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抓秋桃的重要性从湖北棉区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看,在正常的情况下,单株伏前桃要占10%左右,是高产的前提;伏桃要占60%左右,是高产的基础;秋桃要占30%左右,是高产的保证。只有实现三桃齐结,才能夺取棉花高产。因此,在抓住了伏前桃和伏桃的基础上,再大抓秋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前期管理失着,或自然灾害的影响,“两伏”成桃较少,为了做到伏桃损失秋桃补,夺取高产可丰收的情况下,大抓秋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2抓秋桃的可能性棉花生育期长,8月20日现的蕾,9月15日开的花都是有效的。从8月15日算起,秋桃期有30天,如果天气很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践调研和经验总结,概述了湖南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要抓好伏前桃、伏桃和秋桃,做到三桃齐结,满足棉花生产过程中带桃入伏,伏桃满腰和秋桃盖顶的基本要求,才能夺取棉花高产丰收.同时就三桃齐结各个生产环节的具体技术措施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3.
秋桃在徐淮棉区产量中的地位及其争结措施徐家安,朱国清,王阶祥江苏徐州市农科所221121冯兴振,李庆勋,李静徐州市农业局221120棉花三桃中,伏前桃是高产的基础,是早发稳长的象征,伏桃处于最佳结铃期,铃多,铃大,纤维品质好;秋桃成熟晚,但有效结铃期...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铃壳率与产量、早熟性及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个棉花杂交组合的伏前桃、伏桃、秋桃的铃壳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收获时期间的铃壳质量、铃壳率、棉铃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伏桃的铃壳质量最大,秋桃次之,伏前桃最轻;秋桃的铃壳率最低,伏桃次之,伏前桃最高;秋桃的棉铃经济系数最高,伏桃次之,伏前桃最低.铃壳率降低,有利于产量性状的提高.铃壳率与铃重、小样衣分、单次收花量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与子指呈显著的正相关.铃壳率降低,还能够提高棉花的早熟性,铃壳率与第一次收花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增加,有使纤维品质变优的趋势.铃壳率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质量、铃壳率与纤维比强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提高棉花产量是棉农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6 000 kg·hm-2以上籽棉高产水平应满足如下群体质量特征要求:品种为环境适应性强、高光效且化调敏感的抗虫杂交种;密度在2.40万~3.00万株·hm-2范围,棉花总铃数120万~135万;成铃时空均衡分布,伏前桃、伏桃、秋桃分别占5%、45%、50%,上、中、下部成铃各占35%、35%、30%,内、外围铃各占52%、48%。在6 000 kg· hm-2以上籽棉产量目标下,棉花个体要达到“120壮株型、555超大铃”标准,即株高120 cm以上,高质量成铃时间达到70 d,单株果节120个以上,单株50铃以上,内围成铃占52%、外围成铃占48%,秋桃占50%左右、铃重6 g以上。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棉花种子高产栽培法采用的是“壮苗早发.稳长多结.收中喷花”的技术路线.要求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但经多年的棉花生产实际检验,三桃齐结很难做到。早发棉田,伏前桃结多了,到结铃盛期营养供应不上.伏桃并不多结,后期易早衰.直接影响棉种质量:晚发棉田.秋桃中的晚秋桃比例较大,后期遇低温往往铃轻子瘪.也不能达到种子高产优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棉区(拟扩增的次宜棉区)相对主产棉区光热条件差,要保证棉花正常成熟,并获得优质高产,必须在传统“矮密早”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降低株高,矮化促早,增加群体,保证总产。以夺取主茎和内围结铃为主,主攻伏前桃和早伏桃,不要或少要秋桃。具体...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 ,盐城市粮棉种植地区 ,探索出麦后移栽棉的“双高”培管技术 ,不仅稳定棉花种植面积 ,而且增加了粮食产量 ,促进粮棉双丰收 ,使土地利用提高 5 0 %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1麦后棉的增产机理1 .1调节生育期。棉花具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和补偿能力。通过塑料薄膜的增温保湿、早播培育壮苗、加快生育进程、调节株型及生育期等 ,才能使麦后移栽棉获得高产稳产。1 .2增加有效铃。棉花产量由伏前桃、伏桃、秋桃构成。麦后移栽棉培管早、发育快、有效结铃多 ,据考查 ,伏前桃和伏桃占总桃数的 66.6% ,而且铃重大、衣分高。从 1 999年考查得…  相似文献   

