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各种数量性状的表现,是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基因作用和环境作用是相互独立的,则各种差异满足如下关系:Vp(表现型方差)=Vg(基因型方差) Ve(环境方差)。在数量性状的遗传学研究中,用生物统计的方法把表现型方差中的基因型方差和环境方差区别开来,所得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百分率称为遗传力:h~2(%)=遗传方差/总方差×100=Vg/(Vg Ve)×100。可见,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力数值愈高,说明该性状受环境因素的  相似文献   

2.
柞蚕若干性状与茧层率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反映了原因性状表现型值对结果性状表现型的直接作用。由于选择是对表现型进行的,考虑到选择对于表现型值的影响,采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求出原因性状(x)对结果性状(y)的直接相关遗传力(h_xh_yp_(x·y)),就能找出在其他性状不变的情况下,p_x变化对于p_y的直接作用。因此,本文对柞蚕几项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作一通径分析,对柞蚕育种工作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49个陆地棉品种的9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长度、整齐度、短纤维指数、比强度、伸长率、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反射率、纺纱均匀性指数)进行了分析,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21;,确定了3个反映棉花纤维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式,并通过计算品系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品种(系)比较,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系),其结果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型相近似,表明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棉花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评选,为棉花优良性状选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混合线性(AD)模型和MINQUE(1)法对各性状遗传力、遗传方差分量及其占总表型变异的比率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大多数遗传效应值都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各遗传方差分量的效应对表型方差贡献率大小不同;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为总叶片数〉抽雄期〉散粉期=雄穗分枝〉吐丝期〉生物产量〉果穗鲜重〉穗位高〉秸秆鲜重〉果穗干重〉株高。  相似文献   

5.
变异系数是衡量单位不同或平均数差异很大的祥本变异程度的一个常用统计量,被广泛应用于选择不同仪器或检测手段、比较动物体不同生产或生长发育性状变异程度的饲养研究。生物统计的目的在于以样本推断总体,由样本所计算的变异系数能否代表其所在总体的变异程度,尚需统计检验,而现有的生物统计教科书中却没有提及这方面问题,本文将采用建立在一般最小二乘意义上的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样本所在总体变异系数间差异的统计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于遗传研究的多元变异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一组描述多个性状综合变异度的多元变异指数。相应于一元方差的分解,表型多元方差也可分解成遗传型及环境两部分。它们由多元方差分析中所获的表型协方差矩阵及误差协方差矩阵估算。多元变异指数可由原尺度或标准化尺度计算,何者为宜依资料性质,尤依相比较的资料是否获自同一组性状而转移。多元变异系数不受尺度影响。多元遗传力表示表型变异度可由遗传型多元变异度说明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对数量性状基于多态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方差组分的估计方法。数量性状相对多态座位的加性方差和遗传性方差分别为VA=2βp和VG=p′Xp-G^2,其中p′和p分别表示多态等位基因频率的行向量和列向量,X表示以基因型值平方为元素的矩阵,β表示以基因均效平方为元素的行向量,G为群体均数。纯合子效应等于零时,利用最小二乘分析从观察值中估计多态座位的基因型值。对皖南花猪的主要经济性状基于多态座位的方差组分进行了估计和分析,结果显示Tf和Am座位对繁殖性状变异的影响微弱。6-PGD座位是影响肌肉的pH(VA为主导)和日增重(VD为主导)性状变异的重要座位;PO2是影响肉嫩度、失水率、pH和日增重性状变异的重要座位,并且对日增重和失水率是以加必方差为主导,而对嫩度是以显性方差为主导;除肌肉的嫩度外,PHI对胴体品质性状的变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水稻主要经济性状一般都为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控制,易为环境的变化所左右,这就给正确而有效地选择杂种后代增加了困难。近年来,国内外育种学家为了从表现型中排除环境条件的影响,进行了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的测定。根据遗传力进行选择,就可以增加育种工作的预见性,提高选择的效果。遗传力是表示在表现型的变异中遗传型变异所占的比率,是育种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数据。然而对育种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对杂种的各个世代进行遗传力的分析测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育种工作,改进选种  相似文献   

9.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15个冬小麦品种的11个面粉、淀粉和面条品质性状在5个生态试验点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基因型方差在所有性状上达到极显著,环境方差在8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7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变异在多数品质性状上大于环境变异,环境变异对一些重要品质性状的作用较大。基因型变异在所有性状上大于基因型×环境互作变异。②多数性状的稳定性因品种而异,一些重要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的淀粉性状和面条品质选择提供了有关基因型和环境作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 15个冬小麦品种的 11个面粉、淀粉和面条品质性状在 5个生态试验点的表现。结果表明 :1基因型方差在所有性状上达到极显著 ,环境方差在 8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7个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变异在多数品质性状上大于环境变异 ,环境变异对一些重要品质性状的作用较大。基因型变异在所有性状上大于基因型×环境互作变异。 2多数性状的稳定性因品种而异 ,一些重要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的淀粉性状和面条品质选择提供了有关基因型和环境作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表现型的亲本其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F1代植株生物学产量、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为蚕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和蚕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为亲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构建杂交后代群体,获取F1代138份植株表现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变异程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学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结荚数等农艺性状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变异程度分析发现,根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5.44%,结荚台数最小为8.23%;7个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根重(55.44%)>生物学产量(43.24%)>有效分枝数(30.50%)>分枝数(21.08%)>株高(10.69%)>结荚数(8.59%)>结荚台数(8.23%),总体变异较大,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潜力,可充分利用得到符合生产所需要的不同蚕豆品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可将存在极显著及显著相关关系的性状作为选育蚕...  相似文献   

