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一、秋季蚕种生产的不利因素 1.病原留存量多、面广、病原活力强,容易发生各种蚕病。秋季原蚕饲育继春蚕和夏蚕(丝茧育以后,为害更大)以后,各种病原累积多、分布广、病原活力强,因此易感染蚕病。 秋季桑树害虫种类繁多、虫口密度大,感染的各种病害可以通过桑叶途径带进蚕室感染家蚕,我省的桑树剪伐型式更是促成这种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的桑树普遍实行冬重修的采伐法,加之夏秋季气温高,日照足、雨量充沛等有利条件,夏秋季桑树生长旺盛,桑叶产量较春季多,因此夏秋季饲养蚕种量占全年的60%以上。但夏秋受高温多湿气候的影响,蚕室蚕具重复使用,消毒不易彻底,病原残存多,病毒新鲜,致病力强,蚕病发生较为严重,单产较低,这是我省夏秋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为此,在夏秋蚕饲养上,应实行以防治蚕病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围绕这个中心去合理布局蚕期、改善饲养条件、贯彻科学养蚕技术,使夏秋蚕单产稳定在30公斤左  相似文献   

3.
<正> 1980年家蚕微粒子病在我省曾发生过危害。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狠抓蚕种质量,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基本控制了微粒子病的蔓延,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几年来的经验,防治微粒子病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除把好母蛾镜检关外,还应把好病原普查,蚕前、蚕期、蚕后消毒防病关。加强桑树治虫,防  相似文献   

4.
我省地处亚热带,全年气温高,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因而桑树的病虫害种类繁多,为害时间长,甚至全年为害,其中一些桑树病虫害如桑细菌性青枯病曾一度严重威胁我省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近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桑分布地域的扩大,桑树病虫为害加重,也出现一些新的桑树病、虫害,因此,对我省蚕区的桑树病、虫害进行一次重点普查,弄清其种  相似文献   

5.
桑叶全程消毒是防除微粒子病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为害严重的蚕病,它给我省蚕种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微粒子病,把微粒子病的为害控制到最低限度,是蚕种生产的当务之急。根据微粒子病传染途径,近年来在防止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防止胚种传染方面,加强了补正检查、催  相似文献   

6.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6,43(4):70-70
答:蚕的中肠型脓病病毒来源于病死蚕体、蚕沙及桑树上携带这种病毒的鳞翅目昆虫如桑螟等,通过污染桑叶而造成蚕食下传染。一旦蚕得了病,排出的蚕粪又会污染蚕座、桑叶、蚕具、养蚕环境等,造成消毒难于彻底,只要养蚕环境有病原存在,随时都会引发中肠型脓病的发生。因此,这种病与蚕种无关,不属于蚕种胚胎传染的病。但是蚕种保管不好,被这种病原污染了,也会因为蚕种表面带这种病原,而使蚕发生中肠型脓病。  相似文献   

