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酿塘水电站水库用库尾横江桥为控制点,反推坝前汛期控制蓄水位,经计算机推求出坝前汛期控制蓄水位为311.40m。以此推求的水库回水淹没线进行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统计和移民安置,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中小型水电站水库工程设计和运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一级支流梅江从梅州市经过,控制集雨面积13 929 km2,全长约307 km,天然落差约60 m,水力资源丰富。梅江流域沿河两岸为平原人口、耕地集中,且为人多地少的地区,在梅江干流兴建高坝大库拦洪缺乏现实性,故自1977年以来的历次规划,对梅江干支流的水电开发任务均为结合航运进行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开发。下面就在低水头电站设计中的几点体会简述如下。 1 泄水闸规模的确定 在梅州市开发低水头电站的设计中,经分析发现,回水线具有如下的特点:在一定的蓄水位条件下,小流量的回水终点离坝址远,大流量的回水终点离坝址近,闸门全开泄洪时,回水终点移至坝前。根据《水库淹没处理规范》规定:淹没耕地的设计洪水标准为2~5年,淹没居民点的设计洪水标准为10~20年;回水末端的设计终点位置,在回水曲线不高于同频率天然水面线0.3 m的范围内。依上所述,为了减少正常蓄水位以上的淹没赔偿,泄水闸泄洪规模按渲泄十年一遇洪水时闸前水位壅高不超过建闸前天然水位0.3 m确定。  相似文献   

3.
水电工程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移民是水库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安置的重点和难点。从农村移民安置模式来看,以大农业安置为基础的综合安置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的主要途径。安置指标的选择和标准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不同安置模式的特点,生产配套设施的恢复和重建应根据可利用土地的条件与要求配置,重点是解决水利设施、交通道路和供电设施;发展移民经济,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是解决农村移民致富的关键,也是后期扶持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农村移民是水库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安置的重点和难点。从农村移民安置模式来看,以大农业安置为基础的综合安置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的主要途径。安置指标的选择和标准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不同安置模式的特点,生产配套设施的恢复和重建应根据可利用土地的条件与要求配置,重点是解决水利设施、交通道路和供电设施;发展移民经济,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是解决农村移民致富的关键,也是后期扶持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水库移民安置满意度是衡量移民安置工作水平和改善安置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为合理评价水库移民安置满意度,从移民的角度出发,结合安置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建立水库移民安置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非对称贴近度的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以HN省QP水库为例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最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移民家庭自身因素对安置满意度的影响,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对安置政策的了解程度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对提升移民安置满意度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的洪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河北洋河水库汛限水位分析为例,采用水库洪水调度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频率入库洪水下水库不同汛限水位所对应的蓄、泄洪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入库洪水、水库安全运行、下泄洪水超下游地区防洪标准、下泄洪水减少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用水破坏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水库汛限水位抬高风险评估模型与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并对不同汛限水位下洪水资源化利用效益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不同频率入库洪水下的水库最优分期汛限水位方案。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河道型水库一维水动力学模型。选取珠江流域乐昌峡水库进行动、静库容调洪演算,揭示了动库容调洪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不同洪型、不同频率水文组合条件下,水库回水淹没范围、库区洪水传播速度以及调洪过程中动库容变化特性,讨论了水库设计调洪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了更为合理的调洪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道型水库防洪调度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关联决策的水库移民安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6年6月底,全国大中型水电工程水库移民约为2500万人,其中农村移民2288万人。移民安置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败,而做好移民安置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选择移民安置区。如何根据实际选择移民安置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工程。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对移民安置区进行优选,并通过江垭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水库移民安置涉及社会、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属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移民安置效果尤其是生活水平的评价一直是移民理论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有序加权平均(GIOWA)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在解决模糊决策、风险管理等实际问题中应用较多,但在水库移民安置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基于GIOWA算子、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原理,将移民生活水平划分为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很差、极差9个评定等级,确定每个等级的分值范围,建立了水库移民安置生活水平模糊综合评定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黄河某水库的4个移民安置点进行了计算分析,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移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是合理、实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是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水库移民集镇安置区这一特殊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目前相对较少。通过构建PSR模型,对Z集镇移民安置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Z集镇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不集约,属于粗放型用地模式,土地低效利用现象较为严重。进一步利用障碍因子分析法,找出了影响Z集镇移民安置区土地集约的主要四个障碍因子:单位面积商铺营业额、土地人口承载量、地均建设总投资额和移民人均收入。对于水库移民集镇安置区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移民商铺单位面积营业额;(2)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人口承载力;(3)加大后扶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地均投资额。  相似文献   

11.
