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集装箱化生产的GrosMiche(AAA)和Bluggoe(ABB)香蕉栽培品种,作为指示植物被接种真菌,用来测定香蕉萎蔫病菌(Fusariumoxysporumfcubense)的小种Ⅰ和小种Ⅱ的发生情况;这些小种是从亚洲,澳洲和拉丁美洲的尖叶蕉(Musaacuminata)和尖叶蕉与长梗蕉(Musabalbisanan)的杂交种植株上分离  相似文献   

2.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陈深广,闵绍楷,熊振民,吴建利,朱旭东(中国水稻研究所遗传育种系,杭州310006)关键词:胞质雄性不育;广亲和性;等位性;基因型AnalysisonInheritanceofCytoplasmicMaleSterili...  相似文献   

3.
外源生长物质对农垦58S育性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农垦58s为材料,在盆栽自然长日不育条件下,从第一次枝梗分化末期开始喷施外源生长物质,结果表明:IAA、QT作用明显,使植株达到部分可育;ABA的作用甚微; GA_3对育性没有影响,但在GA_3+ABA共同作用下,却能达到部分可育。测定引起育性转变各处理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表明,在上述外源物质的作用下这两种酶活性均有降低的趋势,这说明农垦58s长日不育可能与IA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正红花油预处理、无解离涂片和Giemsa染色的方法对黄果西番莲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分析,其核型为2n=2x=18=12m(4SAT)+6sm;按Stebbins核型分类标准,属于2A型。  相似文献   

5.
突变体Fan5苗色低温敏感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突变体Fan5苗色低温敏感性状的遗传分析董彦君,董文其,张小明,石守鋆,张宏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杭州310021)关键词:遗传分析,低温敏感;苗色GeneticAnalysisofLow-temperature-sensitiveSeed...  相似文献   

6.
沈瑞清  张萍 《麦类作物》1998,18(2):52-54
1991 ̄1992年间,从宁夏自治区各地收集大麦种子250份,共分离得到真菌12属16种真菌,其中以镰刀菌属真菌最多,分离出3种:Fusarium graminearum、F.arthrosporioides和F.Conglutinans;链格孢属次之,共2种:Alternaria tenuls和A.triticicola。对这些菌的致病进行了测定,其中5属7种真菌具有致病性,约占整个测试真菌的4  相似文献   

7.
罗志义 《茶叶科学》1997,17(2):201-206
迄今在茶树上发现的粉虱有8种,即: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杜鹃穴粉虱Aleu-rolobusrhododendri,山茶褶粉虱Aleurotracheluscameliae,归亚瘤粉虱Aleurotuberculatusguyavae,番石榴瘤粉虱Aleurotuberculatuspsidi,流苏子瘤粉虱Aleurotuberculatusthysanosper-mi,桔裸粉虱Dialeurodescitri,和杨梅类伯粉虱Parabemisiamyricae。本文对上述8种粉虱的形态、寄主、分布和天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蓝光对水稻幼苗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蓝光对水稻幼苗生长效应的研究李韶山,潘瑞炽(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1)EffectsofBlueLightontheGrowthofRiceSeedlings¥LiShaoshan;PANRuichi(SouthChinaNormalUnive...  相似文献   

9.
甲胺磷与强氯精绝不可混存混用MethamidophosandTCCAmustnotbeusedorstoredtogether江西省九江市某县植物医院曾将甲胺磷与强氯精混存一库,两药接触,引起着火燃烧爆炸,险些酿成火灾;江西修水县也曾有两个乡的农民为...  相似文献   

