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海湾扇贝适应性强,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海水养殖新品种,我国在1982年从美国引进,已在山东、辽宁推广。我省的自然条件适宜海湾扇贝的生长,省科委已把海湾扇贝列为沿海开发的星火计划。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栉孔扇贝的引进工作后,积极从事海湾扇贝的引进。1987年在本所试验室和抚宁县海水育苗场进行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使用室内越冬和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新海湾扇贝种贝、促进海湾扇贝养殖的发展,大连市水产局经有关方面批准,于1991年12月初从加拿大引进海湾扇贝新种贝1500枚。日前已将经过适应性暂养后成活的869枚种贝送往扇贝育苗室进行越冬管养。  相似文献   

3.
<正> 海湾扇贝原产美国,1982年由青岛海洋研究所张福绥教授引进我国并很快成为我国北部地区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山东等地养殖的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促使这部分养殖能力投向海湾扇贝养殖,使海湾扇贝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对苗种的需求量随之急剧增加。而海湾扇贝的苗种生产经  相似文献   

4.
海湾扇贝(Artgopectens irradias),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原产于美国东海岸。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先生引进中国,并开展人工养殖。现将浅海域吊养海湾扇贝的几个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水浅浪大,风多,冬季有时结冰,在莱州湾历史上未曾养过扇贝,过去曾养殖过海带和贻贝,但都失败了。为开发莱州湾新海区,技术人员大胆尝试,1984年冬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1985年春从乳山引进海湾扇贝进行养殖试验,秋后经过验收,亩产栉孔扇贝3492.4公斤,亩产海湾扇贝2260.2公斤,小试  相似文献   

6.
吴松 《海洋与渔业》2007,(1):22-23,25
海湾扇贝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海湾扇贝属,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1982年从美国引进,目前已成为我国浅海贝类养殖主要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海湾扇贝是1982年底,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它具有生长快,效益高等许多优点。为了进一步摸清其生态习性和影响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的有关因子,受山东省水产局的委托,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承担了光照对海湾扇贝幼体发育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80年代引进我国,目前在我国沿海养殖方兴未艾,作者针对海湾扇贝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采取新的增产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1995年,仅山东省扇贝产量就达到7.34×10^5 t。  相似文献   

11.
海湾扇贝秋季全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Aequipecten irradians)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82年将其引进我国。1983年1月开始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随后又继续试验以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1985年推广到山东、辽宁等省各地,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南方还未开展海湾扇贝育苗工作,造成海湾扇贝苗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有效地解决对海湾扇贝苗种的迫切需求,平潭县水产苗种场于1993年10月进行了秋  相似文献   

12.
招远县濒临莱州湾,浅海可养面积10万亩,水质肥沃,饵料生物繁多,适宜发展海水养殖。1984年11月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苗种,1985年7月从乳山县引进海湾扇贝苗种进行试养,结果栉孔扇贝经11个月养殖,壳高63毫米,亩产3.493公斤;海湾扇贝经4个月养殖,壳高47毫米,亩产2.260公斤。  相似文献   

13.
龙须菜与海湾扇贝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3年从福建宁德引进大型藻类龙须菜,与海湾扇贝进行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试验与示范。在海湾扇贝与龙须菜综合养殖模式下,海湾扇贝适宜养殖密度为22.5~25个/m~2,笼内密度45~50个/层,每hm~2套养龙须菜1 800绳,平均增产龙须菜9 000kg/hm~2,海湾扇贝比对照模式增加1 020kg/hm~2,单产增加了17.35%,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2月6~7日,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及老专家,针对当前海湾扇贝育苗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育苗技术研讨。海湾扇贝从1986年引进辽宁省,养殖规模增长很快,  相似文献   

15.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翼形亚纲(Pterimorphia),珍珠贝目(Pterioodae),扇贝科(Pectinidae)。海湾扇贝属于暖水性贝类,原产于美国东海岸。1982年由张福绥引进中国并开展人工养殖,已成为我国扇贝养殖的三大品种之一,2014年产量约76万吨,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辽宁。常年可收获,以春季质量较好。海湾扇贝闭壳  相似文献   

16.
海湾扇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海湾扇贝(Aquipectenirradians)原产美国大西洋沿岸,1982年由中科院海洋所引进至山东、福建沿海试养,获得成功.浙江在1984年引进,翌年人工育苗和海区养殖获得成功.因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所以苗...  相似文献   

17.
海洋贝类养殖新品种——“中科红海湾扇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与莱州盛大海洋贝类良种选育中心合作,在家系培育的基础上获得了部分红壳色海湾扇贝子代。2001年又从美国引进红壳色海湾扇贝。以这些材料为基础,开展了海湾扇贝的家系和群体水平的选育和纯化研究。研究揭示,海湾扇贝的贝壳颜色是遗传的,自(近)交能获得壳色较纯的子代,以壳色为标记,对数量性状进行定向选育,可获得表型明确、  相似文献   

18.
扇贝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分布较广。由于其经济价值高,许多国家都以它为捕捞和养殖对象。在我国,养殖扇贝的主要种类有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分别从美国和日本引进,前者为暖水种,后者为低温种。栉孔扇贝分布于中国北部、朝鲜西部和日本沿海;华贵栉孔扇贝分布于日本南部、中国南海及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19.
中科红扇贝新品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入红壳色海湾扇贝,通过定向选育,成功培育出的红壳色中科红扇贝新品种。经山东试养,与原先养殖的海湾扇贝相比,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肉柱大、效益高、适温性广等优势。为了探索中科红扇贝是否适合东海混水区的养殖,我们特引进了该新品种进行试验,旨在为东海混水区浅海养殖增添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孙家强  周玮 《河北渔业》2011,(6):54-56,63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海岸,自1982年引种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海湾扇贝的大规模养殖,制约海湾扇贝养殖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种质退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可以遏制种质退化,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效益,预防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