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河北省退耕还林产业基地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加快退耕还林产业基地建设对促进绿色增长的重要意义,依托退耕还林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整体质量,解决广大退耕户的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并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产业基地建设原则;推广适用高效模式;强化森林抚育经营;抓好产业基地示范点建设;普及管理及经营技术"5个方面提出搞好退耕还林产业基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的几种模式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和退耕还林的目的 ;提出了半退半耕式、林粮结合式、乔灌结合式等 7种退耕还林模式 ,并就如何建设生态农业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在溆浦县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退耕还林后续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工程管理、后续产业规划发展等。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县退耕还林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本文 《中国林业》2011,(14):66-66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明确补助政策以来,没有随着粮食价格和物价的上涨、国家对种粮补贴提高而调整,一直停留在12年前的标准,影响了退耕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建设的积极性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一、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对于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国家在1999年就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5.
关于镇安县陡坡地退耕还林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 2 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 ,是国务院早已作出的保持水土、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去年我国“三江”遭受特大洪水灾害之后 ,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退耕还林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有关政策规定。朱基总理视察陕西时明确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十六字方针 :“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个体承包 ,以粮代赈”。镇安是国家林业重点县之一 ,为了摸清我县退耕还林的真实情况 ,寻找陡坡地的高效综合利用 ,笔者对我县退耕还林情况作了认真调查 ,重点调查了位于高山沟垴、浅山丘陵和河谷川道地区的退耕还林现状 ,并介绍了我县实现退耕还林的基本思…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本人长期在基层工作中的观察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惠农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取得的经验、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今后退耕还林工作提供更科学的工作方法,以达到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政策实施的效果。一、退耕还林建设情况退耕还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综合性生态工程。自2005年在我区试点实施以来,我区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加强管护,确保了退耕还林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据统计,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区1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市退耕还林工程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志坚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2):55-57,69
为了全面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及存在的不足,对桑植县、永定区的有关乡镇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对张家界市退耕还林的现状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如何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项目建设,特别是如何加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中,详细阐明:退耕还林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一定基础;二者都要求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基本目标之一。退耕还林则是治理与建设西部生态环境的重头戏。因此,对退耕还林工作国家采取了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战略。自2000年在试点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西部地区已掀起了一股退耕还林的热潮。但作为西部大开发中一大系统工程,退耕还林并不是简单的一退一还,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退耕还林是政府以中华民族生存及发展全局高度为旗帜的重大战略性决策,直接作用是改善沙区、山区等恶劣生态环境,通过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过程中有助于转变农民陈旧观念,促进农民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退耕还林不仅是重要载体,也是新时代建设的重大举措。分析了"退耕还林"决策提出的时代背景,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县 (区 )的现场调研 ,充分肯定了湖北省退耕还林工作 ,同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年度计划”、“生态林比例”、“项目管理费”、“幼林抚育和退耕地套种”及“生态移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耕还林(草)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定向加速景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评价退耕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评定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产出、效果和影响。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景观尺度与等级理论、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理论、景观演化与干扰理论探讨了退耕地生态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以偏关县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调查退耕还林地的植物种类。结果表明,偏关县退耕地植物共有34科,77属,95种。2000年,2001年和2002年退耕地的植物高度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19.8cm,16.2em,7.0cm;植被相对盖度分别增加了47.6%,42.4%和33.1%.退耕地的植物生长发育速度比对照区快。  相似文献   

14.
刘正平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1):14-16,20
湖南省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在全省全面实施,6年来各地在退耕还林实践中创造出了一批成功的造林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总结湖南省主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的技术措施,分析其生态和经济效益,走生态、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之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  相似文献   

15.
京津风沙源治理及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重要生态工程,比较分析表明:2007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交通方面比退耕还林工程多支出172.23元、衣着方面多支出416.96元、居住方面少支出1186.71元、食品方面少支出1930.78元、其他方面多支出1479.67元,总计少支出1048.63元。2008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交通方面比退耕还林工程少支出44.85元、衣着方面多支出447.49元、居住方面少支出1499.67元、食品方面少支出1932.37元、其他方面多支出1963.72元,总计少支出1065.68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项目区农户总消费支出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农户,在生活消费方面比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区农户少支出1080.54元,医疗消费方面多支出241.89元,教育消费方面多支出1412.02元,总计多支出717.20元。2008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农户,在生活消费方面比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区农户少支出1249.88元,医疗消费方面多支出374.14元,教育消费方面多支出1469.13元,总计多支出1079.31元。结果表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农民生活水平高于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区的农民。  相似文献   

17.
退耕地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特殊土地体系,受地形因素和自然规律的综合作用,孕育了经营模式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分析四川水土流失现状和退耕还林工程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设计退耕还林经营模式,从宏观上提出特殊区域地方特色的退耕还林模式,以指导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的实际调查,在分析眉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眉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与产业发展提出建议。退耕还林工程的后续管理,要结合当前的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开展林地管理模式转变。要通过加大现有低产林地改造力度、科学规划、组织培训、建立管护责任制等方式,巩固建设成果。通过地方政策扶持,积极发展后续产业,提高林业经济产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石林县从2004年起实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经过几年的精心管护,在项目实施区域,荒山变成了疏林地,疏林地变成了有林地,石漠化土地变成了灌木林地,有效地恢复了森林植被.文章介绍了石林县在公益林管护方面的机构、制度建设情况,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着资金不足,补偿标准过低,对公益林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珠防工程监测样地调查、测定的基础上,对工程二期幼林地近三年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保土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4年生的珠防工程幼林地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比荒山高0.25%~1.41%、1.82%~3.15%和2.07%~4.56%;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在68.25g/kg~83.12g/kg和21.85cmol(+)/kg~30.60cmol(+)/kg之间,分别比荒山高25.0%~52.3%和15.6%~61.9%;珠防林幼林地的土壤侵蚀面积在1334~1538.4m^2之间,比荒山少45.2%~52.2%。通过估算,从2004年-2005年珠防二期工程共减少土壤侵蚀量5.03×10^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