10.
Morethan10speciesofpathogenicfungiwereisolatedfromthenaturally infectedleavesofbarnyard grass(Echinochloacrus galli)in paddy.After preliminarybioassaying,itwasfoundthatthe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AA),Exserohilummonoceras(EM),and"99 10"werethreep…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判别籼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性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了以硅酸体形态性状为指标的籼粳判别式,其判别效率可达90%左右,明显优于粒型判别法,与佐滕等提出的基于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的判别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植物蛋白石具有残留量多和抗风化等优点,作者认为在籼、粳稻起源和分化的研究中,根据植物蛋白石的形态进行籼粳判别的方法比基于炭化米的粒型判别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2.
浙江跨湖桥遗址的古稻遗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深入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稻作起源问题,对距今7 000~8 000年前的浙江省杭州市近郊新发现的跨湖桥遗址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和植物遗存调查。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显示,除第11层外,其他各层都有来自稻叶片运动细胞的硅酸体,而且硅酸体的形状较大,与现代栽培粳稻的相似。植物遗存调查显示,跨湖桥遗址中有大量的稻谷、稻米和谷壳等古稻遗存;其中,稻谷的长宽比为2.71, 稻米的长宽比为2.68,稻谷粒型与现代栽培稻的籼稻相似。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可能是我国稻作起源地之一,跨湖桥遗址的古稻可能是尚未完全分化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MeJA调控不同生态区育成的粳稻品种花时性状的效果及其对株型性状的影响,为利用MeJA调控杂交亲本的花时,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的制种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35份粳稻品种为试材,于抽穗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调查不同生态区育成的粳稻品种对MeJA响应的差异及其对株型性状的影响。【结果】MeJA对不同生态区的粳稻花时性状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与对照相比,处理后第一天,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粳稻开花时间均显著提前,且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粳稻始花、盛花、终花均显著提前,始-盛持续时间、始-终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处理后第二天、第三天,MeJA调控效应快速消失,低浓度处理下始终有开花现象,高浓度、中浓度处理下无开花现象。不同生态区粳稻品种对MeJA调控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辽宁稻区粳稻品种的花时性状对MeJA的调控最为敏感;黑龙江稻区第三积温带的粳稻品种花时性状对MeJA的调控最为迟钝。喷施MeJA对不同生态区的粳稻株型性状有显著影响。株高、颈穗弯曲度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各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剑叶长、倒二叶长随MeJA浓度的升高而变长。【结论】MeJA对不同生态区的粳稻花时性状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MeJA浓度越高,花时提前的效果越明显。各生态区粳稻对MeJA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MeJA对粳稻株型性状有一定的影响。粳稻株高、穗颈弯曲度均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且与对照差异显著。MeJA对粳稻其他株型性状的影响大多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回交或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进而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常规超级梗稻育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讨论了与超级粳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64份粳稻品种为试材,对粳稻品种若干株型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粳稻品种间株型性状差异较大、变异范围较广,粳稻品种类型较为丰富。叶长因子、株高因子、穗长因子及其组合是影响粳稻株型特征表现的最主要因子,因此,粳稻株型改良应注重这几个性状的综合改良。64份粳稻品种可大致划分为8个类群,这为粳稻品种株型改良中亲本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琦  李珣  李继开 《北方水稻》2010,40(1):71-74
辽宁省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籼粳杂交与理想株型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并相继开展了水陆稻杂交、地理远缘杂交研究,70~80年代成功选育出"千重浪"、"辽粳5号"、"黎优57"等品种,1978年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模式;第二次是粳型杂交水稻育种,通过包台(BT)型和滇型不育系和籼粳架桥选育恢复系选育成功,1976年辽宁杂交粳稻配套成功;第三次是水稻群体育种,水稻群体育种充分利用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和生态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与混合父本(多品种混合播种)在田间自由授粉实现品种间或亚种间的杂交,将水稻常规育种技术与杂交稻育种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以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2640、甬优1640为材料,常规粳稻镇稻11、武运粳30和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穗部特征、叶片形态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两年平均产量为11.3 t/hm~2(11.1、11.4 t/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6.6%和13.0%;产量构成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对照,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低于对照;甬优籼粳杂交稻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依次为13.4 t/hm2、21.6 t/hm~2、6.9 t/hm~2,均显著高于对照;穗部特征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单穗质量和着粒密度高于对照,穗长略低于杂交籼稻,近80%的籽粒集中于中上部,而常规粳稻75%的籽粒集中于中下部,杂交籼稻籽粒分布相对匀称;甬优籼粳杂交稻上3叶的叶宽和卷曲率高于对照,叶长和叶基角处于对照之间(以杂交籼稻最大),披垂度最低,上部1、3叶差异显著;株高、穗高、秆长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以杂交籼稻甬优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成熟期单茎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及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质量以甬优籼粳杂交稻最高。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特征为足穗基础上,主攻大穗,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形态生理特征表现为籽粒集中于中上部,上3叶大小适宜,叶片内卷且直立,株高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适中,成熟期茎秆充实度好。  相似文献   

18.
Plant type and grain quality are two major aspects in rice breeding. Using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redundancy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type traits and rice grain quality traits was studied with 100 crosses derived from 10 sterile lines × 10 restorer lines. There was a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s of the traits of the two aspects. The angle of the 2nd leaf from the top and single panicle weight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type system and amylose content and grain length in grain quality system. The angle of the 2nd leaf from the top, plant height and single panicle weight had a great effect on grain quality traits, and amylose content, brown rice rate and translucency were easily influenced by plant type traits. Selection index model indicated that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Northern China with good qual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broad flag leaf and 2nd leaf from the top, narrow and short 3rd leaf from the top, low plant height, short culm, long and more panicles and low single panicle weight.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可能性,利用包台(BT)型、红莲(HL)型、茶野(CL)型、野败(WA)型等4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六千辛A与181个粳稻亲本测交,根据测交F1的小穗育性,筛选HL型粳稻恢复系。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HL型粳稻恢复系与更多HL型不育系复测,并进行不同细胞质杂交粳稻的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HL型和CL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十分一致,测交F1小穗育性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2)HL型和CL型粳稻不育系的可恢性虽不如BT型不育系,但明显优于WA型粳稻不育系;以测交F1小穗育性达到85%以上作为选择标准,从BT型恢复系和广亲和恢复系中筛选出25个HL型(CL型)粳稻恢复系。3)不育系的核背景对杂种育性有影响,HL型六千辛A可恢性最好,其次为HL型陵香A,HL型珍5A可恢性最差。4)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相比,HL型和C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育性稳定性相对较差。5)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与BT型、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在播种至抽穗历期、株高、产量及品质性状上均无明显差异;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粳稻结实率正常,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说明HL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辽宁杂交粳稻育种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目前北方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育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