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粤北英西峰林走廊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且由于历史的移民迁徙分布着诸多传统村落。选取粤北英德市黄花镇大岩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设计分析的方法,立足于喀斯特地区的地域特性,对大岩村的村落选址、村落布局、景观环境经营进行分析。认为大岩村的人居环境存在以下特色:在选址上背山面田,村落与山体形成轴线关系;村落布局贴山延展,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在庭园空间的营造上巧于借自然之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州地区8所寺庙中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研,设计问卷分别以寺庙内僧侣和游客为对象进行数据收集,探索宗教信仰对福州佛寺园林中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佛寺园林植物景观总体评价一般,存在植物多样性偏低、植物层次结构单一、植物景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最后分析僧侣和游客两类人群的不同需求,提出丰富植物种类,增加寺庙植物总量;补充相关植物品种,烘托佛教意境与场所文化;明确受众人群,打造合理植物景观空间布局;依据不同区域的景观功能特点提出植物配置模式及树种选择推荐等策略,以期能为未来福州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峨眉山寺庙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浸润在厚重的佛教历史文化氛围中,并在当地特殊的山地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征。文章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峨眉山寺庙园林的空间组成,着重对报国寺、伏虎寺、善觉寺、洪春坪、雷音寺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寺庙园林进行了现场调查与测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其空间艺术特征,认为峨眉山寺庙园林具备主轴明确但灵活自由、前导空间丰富、院落式的空间组合、巧妙利用山地地形及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范钟琪 《广东园林》2021,43(6):13-16
寺庙园林历史底蕴深厚 , 文化内涵丰富,园内的植物更是其独特内涵的体现。以唐代岭南佛教中心桂林的寺庙园林为例 ,研究其中植物景观的种类特点与配置结构。结果发现:11 处寺庙园林共有园林植物 75 种,隶属 52 科 67 属,其中桑科榕属 Ficus植物和天门冬科植物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有些园林植物 ( 如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樟Cinnamomum camphora 等)既蕴含佛教内涵又体现了壮族文化。总体而言,桂林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山水特征,也包含着壮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以最大程度还原长沙宝宁寺唐代始建时期之风貌并融入寺庙文化为指导思想,探讨了对整个寺庙庭园进行细致的景观规划,将庭园进行合理分区,并选择本地乡土植物以及具有佛教教义象征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6.
环碧园是清代桂林著名私家园林,时人赞誉其“不减辋川之胜”“不减淮浙盐商诸家”,但其形迹今已不存。根据《桂游日记》《白鹤洞图》等资料,将景观名称及方位信息转变为平面信息,逐步推导环碧园的选址布局和景观结构,复原出环碧园的平面示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布局及造园特色,发现环碧园的造园选址巧妙,纳天然洞穴于园中;依托桂林的真山真水造园;在园林布局和建筑营造上突出功能性。  相似文献   

7.
清泉寺作为南充市近郊主要的宗教园林,在宗教文化旅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对清泉寺的寺庙选址、建筑布局及植物造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可为当代寺庙园林建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调研结合史料文献,对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立意选址、空间布局、造园意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嗣汉天师府以修道功能为主,兼具起居、办公、游憩等诸多功能;2)“尊者居中”“壶天胜地”“负阴抱阳”等道家思想贯穿于道观的相地选址与空间布局;3)采取均衡对称式构图、“三区五院”式格局,营造出主次分明、起承转合、疏密相间的院落空间;4)巧借地形山水、钟鼓殿宇、松竹天籁,结合照壁、匾额、楹联等点景手法,为道观增添诗情画意,升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阐述佛教寺庙园林的起源和概念,根据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寺庙园林景观的特点做了归纳分析。论述了寺庙园林具有宗教性、人文性和景观性的特点以及寺庙园林景观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说明目前,小城镇公园景观设计大多机械模仿城市公园,没有体现小城镇自然生态的特色。本项目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宝泉岭农场,公园设计采用自然式构图,景观结构为"一轴、一环、六节点"的空间布局,道路设计有收有放,形成道路一节点一小广场相结合的丰富形态。青藤扶芳景区利用实墙与景窗巧妙穿插,形成虚实凹凸对比,二者互相交织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沙田是珠江三角洲海陆交接地带特殊的地理单元,在人力围垦与自然淤积相互作用下,构成了水网互通、顺水而居、稻作发达的文化景观。通过历史文献、田野调研、历史信息对比等研究方法,发现堤围和聚落是构成沙田文化景观的两个突出要素,呈现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要素形态由单一至复杂的发展过程,即为"空间连续、要素变化"的特点,其变迁过程中凝练的生存智慧与生态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可为有效保护和展示沙田文化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滨水环境作为现代城市居民观赏、游览、休闲、活动的空间,其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如何营造舒适怡人的滨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介绍顺德桂畔海东岸南方智谷段景观方案,对滨水景观的空间营造方法、景观环境的美化手段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以期为该类型景观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玮  陈刚 《中国城市林业》2010,8(4):60-62,56
文章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文化景观在改造中的重要性,提出以生态性原则为导向、功能性原则为基础、场所性原则为精神、艺术改进为手段的整合手法,以保证城市的记忆完整,增强人们对于工业建筑的荣誉感和归宿感。    相似文献   

14.
风水塘是岭南地区乡村常见的特色乡土文化景观,蕴藏了乡村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留住乡愁、让岭南特色文化“活起来”成为乡村风水塘景观更新重点。对岭南乡村风水塘的物质文化、宗族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分析,提出利于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活态更新策略,即环境风貌提升、适应人居需求和活力特色运营。并以南村爱莲塘公园为研究案例,剖析其文化特质,通过保护传统文化相关对象及提升整体风貌,满足人居需求并塑造复合空间,构建文化活力链和开展多样运营活动等活态更新措施,进行岭南乡村风水塘更新,实现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考察柬埔寨吴哥并查阅有关资料,研究其人文和自然景观,并加以审美思考。吴哥遗迹群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是柬埔寨的国宝。其修复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为我国乃至国际上历史遗存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居住区绿化方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地是城镇园林绿地系统中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目的是绿化、美化、香化、生态化居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17.
袁霖  李敏 《广东园林》2015,(2):8-12
在认知粤东北传统客家乡村景观遗产分布、构成及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世界遗产杰出普世价值的评估标准,分析归纳了它作为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两千年中原文化南迁历史的活体见证;2)客家传统文化及民俗风貌的独特展示;3)岭南山区人居环境营造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沥滘古村落为例,传统"八景"景观文化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上运用的普遍性、城镇发展历史学上的经久性、社会学上的大众公益性、文学美学上体验传播的深刻性等特征,为保持先人优化选择创造的城乡结构形态、生态环境、人文特色、民俗风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时下城乡景观特色日益泯灭的状态,正有保护开发研究运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孝感市新月园小游园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以其设计理念为主线,围绕五大文化内涵、六大功能分区、七大特色景点进行了设计探索。认为必须根据创意理念并体现本地文化特色进行设计,才能建造有文化内涵的地域景观。  相似文献   

20.
海口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上进行持续的人为改造,使得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形成过程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新旧沟文化景观要素如韦执谊与古水利系统,丘濬与古蛇桥,祭抱元境神碑,古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进行介绍,并从空间格局、水利发展、多元文化交融3个方面概述其独特性,体现出新旧沟重要的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