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半地下简易塑料大棚,合理安排平菇与秀珍菇播种期,在平菇生长后期套种秀珍菇,同样秀珍菇的生长后期套种平菇,使同一菇棚在自然季节下能周年生长食用菌,实现了经济效益翻翻。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夏季运用菇瓜豆立体栽培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夏季平菇简易菜棚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菜棚可利用时间早,因菜棚的棚周长比大棚架周长短,瓜豆藤蔓封棚时间早,能尽快地形成绿色荫棚供出菇使用;②因瓜豆藤蔓及菌袋在田地及空间分布均匀合理,所形成的生态小气候环境优于大棚架作荫棚,这样更好地解决了降温防暑的大难题,以及通风与保湿之间的矛盾,同时减轻了夏栽平菇的病虫危害;③搭棚简易,耗资耗材少,没有大棚的菇农也能做到夏栽平菇丰产丰收;④易于更换场地,避免了重茬栽菇带来的危害.实践证明:简易菜棚栽培平菇是夏栽平菇的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辛洪湖 《食用菌》2005,27(2):44-44
1选好场地 夏季栽培平菇的场地,应选在阴凉之处,如室内地面层可利用,也可因地制宜地在室外选择在具有生态小气候环境的植物地里套栽,如辣椒、茄子、玉米、水稻、瓜豆行间。遮阳很好的树荫下或葡萄架下,可做小塑料畦棚,外面盖草帘。  相似文献   

4.
1981年10月,我厂与县良种场协作,利用桔园畦间空地套种平菇400尺~2,香菇200尺~2。截至次年3月15日止,每尺~2已收鲜平菇2.5斤,鲜香菇1.2斤。栽培方法是:在树阴下南半边整地,畦面略斜,宽2.5尺,长35尺。提前二天用0.5%的敌敌畏或  相似文献   

5.
宜昌市西陵区窑湾乡是一个“柑桔之乡” ,具有四十年栽培柑桔历史。由于种植时间长 ,果园内空旷而郁闭 ,为增加果园收益 ,我们在柑桔园中进行了套种平菇的实验 ,并获得成功。1 套种原理1 1 套种原理 柑桔园套种平菇 ,充分利用两者优势 ,避开劣势。柑桔园地下部分土地闲置 ,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合理利用其种植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在6月下旬,玉米地的施肥、中耕等田间管理基本结束时,玉米植株已长高,叶茂能遮光,形成一个行间郁闭,湿度大,通风好,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平菇生长。为此,我们进行了玉米地套种平菇试验,现将其套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一年四季一般只有秋季露地播种平菇、且易于管理,许多大棚种植蔬菜品种又比较单一,因此,为充分利用大棚空间,把菜与平菇套种,利用菜秧蔓的遮荫生产平菇,近几年在我县大棚种植区已试验示范成功。即春黄瓜/平菇~~秋番茄/秋平菇,该高产高效模式连续几年平均667m2产值超2万元。1茬口安排 2月下旬扣棚整地,施足基肥做畦,畦宽1m,长4.6m,畦间距0.2m为灌水沟,黄瓜1月下旬育苗,3月上旬定植,平菇3月中旬播种,平菇头潮菇和黄瓜根瓜采收在4月下旬,6月下旬生产结束。7月下旬~8月上旬秋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8.
所谓平菇“1 1>2”栽培模式,是指运用一次性爆发出菇技术,同时启用两个菇棚,一个发菌、一个出菇,两棚交替利用的全新生产模式,其生产效益远远高于相同的两个菇棚、相同时间段常规发菌和出菇的管理方式。1)栽培时间安排。运用该模式生产平菇,可参考表1合理安排栽培时间。表1栽培  相似文献   

9.
介绍利用闲置禽棚畜舍高效栽培平菇的成功经验:改种平菇的禽棚畜舍建筑结构特点;清理棚、舍环境,严防病虫害;选用抗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提高平菇抗杂菌能力;增加升温保暖设施,适时早播,降低严冬低温天气影响;针对禽棚畜舍的结构特点,灵活调控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规范制种程序 制作优质平菇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赵建选  胡晓强 《食用菌》2012,34(6):31-32
近年来,平菇已成为河南省新乡市一个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仅单辉县每年秋季栽培平菇规模就在1.5万个塑料大棚(320-360m2/棚)以上,投料约在3.6亿kg,2010年被命名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是河南省主要城市平菇产品集中供应地,平菇产品远销河北、北京、山西、山东等地。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合理利用了蔬菜之间的"根系差、时间差、空间差、高低差",以互促互补的原理[3],通过对本地日光温室番茄套种平菇栽培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温室内的后墙空闲地进行平菇菌袋立体堆叠式和番茄小行间双层摆放式套种模式,可使日光温室生产效益提高到1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我省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的旬平均气温为15.7~23.5℃,甘蔗生长进入了中后期,也正是平菇生产的黄金季节.此时蔗田的行间郁闭,形成了一个湿度大、气温适中、通风较好适宜平菇生长的小气候环境.据此,我们进行了二年套种平菇试验,现简报如下:(一)蔗田的设计①甘蔗植株行株距为O.5×1.2m,四周留2m为保护区.为便于灌水和采菇,甘蔗行间隔行套种平菇.②蔗田套种平菇前,要施好追肥,开好排灌水沟,并在蔗根部培好土.  相似文献   

