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VAM真菌对草莓促生、防草莓黄萎病效应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与草莓共生后对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elb)引起的草莓黄萎病的抗病效果。结果表明:两种VAM真菌对草莓黄萎病均有明显的防效。与对照相比接种G.mosseae和G.versiforme的处理病情指数分别降低39.4和34.7,防效分别为66.22%和58.32%。此外,两种VAM真菌对草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G.mosseae和G.versiforme处理的单株株高、茎粗、根长和地上部鲜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植物补光灯在设施作物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对比日光温室番茄在补光和不补光2种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补光对西安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后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单株花数均较不补光高。随着补光时间的延长,补光后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单株花数与不补光的差异增加。补光后番茄产量和产值均较不补光高,经济效益显著。利用植物补光灯补光对番茄植株营养生长及产量增加均有促进作用,说明植物补光灯在西安地区设施蔬菜种植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VAM对山杏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试4种VAM均能与山杏实生苗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且均有促生长作用.对株高、茎粗和生物干重的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VAM对山杏实生苗的株高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对茎粗和生物干重的促进作用明显,其中Glomus mosseae和G.sinuasa菌剂的处理效果高于G.versiforme和G.intraradices菌剂.  相似文献   

4.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和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单子叶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植物大豆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研究这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和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这两种菌根真菌显著地促进了大豆的生长。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大豆叶绿素含量,进而增加叶片光合速率,提高其生物量,尤其是接种Glomus versiforme,表现更为突出。而两种真菌虽均能侵染小麦,但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因而生物量增加不明显。说明不同作物对菌根的依赖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萘乙酸钠(NAA-Na)、6-苄氨基嘌呤(6-BA)、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脱落酸(ABA)对棉花幼苗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籽棉产量的影响,评价其促生增产效果。【方法】在棉花幼苗2叶期和4叶期喷施10.0 mg/L NAA-Na、2.0 mg/L 6-BA、0.2 mg/L EBR和0.5 mg/L ABA,测定不同处理下棉花苗期株高、茎粗、叶片数、蕾数、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光合参数,收获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各处理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和蕾数日增长量分别为(0.96~2.78) cm/d、(0.06~0.44) mm/d、(0.15~0.58)片/d和(0.14~0.86)个/d,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和蕾数日增长量均高于CK,喷施5 d时棉花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较CK分别增加8.02%~10.99%、8.95%~16.13%、93.14%~110.17%和6.58%~19.44%,喷施10~20 d时各处理指标间无差异。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收获株数和单铃重无差异,单株成铃数和籽棉产量较CK分别增加0.53%~7.54%和0.73%~9.39%。EBR处理对棉花促生增产效果优于NAA-Na、6-BA和ABA。【结论】供试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不同程度促进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增加棉花叶片SPAD值和光合特性,通过增加单株成铃数来提高籽棉产量。EBR处理优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繁殖阶段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其生活史繁殖特性随地理和气候因子改变将发生适应性生态响应.研究调查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纬度带贝加尔针茅的生长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随纬度增大,种群的株丛密度显著降低(P0.001),丛围变大,单株生殖枝数显著增多(P=0.008);随海拔升高,种群的株丛密度显著增大(P=0.015),丛围变小,单株生殖枝数显著降低(P=0.013),种子的芒针长随之缩短(P0.001);随年平均降雨量增大,株丛密度、丛围大小和单株生殖枝数3个性状表现出与纬度相反的响应模式;种子长和生殖枝茎高两性状对各生态因子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响应.总体表明,随地理和气候环境变化,贝加尔针茅种群表现出不同的繁殖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藜麦易倒伏问题,提高藜麦产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多效唑和缩节胺)对藜麦株高、茎粗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使用15%多效唑在出苗后15d,按指导剂量1.5倍喷施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佳;使用10%缩节胺在出苗后25 d,按指导剂量1.0倍喷施对茎粗的增粗效果最佳;使用15%多效唑在出苗后15 d,按指导剂量1.5倍喷施对增加一级分枝效果最佳;使用10%缩节胺在出苗后25 d,按指导剂量1.0倍喷施,是提高单株粒重和增加单株粒数的最佳组合.这说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降低藜麦株高、增加其茎粗,显著增加一级分枝数和单株粒重,对藜麦单株粒数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材,研究施用不同定植基质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基质的容重、通气孔隙、持水孔隙、电导率等理化性质均显著优于对照,施用定植基质缩短了黄瓜幼苗的缓苗期,提高了缓苗率,促进了定植后黄瓜的生长,并且单株前期产量有所提高;其中高浓度营养液浸泡0.8%丙烯酰胺-丙烯酸钾共聚交联物处理对黄瓜生长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定植20 d和50 d后,黄瓜的株高、茎粗、叶色指数、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定植20 d)、根体积(定植50 d)、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单株前期产量比对照提高13.2%。表明应用定植基质可以通过增加黄瓜根际的通气性改善根际营养,缩短黄瓜缓苗期,提高缓苗率,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生长及相关生理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中杂9号接种6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2,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diuphauam,Glomus mossea,Glomus etuni-catum1),通过测定不同菌种对番茄的生长效应及叶片生理变化,表明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促进作用,处理番茄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其中对叶片可溶性糖的影响最为显著,它与番茄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还与植株总干重显著正相关,菌根侵染率亦与植株干重显著正相关。故此提出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丛枝菌根影响番茄生长的生理鉴定指标,依此指标筛选出Glomus versiforme,Glomusmossea-2是对番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的菌种。  相似文献   

10.