9.
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调节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棉花高产栽培法采用的是“壮苗早发,稳长多结,三桃齐结”的技术路线,要求“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但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的检验,三桃齐结难以做到。早发棉花伏前桃结多了,到了结铃盛期营养供应跟不上,伏前桃并不多结,后期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棉花科技界提出了“三桃齐结”的论点。实践证明这一论点是符合棉花生育规律和客观自然规律的。它既适宜于北方棉区,也适宜于湖北棉区;既适宜于直播棉,也适宜于两膜棉。三桃齐结是个整体,不可偏废。伏前桃是基础;伏桃和秋桃是产  相似文献   

11.
育苗移栽棉比直播棉成铃早,伏前桃、伏桃比例大,吐絮早,一般能增产15~20%,是棉花早熟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棉花育苗移栽所以能早熟高产与它的丰产性能有关。现将研究结果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秋桃在提高鄂东棉区棉花产量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冈市近20年来的棉花三桃及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桃中的秋桃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伏桃,伏前桃最小,从而揭示了秋桃在提高鄂东棉区棉花产量中的地位,并提出了争结秋桃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我省一项主要经济作物,是开展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搞好棉花生产对发展轻纺工业,增加国家、集体和农民收入都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计划要求,一九八二年全省应植棉150万亩,总产达到100万担。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科学植棉,努力提高单产。在指导思想上应该是:选择好地,集中连片,种足面积,主攻单产,立足抗灾夺丰收。要夺取棉花高产,必须做到保总桃、攻铃重、争衣分。亩产达到70斤、100斤、120斤、150斤以上,总桃应该有三万个、四万个、五万个、六万个以上;单铃重四克左右;衣分达到37%左右。实践证明,凡是伏桃(包括伏前桃)比重大的年份,棉花产量就高,品质就好。主攻伏桃关系到增铃、增重、增  相似文献   

14.
晋中地区棉花苗期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王石榴姚建业王良群范月香①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榆次030600培育棉花“三苗”(早苗、全苗、壮苗)是夺取“三桃”(伏前桃、伏桃、秋桃)的基础。苗期病虫草害的发生,是棉花一次播种保“三苗”的主要障碍,是造成棉苗参差不...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棉花三桃要素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陕西蒲城县棉花“三桃”数据资料 ,对棉花“伏前桃”、“伏桃”、“秋桃”时期的结铃、脱落和霉烂铃与各相应时段气象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得到棉花“三桃”时期结铃与降水负相关 ,与气温正相关 ;脱落与降雨天数、明显降雨和高温天数正相关 ;霉烂铃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江苏大丰县沿海地区,滨临黄海。早春温度回升缓慢,秋季降温较早,常年秋桃占50%左右,有的年份多达60%以上。秋桃的铃重受不同年份后期温度的影响波动较大,晚秋桃仅及伏桃的50%左右,严重影响棉花生产。研究该地区秋桃发育特性,对我省沿海棉区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两膜棉能促进麦套春棉增产张乃安,郭翠英河南通许县棉办452270麦套春棉常因小麦的影响,棉苗生长迟缓,伏前桃和伏桃减少,秋桃比例加大,致使产量不高,品质欠佳。通过多年生产调查,采用两膜棉是解决麦套春棉迟发减产的重要途径。1两膜育苗能促早发我县有麦套地...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枣棉间作种植模式下,选用多个棉花品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指标,以筛选出适宜新疆枣棉间作种植模式的棉花品种。结果表明:枣棉间作对各品种开花期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但开花期至吐絮期生育进程延长;同时影响棉花农艺性状,伏前桃比例降低,伏桃及秋桃比例升高,中下部结铃占75%以上,内围铃占80%以上;对产量影响显著,主要影响单株结铃数,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综合分析认为,新陆中36号、中棉所43、品系6011、新陆早50号产量表现较好,适宜枣棉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两膜早棉的秋桃比例与争结技术赵家富,王丽娅湖北省钟祥市农技中心4319001两膜早棉的秋桃比例我市自1985年推广普及两膜早棉以来,棉花早发,生育期提前,伏前桃增加,但秋桃在三桃中所占比例并没有改变,秋桃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降低。据1985~1994年...  相似文献   

20.
中棉所4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最新培育成功的大铃型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笔者根据3年的试种示范,结合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几年种植情况,总结了一套该品种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1群体结构中棉所48在长江平原最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95万株,株高110~130cm,果枝23个,单株成桃40~50个(其中伏前桃占5%~10%,伏桃55%~60%,秋桃35%~40%),每公顷总桃82.5万~97.5万个,铃重6.5g以上,衣分38%~40%,每公顷产子棉4500~6000kg。如果天气合适,栽培技术、肥力能够到位,成桃可达112.5万个左右,产量可高达7500kg左右。2栽培技术2.1苗期4月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