12.
棉花新品种性状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参加河南省2006年杂交棉区试(3组)的12个品种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5个公因子对所考察性状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9.22%,反映了所考查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根据诸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将12个供试品种从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差异聚为3大类,并指出每类品种进一步改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板栗自然分布区8个产地采集的板栗叶片进行取样测定,分别测定叶片3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各指标在同一群体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板栗叶片形态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差异,其中,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等3个性状群体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F值分别为7.50、6.36及7.39;群体间,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3个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F值分别为19.36、18.32和3.40。根据3个性状的平均,群体间的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11.417%,群体内的占39.86%,机误占48.72%。板栗叶片3个性状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13.03%,而群体内的平均表型变异占86.97%,表明群体内变异是板栗叶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涉及突变型作用的生物数量性状的新数学模型: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是基因型和环境的结果,在遗传过程中如果突变是不可忽略的,则还要受到突变型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了微生物诱变,并指出突变参数(突变率、突变均值和突变方差)可以通过对混合分布的分析来加以估计。作者利用生物信息的反馈作用,提出了一个称为“信息——条件最小X~2估计”的新数学方法,既可以提高估计值的可靠度,又可以简化运算。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应用于微生物诱变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基因型和环境对糯稻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连续3年种植在湖南5个稻作区的品质水平不同的6个糯稻基因型进行了米质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基因型(G)×年份(Y)×地点(L)二级互作在分析的所有品质性状中极显著存在;G×Y互作及G主效在大多数品质性状中极显著或显著存在,但G×L互作及L主效仅在少数性状中显著存在,(2)各性状的表型变异主要由基因型方差及互作方差组成,且性状间表现不尽一致.(3)广义遗传力及遗传变异以碱解值、精米长/宽比值和直链淀粉含量最大,胶稠度最小.认为对于糯稻品质性状的改良,除胶稠度外,对大多数性状的选择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应充分注意G×E互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磊  赵罕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62-164
[目的]了解省沽油果实性状表型多样性变异规律。[方法]对河南桐柏县、湖北大悟县和安徽石台县省沽油各生长和结实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省沽油果柄长、果长、果宽、果厚和每果实种子数等指标的表型变异模式进行探讨。[结果]结实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的是每果序果实数和每果实种子数,其次是果厚,种子百粒重,果长和果宽相对较小。方差分析表明,省沽油果柄长、果长、果宽、果厚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方差分量分析表明,省沽油各性状种源间方差分量(0.14%~9.10%)均小于种源内个体间(4.92%~40.55%)。[结论]在对省沽油结实性状进行选择时种源内的单株选择具有较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由于基因连锁和“一因多效”引起的两个数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效应,提出了连锁值的概念以统一表达互引和互斥两种连锁相的连锁强度。在不考虑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上位性作用的假设下,从理论上分析了自花授粉作物中两个纯系杂交后不同世代(F_2-F_n)及不同交配方式(自交、回交)的两性状的表现型协方差,並将其中的基因型协方差剖分为加性、显性两部分,导出了关于遗传协方差组成的一般通式。受多对多效等位基因同时作用的两数量性状是这些通式的特例。而一般的单一性状的相应方差(协方差),也是这些通式的特例。  相似文献   

18.
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的重要经济性状大都是数量性状,由数目较多的微效基因控制,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这些微效多基因对性状的单独影响效应,很难被区分,因此需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加以解决。相关分析是人们研究数量性状之间,以及它们于上下代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两个性状或多个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常用相关系数(r)来表示其强弱。计算线性相关系数的公式,早在1888年就由高尔登(F.Galton)提出,至今还为人们应用,其通用公式为:  相似文献   

19.
温州山药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州山药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3个栽培群体16个表型性状进行观察或测定。结果表明,温州山药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且变异主要是由群体内不同的栽培类型引起,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91.9567%,群体间的变异不显著。6个测量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13.46%~72.15%,块茎重变异最大(72.17%),叶面积其次(49.77%),叶长宽比最小(3.46%)。10个观测的表型性状表明温州山药群体内在块茎形状、颜色特征方面存在丰富的差异。按照UPGMA聚类可分为3类,Ⅰ类为地上茎呈棱形地下块茎为白色,Ⅱ类为地上茎呈棱形地下块茎为紫红色或紫白色,Ⅲ类为地上茎呈圆柱形。表明温州山药具有广阔的遗传改良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合分析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繁育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我国分布区内7个野生华重楼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测量,利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其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除叶片数和花萼片数外,野生华重楼其他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52.19%)大于种群间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26.39%),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34.27%,种群内变异是华重楼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72%,变异幅度为6.83%~29.95%,花梗长、叶面积、花萼面积和株高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平均变异系数,叶片数、花萼片数、果球横径、果球纵径、果球横纵比和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异幅度远小于平均变异系数,表明华重楼花、叶的数量指标及果球、种子的性状稳定性大于叶片形态性状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表型因子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广东清远地理种群变异最为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