7.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资料。优良蚕种是蚕茧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改善蚕的生活环境条件,尤其是彻底消灭病原,繁育优良蚕品种,才能更好地提高蚕的生命力和健康性,从而生产优质蚕茧和丝绸产品。近年来,我省原蚕胚种带毒和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普种微粒子病蔓延危害,影响茧丝品质及蚕农经济收入,情况是严重的。为了进一步贯彻蚕的良种繁育科学技术规程,加强经营管理,有效地杜绝蚕病为害,提高蚕种质量,实现养蚕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本刊全文刊载中央农业部1991年2月29日印发的《家蚕良种微粒子病防治技术要点》(草案),供各级蚕种场职工学习并在生产中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8.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汉源县历来采用夏伐式桑树养蚕 ,饲养秋蚕的比例较大 ,每年秋季安排养三次蚕 ,占全年发种量的 65~ 70 %。过去 ,秋季蚕茧单产低 ,质量差 ,效益不高 ,且不稳定。究其原因 :一是秋季气候恶劣多变 ,常出现高温多雨、伏旱、低温多湿的不利天气 ;二是病虫害多 ,由于连续多次养蚕 ,病原积累多 ,致病力特别强 ,加之蚕室、蚕具多次重复使用 ,消毒不彻底 ,易感染蚕病。此时 ,桑树的虫害也较多 ,易造成交叉感染 ;三是秋季正是许多农作物大量施用农药治虫时间 ,桑叶易遭受农药污染 ,引起蚕儿中毒死亡或不结茧蚕。针对这些不利因素 ,笔者等在料林、晒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林省近来统计的蚕病为害调查资料,在全国范围来说以1977年蚕病发生较多,蚕病为害减产率达3.6%,1978年蚕作收成较好,蚕病为害率降到2.2%,其中软化病和细胞质多角体病占80%。所以发生上述传染性软化病,首先是由于在小蚕共育所就感染了病原,分养以后,早的在4龄,迟的在5龄后期便大量发病,这是由于在共育阶段感染了病原而引起的大面积发病,其次是分蚕到农户后感染病原而引起发病,这称为一般性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省养蚕业和蚕种制造业上危害最大的原虫病就是由微孢虫类寄生引起的家蚕微孢子虫病。它是一类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原生动物,目前我省因患微孢子虫病而烧毁的蚕种数量也逐年增加,损失巨大,如不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对我省蚕业将会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工业生产和创汇收入。 (一)传染发病规律 1.胚种带微孢子虫病——垂直传播微孢子虫病原侵入蚕的卵巢、进入卵管,在卵内形成孢子。这种母蛾所产卵,孢子就经卵传递。孵化的下一代蚕儿即感染发病(胚种带微孢子虫病)。这种垂直传播感染的机会较多,病势也较急,多在二、三眠发病死亡。是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中期之前 ,本县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微粒子病发生基本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但在1995年以后进入了一个微粒子病流行时期(表1和表2)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原种问题、桑虫暴发、环境污染和管理等人为或自然的因素。本文对1995年以来本县蚕种生产中场部和原蚕区、春季和秋季之间蚕种淘汰率和无毒蚕种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和引起一些思考。从春秋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的比较来看 :在场本部 ,春季的淘汰率显著低于秋季 ,无病率显著高于秋季 ;而在原蚕区 ,春秋季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从场本部和原蚕区蚕种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长兴县蚕种场现有桑园600多亩,年产一代杂交蚕种8.5万盒左右,是我省较大型的专业蚕种场。八十年代饲养蚁量、品种、单产、蚕种质量等逐年有较大的增加和提高。81年~85年共饲养原蚕25110克,生产蚕种36.6万盒。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年蚕病(含农药中毒、蝇蛆为害,下同。)为害情况和损失也较严重,因而影响蚕种生产稳产、高产。现将1983年~1985年三年危害情况和病因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省蚕桑生产在各级党、政重视加强领导下,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积极性高,发展较快,到1991年,全省拥有桑树70亿株左右,但随着栽桑密度增大,桑病虫日趋严重,不仅每年损失桑叶10~15%,而且导致树势早衰,叶质下降,养蚕成绩差,特别是鳞翅目桑虫的病原感染家蚕,蚕病流行,蚕农说:“桑树病虫多,蚕房病蚕多”。据自贡、资中、潼南、合川、涪陵、南充调查;春季桑树病虫害严重,潼南、铜梁等县的桑瘿蚊、断梢病、桑白蚧和川东地区的桑象虫株危害率44.8%,枯枝率  相似文献   

15.
<正> 秋季是蚕种生产的主要季节之一。从我场来看,一般占全年蚕种生产的38—40%。但是,从1967年以来,10多年间,秋季由于蚕病的发生,每年都完不成任务。近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了秋蚕生产不稳定的特点,狠抓防病和增强蚕儿体质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用消特灵全程浸消桑叶对原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一是胚种传染二是食下传染。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微粒子病以后,现在各蚕种生产单位都进行了蚕期迟眠检查及各项预知检查,再经省蚕种公司集团母蛾镜检合格方可发种,即胚种传染途径已基本被切断。但是,目前部分蚕种场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毒率有上升趋势,形势非常严峻,究其根源,农村原蚕区环境污染是主要因素,特别是桑叶被污染,各种桑螟、野蚕、毛虫、菜粉煤等鳞翅目昆虫与家蚕微粒子原虫相互感染。当家蚕食下桑叶上的微粒子病原后,便很容易传染。近几年来,一些种场采取叶面消毒措施,并已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遂宁市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与超负荷生产,原蚕区基础差、夏蚕丝茧育有关,病原分布调查该市已经大范围受到污染。采取宏观控制生产量,桑树治虫和桑叶全程消毒、补正检查,并户划小批制种等措施能控制微粒子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概况近年来,我组在蚕病防治和蚕生理生化方面配合养蚕生产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家蚕微粒子病的问题我省佛山市范围的老蚕区由于蚕造密,批次多,数量大,特别蚕种生产的旺季,要完成蚕种检查微粒子病确有一定困难;另一  相似文献   

19.
康国民 《江苏蚕业》1997,19(4):18-19
<正>自80年代以来,农村原蚕点已成为我省繁育一代杂交种的主要基地.但如果微粒子病暴发.将严重影响原蚕基地的稳定.我场1995年,在海安、大丰等原蚕点因微粒子病暴发.蚕种生产几乎全军覆没,全场年生产蚕种177000多张,而超毒烧毁的蚕种达103000多张,淘汰率达58.19%,直接经济损失283万余元,这是一个很惨重的教训.为  相似文献   

20.
何安蓉 《蚕学通讯》2005,25(4):56-57,60
西里蚕种场是重庆市最大的普种生产场.普种质量好与否对全市蚕种生产和蚕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影响普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一是气象环境,二是微生物环境,三是饲料环境.多年来,西里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生产目标,加强管理,全面贯彻执行重庆市蚕种繁育质量标准.为了保证普种质量,在满足蚕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气象环境,搞好消毒防病的基础上,狠抓原蚕基地桑树树体管理,保证蚕食下营养丰富、无病原污染的桑叶.具体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桑树病、虫害防治.二是合理施肥.三是桑园抽样检查,防上桑园、桑叶污染.四是加大投入,更新改造老化、低产桑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