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薯17号是从苏薯2号×南薯99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出的一个淀粉加工用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探明该品种的特性及高产栽培生理,采用多点鉴定的方法对苏薯17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通过不同生育期的挖根调查和不同的肥料处理研究了苏薯17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苏薯17号的平均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13.80%、22.80%和25.34%,薯块平均干物率33.2%,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为优良的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苏薯17号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12,与对照品种徐薯22相当,平均净同化率为5.45,比对照品种徐薯22高13.97%,苏薯17号块根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生长后期显著高于徐薯22,生长60 d后的经济系数高于对照。由此表明苏薯17号为高净同化率型品种。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本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2.5,75,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川紫薯2号的优化栽培技术,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移栽密度、氮施用量、磷施用量、钾施用量与川紫薯2号块根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质率、淀粉率、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移栽密度氮施用量磷施用量钾施用量,对商品薯率、淀粉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移栽密度磷施用量钾施用量氮施用量,而对干物率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移栽密度氮施用量钾施用量磷施用量。川紫薯2号获得40 0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的移栽密度为7.24万~7.54万株/hm~2;获得96.00%以上的商品薯率的移栽密度为4.99万~5.60万株/hm~2,共同的施肥量区间为氮施用量79.63~92.47 kg/hm~2,磷施用量90.60~97.86 kg/hm~2。获得26.30%以上干物率及16.56%以上淀粉率的移栽密度为6.54万~7.06万株/hm~2,氮施用量108.71~115.25 kg/hm~2,磷施用量107.29~120.28 kg/hm~2,钾施用量88.16~90.04 kg/hm~2。获得41.00%以上的可溶性糖含量的移栽密度为6.39万~6.90万株/hm~2,氮施用量为62.24~78.79 kg/hm~2,磷施用量为89.09~101.28 kg/hm~2,钾施用量为149.7~175.88 kg/hm~2。  相似文献   

3.
宁紫薯2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凌紫×川薯6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型甘薯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采用多点鉴定法对宁紫薯2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宁紫薯2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宁紫薯2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2968.0 kg/hm2,薯干产量为6597.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3.22%和32.22%,平均干物率28.75%,薯块花青素含量28.16 mg/100 g鲜薯,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和蔓割病。生理研究表明:宁紫薯2号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81,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高10.2%。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其中钾占主导作用,本试验中施钾量为18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2.4处理3的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宁紫薯2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紫薯2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凌紫×川薯6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型甘薯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采用多点鉴定法对宁紫薯2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宁紫薯2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宁紫薯2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2968.0 kg/hm2,薯干产量为6597.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3.22%和32.22%,平均干物率28.75%,薯块花青素含量28.16 mg/100 g鲜薯,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和蔓割病。生理研究表明:宁紫薯2号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81,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高10.2%。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其中钾占主导作用,本试验中施钾量为18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2.4处理3的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2006-2007年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渝苏8号’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达36.22t/hm~2,10.48t/hm~2和6.86t/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分别增产10.81%,14.81%和16.88%.该品种萌芽性中上,大中薯率为85.60%,薯块烘干率为29.19%,淀粉含量为19.05%,中抗黑斑病,适宜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但应注意预防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玉米品种桥玉8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玉米品种桥玉8号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不同因素对桥玉8号产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桥玉8号产量大于11 238.92 kg/hm~2的农艺措施优化方案为密度62 322~63 678株/hm~2、施氮量255~285 kg/hm~2、施磷量85~95 kg/hm~2、施钾量85~95 kg/hm~2。[结论]该研究为加快桥玉8号产业化的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马铃薯新品种"昭薯6号"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每个因子设5个水平,对影响昭薯6号高产的主要栽培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栽培密度>施氮水平>施钾水平>施磷水平。提高栽培密度和合理施用氮磷肥是获得高产的技术关键。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昭薯6号产量在52 500 kg/hm~2以上的栽培技术措施:栽培密度69 000~73 500塘/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纯N 240.0~285.0 kg/hm~2、P_2O_5 123.0~144.0 kg/hm~2、K_2O 408.0~432.0 kg/hm~2。  相似文献   

8.
以冀张薯12号为指示品种,测定凹凸棒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凹凸棒保水剂施用量为67.5 kg/hm~2时,可有效减少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的流失;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可有效减少碱解氮流失。  相似文献   

9.
为木薯高产栽培的氮肥施用提供参考,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不同氮肥水平(0kg/hm~2、60kg/hm~2、120kg/hm~2、180kg/hm~2、240kg/hm~2)对木薯品种桂垦09-26农艺性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60~240kg/hm~2时,木薯的株高、鲜薯产量及鲜薯淀粉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木薯产量、鲜薯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分别比不施用氮肥处理增加13.0%~21.9%、3.6%~6.1%和14.3%~28.5%,施用氮肥240kg/hm~2、180kg/hm~2的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施用氮肥60kg/hm~2、120kg/hm~2处理和不施用氮肥处理。木薯品种桂垦09-26的氮肥最适施用量为180kg/hm~2,既可显著提高木薯产量、增加淀粉含量,又节约肥料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的需求,采用"甘薯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选育出了优良新品种‘烟薯25',并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产量、品质、抗病性鉴定和生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品种在2009—2011年山东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鲜薯产量为36.458 t/hm~2和37.433 t/hm~2,分别较对照‘徐薯18'增产23.88%和33.58%;‘烟薯25'在2010—2011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0.219 t/hm~2和35.730 t/hm~2,分别较对照‘徐薯22'增产1.3%和8.58%。该品种2012年通过全国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和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研究得出,‘烟薯25'具有鲜薯产量高、口味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是鲜食的理想品种;其高产机理在于光合面积大、净同化率高、T/R值进展合理,所以在整个生育期块根膨大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速度快,而且后期因地上部不早衰,继续保持了较快的膨大速度;在‘烟薯25'栽培中,应多施钾肥,少用氮肥。  相似文献   

