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桑枝生产食(药)用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蚕桑业已形成完善的栽桑、养蚕、缫丝和织绸四大蚕桑支柱产业。目前,全国桑园面积已经超过80万hm2,桑树除采叶养蚕外,其枝、根、果实和桑叶均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特别是桑枝,  相似文献   

2.
梁雄顺 《北方蚕业》2000,21(4):32-32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在农村养蚕生产中,不少蚕农虽在养蚕前、养蚕中也十分重视消毒防病工作,但由于方法掌握不当,消毒效果不佳,蚕病仍时有发生,甚至暴发,轻者减产减收,重者粒茧无收。在一些村户,年年养蚕,季季发病的恶性循环,对养蚕生产已造成了严重威胁,不少蚕农因此而不再养蚕,造成桑叶资源的白白浪费。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消毒防病上存在许多误区。只有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配套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省力化养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蚕一日两回育技术、大蚕斜面条桑育及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为主要内容构成的家蚕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一经推广,便迅速被广大蚕农接受,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减少了给桑回数及除沙次数,极大地减轻了养蚕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工效,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蚕桑生产得以生存、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钟兴权  郑琳 《蚕学通讯》2009,29(2):14-16
多批次滚动养蚕的实施,增加了年养蚕批次数,批次间不仅时间间隔短,而且还会在夏秋高温多湿气候中养蚕。为了能获得高产,需从现行的蚕品种中筛选出适合多批次养蚕布局需要的蚕品种。通过蚕品种的引进、繁育、饲养、试缫等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多批次滚动养蚕布局的蚕品种,即在春2批、夏季、秋1批宜用“两广2号”代替“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5.
汉中市汉台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桑园主要分布在沿江河滩区的铺镇和北部的丘陵区老君、武乡、汉王、望江等镇乡。河滩区植桑养蚕起步较早,蚕农管桑养蚕的水平较好,桑园主要以丰产密植园为主,667m^2年养蚕4张,张产普遍在40kg以上。丘陵区多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的新蚕区,蚕农管桑养蚕的水平参差不齐,桑园多以宽窄行套种园为主,667m^2年养蚕2~3张,张产多在30kg以上。  相似文献   

6.
浅析养蚕布局的优化因素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布局与蚕桑产业关系密切。本文是以淳安过去20年养蚕布局为实例,分析了影响养蚕布局的4大主要因素,而养蚕布局又主要是通过对蚕茧质量、蚕种饲养量、蚕茧单产3方面影响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蚕桑生产是嘉兴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蚕桑生产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蚕桑生产不但为我市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栽桑养蚕是海盐县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优势农业产业,蚕茧产量位居全省第五,是浙江省的蚕桑主产县。养蚕生产曾一度成为该县农业生产中除粮油等主业外的最大副业,是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为该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  相似文献   

9.
江北县的养蚕布局,是经过蚕业资源调查,把各地自然资源基本查清的情况下,对山区养蚕布局作了调整.先讲一下养蚕布局的历史.解放前本县养蚕主要是春季,间有少数农户饲养秋蚕.解放后由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而改为春、秋两季蚕.1965年以  相似文献   

10.
大棚养蚕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金钱 《蚕桑通报》2002,33(1):16-18
大棚养蚕是蚕桑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山东、江苏已推广应用10多年,为了开发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我省2次组织了赴山东专题考察,并从2001年春蚕开始在桐乡市等地进行试验。本文概要介绍了春期试验的主要结果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胡云峰  胡安素 《四川蚕业》2006,34(3):51-53,55
我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发种、产茧曾名列全省前茅,特别是四边桑栽植模式曾在全省推广。蚕桑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栽桑养蚕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蚕期饲养密度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蚕期饲养密度对养蚕成绩的影响王本忠,高玉彬,李法勤,李洁(山东省沂南县丝绸公司)影响养蚕成绩的因素很多,但就目前养蚕生产的情况看,主要的因素是养蚕设备和技术管理水平。特别是养蚕量大、基础设备落后的老村、户、蚕室矮小、蚕具不足,严重影响养蚕成绩。近几...  相似文献   

