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鳀鱼     
陈介康 《水产科技情报》1978,(10):30-31,M032
种类、分布和资源 鳀属Engraulis鱼类通称鳀鱼,隶属鲱形目G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鳀鱼是世界性鱼类资源丰富,在渔业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年量为7000万吨左右,鳀属鱼类占10~20%(600~1400万吨)。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鳀鱼是我国东、黄海区的中、上层小型鱼类,据估算,其蕴藏量在280—430万吨,最大年可捕量在50—70万吨。鳀鱼的蛋白质、鱼油含量高,特别是鱼油含DHA、EPA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因此,鳀鱼是制作鱼粉、药品和保健品的优质原料,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开发、利用鳀鱼进展较快,1993年鳀鱼产量8.8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翻了近一番;生产鱼粉约5000吨、鱼油700—800吨。荣成市在发展鳀鱼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  相似文献   

3.
<正> 到6月10日,大连市海洋捕捞鳀鱼产量达1万吨,三年的鳀鱼开发试验已获成功。据国内外有关专家论证,我国东、黄、渤海鳀鱼资源年可捕量近百万吨,其中黄海北部海域年可捕量约8万吨.长期以来,沿海渔民的鳀鱼生产,只用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秘鲁渔业部公告称,2012年的第二个鳀鱼捕捞汛期,鳀鱼捕捞配额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今年由秘鲁渔业部设定的第二汛期最大允许捕捞量为81万吨,与去年同期的250万吨相比减少68%,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减少捕捞配额的原因是由于秘鲁沿海地区的鳀鱼资源状况不佳,今年多数月份,秘鲁鳀鱼捕捞产量同比出现下滑。秘鲁的鳀鱼捕捞今年的第二汛期将于11月22日开始,汛期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1月22日至12月31日,捕捞配额为41万吨,第二阶段为2013年1月1日至1月31日,捕捞配额为40万吨。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1973,(2):32-32
秘鲁鳀鱼产量居世界首位,1970年估计为1,100万吨。1969年12月初,有一股强大的新增殖的鳀鱼成为捕捞对象。1969~1970年捕捞季节后半期,产量有时每星期竞超过30万吨。  相似文献   

6.
鳀鱼(Engraulis japonica)是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温带水域的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年渔获量50万吨左右,其中日本产20-40万吨,南朝鲜产5-17万吨。我国黄海水域历来有鳀鱼广泛分布,且为我省沿海定置网的兼捕对象,1979-1982年,全省年产量约为7000-10000吨。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的机轮底拖网在黄海作业中。  相似文献   

7.
<正> 为开发外海鳀鱼资源,缓解鱼粉需求不足,以黄海水产研究所为主,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鳀鱼资源开发"的研究.三年来运用海洋渔业调查船"北斗号",并组织山东省有关渔业公司生产渔船随同进行试捕,已取得重大进展.经调查和专家评估,黄东海区鳀鱼资源丰富,蕴藏量在280万吨以上,年可捕量约50万吨;并基本探明冬季越冬鳀鱼的密集渔场、洄游规律和分布范围.鳀  相似文献   

8.
鳀鱼(俗称“出水烂”、“晴天烂”、“巴鱼食子”),是近几年大连地区沿海渔民开发利用的一种新资源。在鲤鱼属中,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资源最为丰富,日本、朝鲜沿海均有分布,年产量日本约为30~40万吨,朝鲜约为10~20万吨。大连沿岸的鳀鱼就是日本鳀。每年4月,从黄海中南部越冬场北上,进行产卵洄游,5月到达沿岸河口低盐水域附近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9.
外刊信息     
<正> 秘鲁鳀鱼资源明显减少据秘鲁海洋研究所 Imarpe估算,秘鲁鳀鱼资源量已经到了100万吨的临界。同60年代后期全盛时期的2000万吨相比,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海水温度则比正常情况高摄氏2度。这表明秘鲁海域出现新的尼诺现象,1988年海洋水文状况将呈现异常.  相似文献   

10.
总渔获量全世界渔获量,1960年3,950万吨,1985年增至8,400万吨,1972年首次剧降,由于智利、秘鲁鳀鱼剧减,世界总渔获量6,160万吨,中上层鱼类的渔获量,从1960年1,290万吨增为1984年的3,200万吨(同期底层鱼类从860万吨增至1,890万吨),在世界总渔获量中所占比率,以70年代中期的28%为最高,  相似文献   