11.
氮钾配施对甘薯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12.
对甘薯‘桂粉3号’开展"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甘薯农艺性状以及鲜薯产量的影响,探索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甘薯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大中薯鲜重影响较大,对分枝数、干物率和淀粉率影响较小。在各施肥处理中,处理6的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2.44%,处理8的产投比最高,为127.48。在试验地力条件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1.21 kg/hm~2、P(P2O5)67.22kg/hm~2、K(K2O)213.09 kg/hm~2,可获35 104 kg/hm~2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田布置14个田间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含量配比对陇油7号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比例(磷钾施用量一致)和施磷比例(氮钾施用量一致)较高时,冬油菜长势良好,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量含量较高,籽粒产量增加;而施钾比例对冬油菜的产量影响较小;供试13种氮磷钾配比处理中,以N_2P_2K_3处理10的籽粒产量最高,为6978kg/hm~2,其次是处理9(N_2P_2K_1)和处理11(N_3P_2K_2),籽粒产量分别为5446kg/hm~2和5020kg/hm~2。以处理2(除CK之外)的籽粒产量最低,为880kg/hm~2。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高淀粉甘薯品种龙薯24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0、45、90、135、180、90(缓释氮肥)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甘薯品种龙薯15号配套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其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探讨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4个因素对龙薯15号鲜薯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钾肥>氮肥>密度>磷肥。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最大,磷、钾肥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均可提高甘薯产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龙薯15号的最高理论产量为60.24 t/hm2。[结论]龙薯15号产量在50.00 t/hm2以上时的农艺措施为:密度5.83万~6.08万株/hm2,施氮肥132.48~148.19 kg/hm2,施磷肥40.59~49.41 kg/hm2,施钾肥184.73~215.93 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宜在内蒙古包头市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并进行肥料配比研究。[方法]在包头市马铃薯主产区固阳县,系统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及肥料配比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发育特性、经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结果]引进的马铃薯品种商品薯率和经济产量表现不尽一致,但均高于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早熟品种中薯3号,中熟品种中薯11号、康尼贝克,晚熟品种青薯9号和冀张薯8号田间生长势强,芽眼浅,抗病性好,商品薯率和经济产量高,适宜在包头市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肥料配比为纯N 3 000 kg/hm~2、P_2O_52 250 kg/hm~2、K_2O 7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包头市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油6号'是通过品种(系)间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24%,硫苷含量23.61μmol/g饼粉,种子含油量42.59%。在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965.95 kg/hm~2,产油量1 252.01 kg/hm~2,较‘红油三号'分别增加5.75%、8.47%;在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389.65 kg/hm~2,产油量1 032.09 kg/hm~2,较‘红油三号'分别增加4.32%、3.20%。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甘薯的生物量累积、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品种甘薯的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选用广薯87、苏薯16、南薯88、宁紫薯1号和宁紫薯2号5个甘薯品种移栽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在不同生育期取样并测定各品种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干物质分配情况。结果表明,淀粉型甘薯南薯88干物质累积速率最快,相同条件下更容易获得高产。食用型甘薯广薯87和苏薯16收获期蔓薯比最低,分别为0.20和0.21,表明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转移比例更高。地上部旺长期,甘薯氮、磷、钾吸收速率分别为1株21.21 mg/d、8.19 mg/d和25.68 mg/d;薯块膨大期,甘薯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分别为1株7.40 mg/d、2.83 mg/d和11.17 mg/d。不同品种甘薯每形成1 000 kg鲜薯所需要的养分不同,其中宁紫薯2号和南薯88所需养分总量最高,分别为10.29 kg和8.98 kg。供试品种中紫甘薯对磷的需求量较其他品种高,食用型甘薯对氮的需求量较其他品种高,南薯88和宁紫薯2号对钾的需求量较其他品种高,但总体来说甘薯养分吸收量大小顺序是钾氮磷。  相似文献   

19.
研究玉米产量在不同氮、磷、钾肥配施下的表现,探讨玉米高产节肥的适宜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的意义。选用春玉米中单509为试验材料,氮、磷、钾肥各设置5个施用水平,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测定玉米产量。结果表明,不施钾肥条件下,当施用的纯氮量为123.00 kg/hm~2、纯磷量为87.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不施磷肥条件下,当施用的纯氮量为128.00 kg/hm~2、纯钾量为82.50 kg/hm~2时,产量最高;不施氮肥条件下,当施用的纯磷量为73.00 kg/hm~2、纯钾量为69.50 kg/hm~2时,产量最高。施纯氮量为114.65 kg/hm~2、施纯磷量为73.03 kg/hm~2、施纯钾量为60.9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10 363.13 kg/hm~2。其中,氮肥施用量对中单509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施用量。说明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增施适量的氮、磷、钾肥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3414"肥料效应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荞麦产量的影响,并获得在该土壤肥力条件下的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24.06 kg/hm~2、9.75 kg/hm~2,获得最佳经济产量分别为2 140.78 kg/hm~2、2 090.02 kg/hm~2;氮、磷、钾对荞麦的增产作用为磷钾,而氮肥表现为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