移民生产安置任务的确定与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及移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大岗山水电站淹没线上剩余的77块耕地为例,对线上剩余耕地质量评价及其对移民生产安置任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线上剩余耕地质量主要受海拔、耕地类型、坡度和土壤类型的影响,线上剩余耕地质量评价前后移民生产安置任务分别为2 569人和3 187人。进行线上剩余耕地质量评价后,大岗山水电站淹没影响区的移民安置任务增加了24.06%。通过线上剩余耕地质量评价,能更科学合理地确定移民生产安置任务,对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库移民安置工程是整个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到坝区及库区其他工程的实施。采用国内某移民工程实例,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模型,对其三年间的六次移民搬迁人口数据进行偏差预测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使移民安置部门及时定量了解安置进度的偏差情况,对其在整个工程的进度控制上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推动整个移民安置工作能够按计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水库移民安置进度偏差预测上精度较高,可用于中长期预测。目前,该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较规划完工时间有所滞后,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13.
以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许多水生生物对流量和水位均有较高要求这一特征,提出一种在水库坝下生态控制断面处设置生态衔接水位,利用相邻水库的部分衔接关系,形成生态衔接水位与生态流量联动响应机制,以满足目标生态需求的方法。该方法以生态控制断面的水位满足生态衔接水位为目标,通过上下游梯级水库联合调控,可实现生态流量的控制从固定值转变为动态调整。根据金沙江鱼类产卵特性及对水生生境的特定需求,选取金中河段分布于各梯级库尾的鱼类作为目标鱼类,以其生存繁殖所需的水深、流速、水温为目标生态需求。根据目标鱼类产卵期所需水深条件,构建尾水河段的适宜淹没水深和坝下生态衔接水位指标。以鱼类可产卵河段长度最大、适宜区间距坝下最近两种典型情形为例,分别计算了满足适宜淹没水深的河段长度、起点终点。此外,结合目标鱼类产卵的流速和水温需求,进行生态调度模拟,确定了最适宜开展生态调度的时机为6月下旬,在该时段开展生态调度可更好地发挥梯级水库群的生态效益,最后论证了在相邻梯级间不同位置处灵活运用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以降雨预报条件下如何实施水库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预泄能力约束法计算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降雨预报信息和水库当前水情信息,利用模糊控制原理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值。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方式可提高水库的蓄水效益,且不会降低水库的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15.
安置目标能否实现是水库移民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传统收支空间内考察移民生活存在着只关注"物"而不关注"人"的不足。从福利视角构建水库移民搬迁前后各个方面福利的变化对生活水平即总福利水平不降低这一基本安置目标的影响模型,基于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农村后靠移民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七成的移民在搬迁三年后达到了安置目标,影响移民实现安置目标的最重要因素为收入状况、人际交往、就业难易、发展机会、户主年龄及学历也有较大的影响,而负债情况、居住条件、身心健康、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则影响不显著。丹江口水库后靠移民的精准帮扶应当指向增强移民人力资本、充分共享工程效益等方面来促进移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合理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回蓄时机可以减轻水库在回蓄过程中的开闸频率。提出了动态剩余水量的概念,构建了综合考虑当前流量、峰后延迟时间、洪峰流量及峰型指数等表征洪水退水规律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动态剩余水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提出了基于动态剩余水量确定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回蓄时机的方法。以河口村水库为背景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态剩余水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较好地实现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回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丹江口水库是国家决定“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担负向京、津及华北地区供水任务 ;加高水库大坝是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和保证调水水量的重要条件。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库区初期工程移民 2 0 .2万人 ,后期工程将移民 1 4.3万人 ;由于初期工程移民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 ,存在国家投资少、安置标准低、环境容量差等问题 ,致使移民贫困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后期工程库区处理进行科学规划 ,合理确定环境容量 ,做好移民外迁安置 ,不仅可以安置好后期工程移民 ,也可以妥善解决初期工程移民遗留问题 ,使库区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针对零散超低水头水能无法开发利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竖叶式水车发电系统。该系统是利用溪流和低水头潮汐能的发电装置。与传统的水电站相比,竖叶式水车发电不存在淹没损失和移民安置问题,并且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地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同时这些地区资料缺乏,给山洪灾害预警造成极大障碍。针对以上问题,选取松岗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索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山洪灾害空间影响范围的快速提取方法。首先,利用DEM提取小流域河流分级信息和各等级河流出水口的分布情况;然后,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推演特定降雨量时各出水口山洪最大淹没水位;利用GIS技术,将离散的水位数据与数字高程数据叠加获取山洪最大淹没水深数据,并运用空间插值方法模拟山洪淹没信息的空间分布,计算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山洪最大淹没水深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而实现小流域地区山洪灾害易发区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模拟特定降雨量条件下小流域山洪淹没信息的空间范围,其直观的范围显示可快速为决策者提供预警信息,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深圳水库工程的特点和功能,分别提出了深圳水库上下两库的防洪调度规则及两库的联合调度规则。以水库起调水位和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为变量,水库兴利和水库大坝安全为目标,通过多方案组合计算,确定了不同洪水频率下相应的起调水位和下游河道安全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