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5 1A是安徽省农科院育成的新型早熟早籼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 ,米质优 ,抗白叶枯病 ,柱头外露率高 ,配合力好。经几年的实践 ,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高产繁殖技术 ,1997~ 1999连续 3a繁殖单产达 3 .375t/hm2 ,最高单产达 4.0 5t/hm2 。高产繁殖技术主要有 :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 ;控制秧龄 ,稀播早栽 ;高肥配比早施 ,加强病虫防治 ;推迟使用“九二○” ,更新赶粉方式 ;严格除杂 ,及时割青  相似文献   

2.
用两系不育系香125S、培矮64S和三系不育系协青早A与早籼高产品种嘉育164、中籼品种9311、晚粳恢复系T1027,按3×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9个杂交组合。3个不育系杂种一代表现各异,协青早A组合平均生育期较长,组合间差距大,香125S组合平均生育期较短,培矮64S组合间生育期差距较小。亚种内组合,两系不育系组合结实正常,大部分组合株高恰当,三系不育系组合表现不育或半不育,植株较矮,存在包颈现象,亚种间组合结实率在45%~70%之间,植株存在超高亲现象,早籼/早籼组合穗型较小,其余类型组合表现大穗,尤其是培矮64S组合,表现较强的超亲优势。父母本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单株总库容量中亲优势超过50%,而父母本遗传距离较近的组合低于15%。9个杂交种单株总库容量超父优势明显,3个不育系中,培矮64S组合超父优势最大,达62.30%。培矮64S组合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3个组合平均超父优势为57.72%,其中,培矮64S/嘉育164达到131.68%,显著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3.
以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540为材料,对2个不同产量水平(高产与超高产)钵育机插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群体茎蘖动态、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钵育机插方式下白湖、无为示范点产量分别为15.31、15.16t·hm~(-2),达超高产水平;贵池示范点产量为13.21t·hm~(-2),为高产水平。钵育机插杂交水稻的产量与有效穗数群体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要实现15.0t·hm~(-2)以上产量,有效穗数需突破270.0×104穗·hm~(-2),群体颖花量达到8.1×108朵·hm~(-2)以上。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移栽后分蘖早生快长,拔节期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成穗率较高;生育中后期作物生长速率大,光合物质积累能力较强,库源比高。综合而言,在增加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强生育中后期的物质生产能力争取大穗,提高群体颖花量是实现钵育机插杂交水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6311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出具强配合力的水稻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推动水稻两系育种的发展,采取江苏南京-海南陵水不同生态鉴定筛选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实现双亲优良基因重组,从亲本组合广占S×9311的F2群体中选育出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6311S,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6311S育性转换温度较低,穗型大,配合力强,繁殖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籼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W9593S的育性、繁殖特性及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结合2004~2005年海南分期播种及大面积繁殖试验,总结了选择适宜的播期、建立高产群体结构等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杂交水稻新组合"广8优郁香"在桂东南地区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2017年在藤县对"广8优郁香"进行早稻生产试验,2018年进行早、晚造生产试验,2019年晚造进行示范种植。【结果】"广8优郁香"表现出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抗倒性较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优等特点,产量表现为最高单产达9.07t/hm~2,示范种植平均产量达8.46t/hm~2。【结论】"广8优郁香"适宜在桂东南做早、晚稻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适时播种,培育矮壮秧;及时抛栽,抛足基本苗,培育高产群体;精准运筹肥料,巧施穗粒肥;科学用水,干湿管控等。  相似文献   

7.
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进行了繁种研究,结果表明,在广州自然条件下其越冬繁殖产量为0.55 t/hm2,可以用于原原种生产、对不育系进行加代繁殖等;而在清远的冷繁产量可达2.19 t/hm2,基本能达到大面积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如东县洋口镇重点开展了稻麦周年生产群体特征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水稻产量12t/hm~2、小麦产量7.5t/hm~2、稻麦周年产量超19.5t/hm~2的成效。为促进该栽培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现对稻麦周年生产高产高效群体特征和水稻旱育壮秧机插及小麦适期机条播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丰S”是从“安湘S/香优早”的后代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属早籼中熟类型,具有不育期长、不育度好、柱头外露率高、在海南的可繁性较好、配组自由、配合力好等特点。简要介绍了“科丰S”的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早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M103S的选育与光温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1为母本,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92153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2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103S。光周期长于12.5h,日平均温度高于24℃,可以用于制种,日平均温度低于23℃,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13.5h,日平均温度高于23℃,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23—24℃,耐低温期为3—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7—14d。播始历期为53—79d,主茎叶片数10.0—12.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93.8—1766.3℃和733.4—1058.3℃。不育期的株高63.6—77.5cm,平均72.0cm,单株有效穗6.4—12.0个,平均9.3个,穗长20.9—22.7cm,平均21.2cm,每穗颖花数112.1—137.3朵,平均122.3朵。可育期株高65.7cm,单株有效穗7.2个,穗长17.2cm,每穗总粒数114.1粒,结实率47.23%,千粒重31.34g。以M103S为母本,与100多个早籼品种进行测配,杂种表现生育期早、穗大、粒多、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11.
不育系异交习性的差异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制种过程已成为制约三系杂交水稻推广的关键环节。不育系的异交习性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目的】研究5种水稻不育胞质类型和肥料调控技术对杂交水稻不育系异交习性的影响,为提高繁殖、制种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择野败型(W)、爪哇型(JW)、冈型(G)、K型(K)和印水型(YS)核质互作不育胞质构建同核异质不育系,研究不同氮肥调控处理不育系的异交习性和繁殖产量,探索胞质效应对不育系异交能力的影响效应及其肥料调控机制。【结果】各同核异质不育系繁殖产量的提高主要由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加共同控制;JW型和W型胞质不育系在10 kg/667m~2氮肥施用条件下繁殖产量达到最高,分别达到259.20、244.04 kg/667m~2,GA、KA和YSA则需要18 kg/667m~2氮肥施用量其繁殖产量才可以达到250 kg/667m~2,但又会存在病虫害高发的风险。【结论】胞质效应及其与氮肥的互作对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异交习性均会产生显著影响,氮肥水平对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和繁殖产量的影响大于胞质效应,胞质效应主要影响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等异交习性。  相似文献   