13.
种桑养蚕是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在丰富人们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文明、扩大对外联系和交往上有过辉煌的历史。蚕桑业又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其效益高,但技术性强,花工多,风险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老蚕区已转产或正在转产,或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其面临其他作物或行业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提高种桑养蚕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的省力化种桑养蚕新技术已逼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大棚养蚕省工省力,产量高质量好,冬春空闲时段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是目前大力发展“两高一优”蚕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大棚养蚕的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大棚蚕的产量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县自1995年开始,在团林镇南泉子二村试行建起了五个高标准的养蚕大棚,当时由县公司、茧站和村共同进行规划和设计,在水通、路通和电通的同时,还配备了消毒池和贮桑室。当年,这五个大棚共饲育蚕种73.2张,产茧3103.7kg,全年平均张产达到42.4kg,比蚕室养蚕高8.2kg,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二年,我县公司在各乡镇开始进行推广,并出台了每平方米给予2元补贴的优惠扶持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发展养蚕大棚1436个,2000年共承担饲育蚕种10321张,总产茧376716kg,平均张产达到36.5kg。特别是团林镇的南泉子二村,14.3公顷新老桑园共建有养蚕大棚86个,全年共承担放养蚕种681张,几乎全部是大棚养蚕,总产茧达29419.2kg,平均张产达43.2kg,比蚕室养蚕张产高出6.9kg。由此推算大棚养蚕每张种比蚕室养蚕可增加100元的经济收入,667m2产值可提高300元左右,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但也有的大棚户养蚕产量和质量却不怎么明显,甚至个别户比蚕室养蚕效益还要低。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栽桑养蚕业,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人们一贯以桑叶育的养蚕型式从事蚕事操作.在农村,蚕事安排取决于桑叶生长发芽进程,往往大蚕期用工高峰时恰逢春粮收割的大忙之际,以致造成劳动用工上的突出矛盾,两者不能兼顾时,往往顾此失彼,造成欠收.家蚕是以桑叶为主要饲料的寡食性昆虫,桑叶质量的好坏,养蚕环境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养蚕成绩.  相似文献   

16.
磐安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蚕桑生产成为磐安农村经济的一大主要产业,桑蚕茧曾是磐安农业“四龙(香菇、蚕茧、茶叶、水稻)”之一。今年春茧全县养蚕农户达1438户,养蚕种2848张。全县桑园面积321hm2,其中成年桑园147hm2。为了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养蚕模式,提高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于去年组织技术人员、养蚕大户代表专程赴山东考察“3+1(3亩———约2000m2桑园加1个大棚养蚕)”新模式,并结合当地实际,当年夏、秋期即在冷水镇的冷水、小章村开展这一大棚养蚕新模式的初步探索,并在今…  相似文献   

17.
新昌是江南丝绸的发源地之一,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历来是广大农民重视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养蚕收入是新昌“三江”(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两岸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1994年全县饲养蚕种67000多张,茧款收入达5750万元,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经济重心的调整,工业园区不断扩大,使桑园面积从最高的2000hm^2.减少到2006年的1300hm^2,蚕种饲养量更是减少了一半以上,2006年全县仅养蚕种33000余张.  相似文献   

18.
正家蚕又名桑蚕、白蚕,是鳞翅目昆虫,曾在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有重要作用。家蚕具有世代周期短、繁殖率高、遗传背景清楚、后代个体数量多、能大量饲养等优点~([1]),是一种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对环境十分敏感的昆虫,也是农药非靶标生物的代表物种之一~([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纺织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文化特征,同时该产业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古时人们栽桑养蚕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缫丝织绸,后来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养蚕下脚料喂猪随着农村养蚕业的发展,养蚕下脚料越来越多。这些养蚕下脚料,目前利用率很低,大多被作为肥料使用。其实,养蚕下脚料是很好的猪饲料,用来配合喂猪,不仅可节约大量粮食饲料,而且能加快猪的生长、育肥速度,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养蚕下脚料主要有蚕...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的变迁四川盆地,适于载桑养蚕。大部分地区,从三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桑树都可生长,四月到十月都可以养蚕。县有每年能养蚕多次的条件。因此,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蚕丝业的主要产地之一。向有“蚕丛古国”、“蜀国”之名。据考证:杨雄在《蜀王本纪》中有“蜀王先世,最先著名的是蚕丛氏。当时与华夏不同俗尚,不同语言,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