13.
崔敬哲  王文玲 《蔬菜》1989,(2):31-31
我乡五道口生产队60余亩大棚蔬菜四年来采用间作套种,年年产量产值均为全乡第一。五道口生产搞间作套种是选择高矮作物相搭配,生长期长的与生长期短的间作,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土地,又不相互影响生长。主要做法是番茄、黄瓜套种油菜;大茭套种油菜间作黄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以大茭棚为例介绍一下我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梨园套种平菇对土壤生物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明套种平菇对梨园土壤生物活性及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7 a生梨树行间覆土套种平菇,将出菇后的菇渣旋耕还田,以不套种平菇为对照,测定分析梨园0~60 cm不同土层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微生物量碳、量氮,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成熟梨果实品质。【结果】结果表明,套种平菇显著提高0~40 cm土层3大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随套种年限的增加趋于增加。连续3 a套种平菇处理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较对照提高47.4%、32.0%、125.1%;微生物量碳、量氮比对照提高25.6%、28.1%;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2.3%、47.2%、29.5%、11.6%。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均有所降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升高趋势。套种平菇后能不同程度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了梨果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结论】套种平菇对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梨品质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么智贵 《食用菌》1994,16(1):29-29
1990~1992年8月,笔者进行了三次塑料大棚夏季栽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夏季的塑料大棚采取适当保护栽培措施,也能创造平菇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取得110%以上的生物转化率.现将其方法简报如下:(一)大棚建造 场地设在通风处,建南北走向矮棚,利用地面潮湿低温.棚长20m、宽5m、顶高1.4m,棚周围建0,5m高的保湿土埂,在棚内中间挖一条1m宽、0.5m深的人行道,便于人员直立管理.以4m间距架设一个直径12cm钢筋拱形骨架,顺棚方向绷紧5道铁丝,用来支撑众多个竹竿做成的辅助拱,盖膜成棚.(二)隔温保护措施 在棚膜上覆30cm厚的麦秸、稻草等物作为隔热层,阻止阳光照射增温.为防止  相似文献   

16.
菇粮套种新技术研究苗长海,李峰,路开梅(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453000)夏季气温高、湿度不稳定,是平菇生产的淡季,为解决平菇夏季栽培问题,近年来我们将发满菌丝的袋套种在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行间,试验结果发现套放在水稻行间的平菇生长效果最好。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姚维龙 《食用菌》1989,(5):37-38
小麦、平菇、棉花、草菇套种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笔者于1987年用此法在半亩小麦田中套种平菇,其结果:收良种小麦350公斤;鲜平菇(投料2500公斤)3000公斤;平菇采收后移栽营养钵棉,并在棉花行中套种草菇,产皮棉75公斤,油籽150公斤,鲜草菇(投料3750公斤)1688公斤。除去农药、肥料、棉籽壳、薄膜等开支外,按当时市价纯收入达8500元。为了使南方农民共同致富,特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我地区在冬季生产平菇的新途径,充分利用冬闲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自1986年开始利用半地下式塑料棚栽平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简介如下。(一)挖沟搭棚试验于1986年10月上旬进行,在一块空闲地上,按东西向挖一个深2米、宽2米、长30米的地沟,沟中间每隔2米竖一根高2.5米的立柱,柱上固定拱杆,使其呈自然拱形,覆盖薄膜和加盖草帘。地沟两端各设一活动门,棚顶每隔3米留一通风口,整个菇棚面积约60米~2。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玉米秸秆搭棚栽培平菇、凤尾菇(袋式栽培)取得良好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玉米秸秆保温、保湿性能好,特別是成本低,建造简便,易于管理。其栽培工艺是: 1.选择场地:为避强风,场地选在院内或村边为最佳。菇棚宜小不宜大,一般占用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长、宽要适度。  相似文献   

20.
《蔬菜》2011,(9):52-52
河北黄骅市常郭镇土楼村的白灵菇、平菇、双孢菇、鸡腿菇等菌类蔬菜将"住"进地卧式大棚,这种棚可以实现反季节种植,高价反季销售,每棚年收益5万~6万元,比传统种植棚效益翻2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