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作物育种信息》2005,(6):13-14
育成了早熟、中熟配套的新桑树系列品种农桑8号、农桑10号、农桑12号、农桑14号并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农桑12号、农桑14号还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桑系列品种具有熟期理想、增产显著、优质、抗性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早熟品种农桑8号、农桑10号产叶量比对照种荷叶白(部、省指定对照品种,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增产17.00%,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5,(10):15-15
浙江省农业科研人员近年育成了早熟、中熟配套的新桑树系列品种农桑8号、农桑10号、农桑12号、农桑14号,并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农桑12号、农桑14号还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桑系列品种具有熟期理想、增产显著、优质、抗性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早熟品种农桑8号、农桑10号产叶量比对照种荷叶白(部、省指定对照品种,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增产17.00%;中熟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产叶量比对照种增产35.95%。可在全国各蚕茧主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6年3月17日至20日在长春市召开了第2次常委扩大会议,会上审定通过玉米、水稻、大豆等14种作物24个品种。这批审定通过的作物品种有:玉米品种丹玉13号、吉单108号,通单14号;水稻品种铁粳2号、长白7号;大豆品种合丰25号、吉农1  相似文献   

4.
丹玉41是丹东农科院组配成的单交种。继2005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2007年又通过了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其审(认)定编号分别为:辽农审证字第830号、吉审玉2007021和蒙认玉2007005号。  相似文献   

5.
李瑞祥 《中国种业》2016,(10):70-70
<正>鑫麦296是由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由935031为母本、鲁麦23号为父本,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201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3046号;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11号;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4006号。鑫麦296由洪洞县大槐种  相似文献   

6.
扬两优6号属两系中熟中籼杂交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配组,于2000年育成并参试.2003年通过江苏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建宁县引进该组合种植,2007年由北京金色农华引进制种.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3年11月21日至24日,在西安召开了第五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会上共审定通过了小麦、谷子、油菜、蔬菜新品种13个,其中10个属省内育成,3个属外引品种。审定的小麦品种有:秦麦1号(原代号74100/1-1-1C),秦麦2号(原代号7515-48),秦麦3号(原代号P7305-8-3),绵阳11号(外引品种);审定的谷子品种有:秦谷1号(原代号7403),秦谷2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换届组建了云南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之后各地州市也相继成立了农作物品种审定初审小组,健全了云南省品种审定机构.各级品种审定机构围绕今后我省农业发展重点产业,积极开展新品种审定工作,审定或初审通过了一些适合特定生态环境或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在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二次会议上审定通过了主要作物品种55个,其中:水稻16个,小麦8个,玉米12个,油菜3个,甘蔗6个,蚕豆5个,大豆2个,茶叶3个.审核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11个,其中:番茄1个,青稞2个,大麦2个,梨5个,三七1个.2003年,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稳步推广,特别是云光9号、云光12号、滇杂31、滇杂32、抗优98、楚粳24号、楚粳25号、楚粳香1号、靖粳优1号、凤稻15、凤稻17、德农2号、大单1号、云优19、云优105、靖单12号、路单6号、正大819、云麦47、凤豆8号、S500等品种,在生产上表现较为突出.通过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我省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齐单1号玉米杂交种由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2002年育成,2006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为鑫丰1号,审定编号:鲁审玉2006002号。2007年11月14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7013号,审定区域:东华北、西南区。  相似文献   

10.
苏薯9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92年从苏薯2号×济薯10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原系号宁R97-5,200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国家“九五”攻关后补助优良甘薯品种。该品种高产、多抗、耐  相似文献   

11.
漯单8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选育的半紧凑型中穗、高产、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是针对豫玉31号对瘤黑粉病、青枯病的抗性明显下降进行改良而成。该品种不但继承了豫玉31号原有的优势,同时还弥补了豫玉31号的一些不足,在试验中比对照浚单18增产4.8%,比豫玉31号增产11.6%。目前漯单8号已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07015。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最近审、认定了一批新品种,其中审定品种有鲁棉11号、鲁花11号、鲁薯11号、鲁白9号、鲁黄瓜5号、鲁黄瓜6号、鲁甜玉3号、鲁黑豆1号等共9个品种;认定品种有小麦品种PH82—2—2,掖单13号、烟草17号等39个品种,现将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黄4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用科丰14作母本、科新3号作父本,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号为中作50365-1.2007年分别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豆2007003、津审豆2007001;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9013.2009年10月山东祥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买断全国生产经营权.  相似文献   

14.
玉红油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以中双9号作父本、A35作母本,杂交选育的油菜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含油量的特点。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油菜2014003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800~2200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5.
第413号秋优998、川麦39、吉单261、中棉所47、冀黄13、中油6303、中薯4号等173个农作物品种业经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二○○四年十月十九日品种名称:秋优998(国审稻2004001)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秋A×广恢998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名称:株两优02(国审稻2004002)选育单位:湖南省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株1s×ZR02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名称:T优8086(国审稻2004003)选育…  相似文献   

16.
大豆品种农大豆2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大豆2号是河北农业大学利用中作01-03×中科7412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14002号。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本文介绍农大豆2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品质、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保麦1号由江苏保丰集团公司于2006年育成,属半冬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原名保丰0601,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006。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号20090476.2,公告号CNA005899E。  相似文献   

18.
《种业导刊》2015,(1):38-41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拟停止推广国家审定的新优赣22、强盛1号、新陆中20号、豫豆19号等129个稻、玉米、棉花、大豆品种。公示期为60日(自2014年10月16日至2014年12月14日)。  相似文献   

19.
辽科1号是辽源市农业科学院2000年育成的高抗倒伏、高产、高淀粉、优质玉米杂交种。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06018。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10002。近几年由于玉米生产中发生大面积倒伏,而辽科1号高抗倒伏,推广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最近审定、认定了15种作物的31个品种。新审定的品种共21个,即晋麦35号(原名临辐4094)、晋麦36号[原名77(4)7]、晋麦37号(原名临汾514)、晋麦38号(原名吕旱189)、晋麦39号(原名旱选11号)、晋麦40号(原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