作,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Estimation of Foliage Area from Sapwood Basal Area in Scots Pin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HITEHEAD  DAVID 《Forestry》1978,51(2):137-149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oss sectional area of sapwoodat 1·3 m above ground level and the foliage area on eleventrees was determined in a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spacingexperiment. The relationship was independent of tree spacing.With increasing tree numbers per unit ground area tree heightremained constant, mean tree diameter was less, basal area andvolume were greater but leaf area index varied little. A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foliagearea with height for one of the plots from the measurementsmade on the other three.  相似文献   

14.
大理洱海东面的石灰岩岩溶造林区,所造柏类林遭受鼠害严重。经分片采用线路设捕鼠夹调查,查明危害鼠类属3科7属计12种。并基本摸清了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害鼠密度、分布规律、危害状况和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应用甘氟、磷化锌、敌杀鼠3种急性灭鼠剂进行投毒灭鼠试验。经1995年、1996年两次投毒试验,磷化锌灭鼠率达100%,甘氟灭鼠率为9888%,敌杀鼠为7436%。灭鼠效果以前两种为佳,可在鼠害发生危害区(鼠类密度大于1445%)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5种常用的程序型计算器编程计算罗盘仪测量的面积,精度高、操作简单,该法已在开化县造林基地验收中采用。  相似文献   

16.
马燕娥 《森林工程》2008,24(4):81-84
根据湖北省神农架的实际情况,对神农架林区国家级现代林业建设进行系统的SWOT分析,对神农架林区现代林业建设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诊断,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希望为神农架林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武军 《绿色科技》2015,(2):32-33
微集水区是山区最基本的水文单元,其降雨产流特征研究可以为流域水文的规律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针对迤者小流域的森林微集水区进行不间断观测,得出结论:降雨量直接影响微集水区的径流产生量,7月19日24h内降雨量为36.6mm,降雨性产流105.57m3;径流洪峰一般滞后于降雨量峰值,7月19日降雨—径流监测中,最大产流值滞后最大降雨量值2h50min。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4种杀虫剂在彰武地区进行杨干象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致死率最高、经济性好的杀虫剂为40%氧化乐果;最佳防治时间在4月20日,最佳防治方法为药油灌孔封膜。  相似文献   

19.
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荒漠区造林是防止土地沙漠化、阻止沙丘移动的有效办法。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应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房丽华  刘冰 《防护林科技》2007,(1):52-52,63
分析了三北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及沙化形势。据统计,“十五”期间,三北四期工程完成造林300多万hm2,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hm2,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目前三北地区还有沙化土地148万km2,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难度越来越大,导致沙化扩展的各种人为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