新疆干旱荒漠区日光温室高产番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干旱荒漠区日光温室高产番茄生长发育动态进行分析,以便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产番茄生长发育呈典型的"S"型曲线,株高、茎粗、主茎叶片数、单株果穗数表现为定植至定植后18 d缓慢生长,18 ~39 d快速生长,39 d后又缓慢生长,单株果数的快速增长出现在定植后45~65 d;5个测定指标的日增长量均呈抛物线变化,最大增长量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株高在定植后18~39 d,茎粗在定植后13~18 d,主茎叶片数、单株果穗数、单株果数日增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定植后13、39和45~55 d.说明在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下,植株合理的生长发育动态是取得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效唑(PP333)对柠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为柠檬生产上控梢促花、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柠檬树喷施400、600、800、1000、1200 mg/kg多效唑后,定期统计新梢数量、平均单枝花蕾数量,测定各处理果实纵横径、物理性状、产量等.[结果]喷施不同浓度PP333对柠檬树新梢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CK)相比,抑梢效果显著;喷施PP333后植株翌年平均单枝花蕾数量、开花量、着果量均比CK有不同程度增加,并能显著延长柠檬开花时间.平均单枝花蕾数、开花量最多的为800 mg/kg处理,平均单枝最大花蕾量比CK增加53.34%,平均单枝开花量是CK的1.83倍.在生长缓慢期,800、600 mg/kg处理分别对促进柠檬春花果和秋花果果实纵径增加效果明显,而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PP333对柠檬果实横径和果实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小;PP333能显著提高柠檬单株产量和公顷产量,其中以800 mg/kg处理产量提高最明显,单株产量和公顷产量分别比CK增加41.07%和41.63%.[结论]适宜浓度的PP333可抑制柠檬树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以800 mg/kg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对番茄(Lycospersicon esukurentamu)幼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或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10d后定期采样,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各处理番茄植株根和叶片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接种20d G.mosseae处理的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高达68.5%,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供试AM真菌显著增加了番茄植株鲜重、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其根或叶内IAA、GA、ZR和ABA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以G.mosseae处理的根或叶中IAA、GA、ZR和AB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顶端调控后亚麻茎秆抗倒伏能力变化,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研究“打顶+抑芽”、打顶、抑芽处理对亚麻农艺性状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打顶+抑芽”处理后株高大幅下降(25.17%),茎秆明显增粗(12.24%),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均明显减少,平均分别较对照减少67.50%、52.80%、95.58%、88.94%和93.09%;抑芽处理后茎粗无明显变化,但株高、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及蒴果鲜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处理后较对照分别减少6.41%、20.0%、13.08%、22.73%、19.05%和5.94%;而打顶处理后分枝长度明显增长(34.11%),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分别减少29.76%和50.93%,其余形态特征均变化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鲜质量、蒴果数和蒴果鲜质量与倒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茎粗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亚麻生育后期以“打顶+抑芽”处理较为理想,能有效提高麻株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春石斛(Dendrobium nobile‘Huoniao’)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无机盐质量分数、培养条件及芽体营养生长状态对诱导试管内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有1.0 mg·L-1PP333(多效唑)时,添加0.2 mg·L-1TDZ(噻苯隆)与0.1 mg·L-1NAA(萘乙酸),诱导试管开花较为有效;将基本培养基中P、K质量分数加倍,花芽分化率显著提高;低温恒温10℃或23℃/10℃(昼/夜)处理较常温恒温23℃条件下培养提前30 d开花,且花芽分化率有所增加;植株茎节数为2是其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临界条件;植株茎粗对试管内成花数量影响显著,花芽数量随茎粗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试验以茎节数为3个、茎粗为7 mm的试管苗,接种在改良1/2MS+TDZ0.2 mg·L-1+NAA0.1 mg·L-1+PP3331.0 mg·L-1培养基上,恒温10℃条件下培养30 d后,转为恒温23℃条件下培养60 d花芽分化率最高,达56.92%,成花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果榛子黄化萌条扦插苗成活率和生根质量,有效提高黄化萌条的利用率。