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主要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方法]比较分析了苏油4号与当地主栽品种的主要性状,并介绍了苏油4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苏油4号具有高产与双低品质相结合,成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好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苏油4号适于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扬油4号"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杂交选育的常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组合为"鉴13×8705".2001年7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原名"苏6106"),系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育成,于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进一步探明该品种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宁杂15号是以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和双低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新品种.宁杂15号在2004-2005年度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38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11.06%,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182.56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8.07%,增产均达到极显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比宁杂一号增产9.3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1.45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7.09%.宁杂15号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适中,双低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是江苏省审定的第一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介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苏油4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低芥酸、低硫苷品系为主体亲本,与本地区育成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品系组配杂交,F2再用主体亲本进行回交而育成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于2004起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苏审油: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B. napus)油蔬两用新品种宁杂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杂15号是在MICMS雄性不育系宁A6改良成功的基础上,以新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油蔬两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测交配组并进入产量鉴定试验,2003年参加江苏省油菜新品种预试,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通过江苏省审定的第1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苏优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优 5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表现综合性状好 ,恢复率高 ,高产稳产性强 ,成熟期早 ,双低品质性状稳定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申黄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的方法育成.该品种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44%,硫苷含量27.81 μmol/g,种子含油率45.60%.2006-2008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05.63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9.78%,产油量比对照"沪油15"增产11.32%.  相似文献   

9.
"中油6306"系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所以"8908A"×"R6"配组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原名HY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与双低恢复系P10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花油6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通过花培选育而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已于200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扬油5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鉴10/F6008/加拿大3号”配组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3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常规品种高油605为对照,对引进的秦优10号油菜新品种进行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秦优10号属双低油菜杂交种,品质好,丰产性、稳产性好,抗倒性中上,耐旱性中等、耐渍性强,抗寒性较强,较抗菌核病,生育期适中,适宜福建省冬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168"(原名"镇麦0216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杂交选育而成的春性、中早熟、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2年育成,2007年8月和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1和国审麦2007004),并已申请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5.
"苏油一号"是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双低常规油菜新品种.本镇于1999年引进,2000年全镇种植面积650公顷,占当年种植面种的93%,平均单产2220kg/公顷,比其他品种增产9.6%.  相似文献   

16.
"扬麦11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与南京农大遗传所合作,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抗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的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扬麦11号",并列入国家863计划中试推广项目.该品种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综合性状突出,是替代"扬麦158"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7.
史力丰是南京绿江种苗中心1999年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1年3月被农业部列入<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2年7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和江苏省认定.  相似文献   

18.
苏油4号系江苏省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性好(江苏省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692.20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0.34%),抗逆性强,特异性明显,双低品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种子含油率40.48%,芥酸含量0.425%,饼粉硫苷总量21.21μmol/g),适合现代农作方式栽种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1月获得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3444E)。适于江苏省及生态相似地区采用传统育苗移栽或稻茬浅耕晚直播现代农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19.
1选育经过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51(原编号"002-418"或"昆麦3号"、"文麦8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文山州农科所和昆明市农科院采用穿梭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田、地兼用小麦新品种.2007年4月22日进行了省级田间鉴评,于2007年11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予以审定.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我所分别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杭州三雄种苗有限公司引进厚皮甜瓜新品种11个,进行小区试验,小区面积9.6m2,三次重复,随机排列.采用立架栽培,每小区定植2行,株距0.4m,单蔓整枝,每株留1果.于1月29日播种,3月8日定植,5月10~20日授粉,6月15~26日采收.其中产量及品质表现较好的厚皮甜瓜新品种有"一品红2号"、"翠绿"、"蓝宝石"等,结合我市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践,现将"一品红2号"甜瓜的早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