11.
<正> 鳀鱼在全世界分布很广,是一种集群性很高的中上层鱼类。七十年代初期秘鲁曾创造过1,400多万吨的产量记录,以后因海流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衰退到3~6百万吨的水平。日本沿岸年产30多万吨、南朝鲜沿岸年产18万吨、占沿岸鱼产量的第一、二位。我国鳀鱼自渤海到福建沿海均有分布。浙闽曾有专业性捕捞,但难于统计其确切产量。据各方面估计全国年产2~3万吨。鳀鱼在辽宁俗称晴天烂、离水烂、鲅鱼食、钻山青、青丁、船丁、辽东湾渔民尚称之为苦棍儿,穹鱼。主要是沿岸定置网兼  相似文献   

12.
该文简述了鳀鱼深水层流刺网的结构及特点。两只40马力渔船各带4000目×320目×21.8mm深水层流刺网27片,生产72流次,捕鳀115余吨,产值4.2万元,冷冻后销售利润2.3万元;与小型流刺网比较,产量提高88.2%,延长作业时间20天;与青皮、宝鱼挂网及扒拉网比较,产量提高幅度更大,其经济效益较好。所捕鳀鱼,120~129mm以下低龄鱼体长组占85%,其生长速度很快,在40天里,平均体重增加5.7g,占原体重的44%左右,而且产卵期较长,论证了黄海北部鳀鱼资源丰富,补充群体充足,尚未充分开发利用。为了推动鳀鱼生产大发展,建议今年推广20~30只船,并大力发展鳀鱼加工业,使产加销一体化,提高其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1955年至1970年的15年间,全世界各国捕获的鱼类总产量增长了一倍多,9,3,0007/吨增至7,000万吨(图1)。1970年以来产量变动于6,500万吨到7,350万吨之间。产量低于通常水平主要是秘鲁鳀鱼渔业几乎完全崩溃的结果。过去6年为人类直接消费用的鱼类产量继续增长.研究这种趋势的原因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四片式高口鳀鱼底拖网网具结构及捕捞效果。根据1990~1991年试验资料,一对136kW(185马力)渔船,5~6月在烟威渔场作业1~2个月,可捕获产卵鳀鱼200吨左右,获纯益3~10万元,在我国拖网捕鳀生产中首次实现了稳产高产,扭转了亏损局面,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1975,(6):20-20
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5年2月6日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统计了1973年的世界渔获量。据宣布,总渔获量为6570万吨(1972年为6550万吨),大体与1972年相同。从国家来看,日本为1070万吨,继续保持首位,而1972年占第二位的秘鲁,由于鳀鱼减产降到第六位。世界前八国的渔获量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利用鳀鱼资源,象山县一对600马力渔轮已于年底投入1988年度的鳀鱼试捕工怍。船上全体船员和出海干部克服气候恶劣等困难,到今年1月6日,共投网10个网次,有效6个网次,计捕获鳀鱼11.3吨,产  相似文献   

17.
《水产科技情报》1973,(9):22-22
根据日本农林省最近的统计,1972年日本的渔业、养殖业的总产量(包括冲绳)为1,007万吨,比1971年增产11万吨(1%),突破了1,000万吨的记录。近年来,渔业的总产量一直是秘鲁保持世界第一,可是去年由于他们的鳀鱼减产,总产量竟下降到仅500万吨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鳀鱼为小型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东黄海,其资源量高达300万吨,由于缺乏捕捞手段和经济效益等问题,至今未被很好利用。鳀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列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尚处在试验阶段。1988年1月8日,象山县的2艘600马力双拖渔轮,在黄海中部渔场进行变水层拖网试捕鳀鱼时,发现有“第八绵洋丸”,等10艘日本的中型尾滑道渔轮与我在同渔场拖网作业,直至6日  相似文献   

19.
外刊信息     
<正> 1997~1998年厄尔尼诺是150年来最严重的一年 1967~1991年间年产鳀鱼900~1200万t的秘鲁和智利渔民现处于困境之中。有报道说南美洲两海岸周围的暖水把鳀鱼驱赶到冷水水域。1972年因厄尔尼诺鳀鱼渔获量猛跌至仅450万t,而1991年则高达1200万t。1982年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黄、东海鳀鱼资源量逾300万吨,可捕量约50万吨,是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情况下唯一有较大承受能力可供开发的鱼类资源,主要分布在烟威、石岛、连青石、大沙渔场。每年的11月中、下旬,渤海、黄海北部的鳀鱼群开始南下越冬,在黄海北部冷水团的西部、南部边缘(即烟威渔场的中东部)滞留集结,鱼群较厚。进入12月至翌年1月,随着冷空气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