【方法】以大果榛子品种新榛1号、新榛2号和新榛3号的黄化萌条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吲哚丁酸(IBA)对其扦插生根率、根生长量特征参数和地上部分生长特征参数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浓度IBA对大果榛子不同品种黄化萌条扦插生根率、根生长量特征参数和地上部分生长特征参数的影响有所差异。IBA浓度为5 mmol/L时,新榛1号的生根范围、单株新梢数、单株新梢长度和新梢饱满芽数均最高;新榛2号的生根率、生根指数和单株根数均最高;新榛3号的单株根长、平均根粗和生根范围茎粗最高。IBA浓度为7.5 mmol/L时,新榛1号的单株根长、生根范围、单株新梢数、单株新梢长度和新梢饱满芽数均最高;新榛2号的生根率、生根指数和单株根数均最高;新榛3号的单株根粗和生根范围茎粗均最高。IBA浓度为10 mmol/L时,新榛1号的单株根长、生根范围和新梢饱满芽数均最高;新榛2号的单株根数最高;新榛3号的生根率、生根指数、平均根粗、生根范围茎粗、单株新梢数和单株新梢长度均最高。相关性分析得知,单株根数与单株根长,平均根粗与生根范围中部茎粗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97和0.911;生根范围与单株新梢数、单株新梢长度和新梢饱满芽数,生根范围茎粗与单株新梢长度间的相关性系数达显著水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50、0.771、0.749和0.753。【结论】新榛1号黄化萌条在IBA速浸浓度为5 mmol/L处理后的性状综合表现较好(隶属函数平均得分值为0.64),新榛2号黄化萌条扦插在IBA速浸浓度为7.5 mmol/L处理后的性状综合表现较好(隶属函数平均得分值为0.73),新榛3号黄化萌条在IBA速浸浓度为10 mmol/L处理后的性状综合表现较好(隶属函数平均得分值为0.70)。  相似文献   

16.
供试材料为以色列引进的草莓品种S3,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接种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草莓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AM真菌均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草莓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其中,摩西球囊霉的促增效果比地表球囊霉促增效果显著。2个菌种混合使用比1个菌种促增效果更显著,其中,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菌土各16 g的混合处理对草莓果实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强,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2.26%、36.09%和15.07%,果实硬度提高,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了28.99%,改善了草莓风味。  相似文献   

17.
以种苗智能化快繁的莲雾扦插苗为材料,通过对苗株的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根重、株高、干粗、梢数、梢长、梢叶数等9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莲雾扦插苗质量标准评价性状的选择及其指标分级。结果表明:地上部的株高、干粗性状与其余各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两性状可较好反映地上部生长状况;根系性状中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三者间的相关性较差,综合三者性状方可较好地反映苗株根系发达程度。苗株株高、干粗、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可作为莲雾扦插苗株质量标准的评价性状,文中对评价性状进行分级,并制定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配比对切花菊‘神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对切花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神马’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最适宜的营养液配方,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氮磷钾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对‘神马’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不同水平之间茎粗、叶面积、花径、花瓣长、破蕾期、植株鲜干质量、根长差异显著;磷对茎粗、花颈长和破蕾期的影响显著;钾对花颈长、破蕾期、叶鲜质量和茎鲜质量的影响显著。最佳的氮磷钾摩尔浓度配比为营养生长期N∶P∶K=14.3∶2.0∶8.0,生殖生长期N∶P∶K=7.1∶4.0∶12.0。表4参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蓝莓品种结果母枝性状与成花的相关性,为广西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测广西天峨县引种的3个蓝莓品种(密斯蒂、莱格西和杰兔)结果母枝最长及最短枝条的长度、粗度、叶片数、侧花芽数、顶花芽数及总花芽数等性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及结果母枝与成花的相关性.[结果]采用回归分析得出,密斯蒂枝梢总花芽数((y))与枝梢长度(x1)和叶片数(x2)的回归方程式为(y)=1.632+0.052x1-0.026x2,莱格西枝梢总花芽数((y))与枝梢长度(x1)和粗度(x2)的回归方程为(y)=1.061+0.009x1+0.152x2,杰兔枝梢总花芽数((y))与枝梢长度(x1)、粗度(x2)和叶片数(x3)的回归方程为(y)=-3.201+0.086x1+0.267x2+0.360x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蓝莓枝梢长度和粗度与叶片数显著相关(P<0.05,下同);枝梢总花芽数与枝梢长度、粗度和叶片数显著相关,且不同品种间相关系数存在差异.[结论]蓝莓结果母枝长度和粗度与叶片数对其总花芽数存在显著影响,生产上可通过适当修剪及肥水控制调节枝条的长度、粗度和叶片数以提高结果母枝质量及总花芽数,进而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