12.
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镇青田村的18公顷Y两优广适性超级稻母本Y58S繁殖田,田块集中连片,土壤肥力、水源灌溉、隔离条件等均符合水稻两系不育系高产保质繁殖技术要求。采用高产繁殖集成技术种植的Y58S水稻植株挺立,整齐一致,叶青籽黄,籽粒饱满,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经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实割测产验收,海南省三亚市Y58S高产优质繁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地处沅水下游鼎城区境内,属湖积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具有较好的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繁殖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从1974年起进行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不同组合分别进行过春繁、夏繁、秋繁、春秋连繁。近10a来,我场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面积稳定在100hm^2左右,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成熟完善,不育系单产水平稳定在2.25t~3.0t/hm^2,质量稳步上升。笔者试对我场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优质高产技术作一总结,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6311S是新育成的优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配合力高.为加快6311S的推广,促进6311S在杂交水稻育种上的应用,采用分期播种、高海拔地区再生稻试验以及大面积繁殖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温敏核不育系6311S的繁殖技术,提出了温敏核不育系6311S在海南和贵阳高海拔地区的配套高产繁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双季稻"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高产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形成原因,为"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广福村进行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早籼晚籼"和"早籼晚粳"2种高产栽培模式,通过调查、取样、测产等方法,对这2种栽培模式的周年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晚粳稻生育期比晚籼稻生育期更长;早稻不同种植模式间有效穗数以"早籼晚粳"高产模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多,且差异显著;"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晚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要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种植模式周年产量方面,早籼晚粳增产效果明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经济效益方面"早籼晚粳"高产种植模式收益明显,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约高4 000元/hm2。总体看出,"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栽培模式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粳型7001S、3516S,籼型3418S、399S、2301S及宣城地区农科所育成的X07S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光敏型不育系7001S、3516S、3418S立足于安徽省内秋繁,辅之以海南春繁;温敏型不育系399S、2301S、X07S以海南春繁为主,辅之以安徽省山区冷水灌溉繁殖的技术策略,并总结出相应的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省稻作生态和两系稻制种、繁殖的需求,选择不同海拔(8 m、120 m、320 m、520 m 、730 m和808 m)、不同纬度(18°N和26°N)构建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生态压力试验点. 对引进核不育系、杂交后代和高世代材料进行加压、分离、选择、鉴定.逐代多年多点压力筛选,已取得成效.(1) 初步评价了培矮64S、安湘S、W6111S、明光34S、FJS-1和FJS-2 等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利用价值和确定了适宜的繁殖制种区域;(2)进一步育成了SE21S等光补型核不育系,压缩了制种风险,应用于大面积制种;(3)育成了118S、322S、919S和VNS,其不育性能更好,取得水稻核不育系选育新进展.这些不育系已配制出几个高产和优质潜力大的两系稻组合.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水稻温敏核不育系810S春季高产优质繁殖技术,即适时早播(使810S育性敏感期处在6月上中旬的梅雨季节)、育性敏感期冷水串灌、良好的栽培管理和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技术培育不育系和保持系秧苗,研究了不育系珍汕97A的繁殖技术。结果如下:(1)旱育秧秧苗矮化,分蘖迟缓,叶片生长慢,秧苗素质不如湿润育秧秧苗。(2)湿润育秧始穗期比旱育秧早2—3d,齐穗期比旱育秧早5d,始穗-齐穗历时比旱育秧短2—3d。(3)不育系湿润育秧种子产量显著高于不育系旱育秧,以不育系湿润育秧和保持系旱育秧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18.3kg/667m~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不育系湿润育秧穗型大、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开始,我所运用塑盘育秧抛栽的方法繁殖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亲本博A、特A、优IA、枝A等,每年面积6~10hm^2,单产比人工插植增产5%~15%。三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塑盘育秧抛栽技术繁殖不育系具有省工节本,劳动生产率高,禾苗早生快发,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群体生长整齐,抽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