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县从陕西省引进150头秦川基础母牛,平均年龄在8月龄左右.运到我县进行隔离观察饲养期间,引入牛相继发生传染性角膜结膜炎40例,发病率为27%.经过治疗,全部治愈,现将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 由于引入牛经过2昼夜的长途运输,眼睛受到风沙的侵袭比较厉害,加上天气炎热,蚊蝇活动频繁及集中的饲养管理,造成本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我县于1986年7月上旬在清河镇和省政府直属农场发现以眼结膜、角膜发生明显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为特征的病牛。派人赶赴现场诊治,初步定为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在我县发生本病这还是初次。一、发病情况本病在清河镇所属各村及省直农场等地的1122头黄、奶牛中,发病率为8.2%,其中省直农场奶牛30头,发病9头,发病率为30%。从发病年龄看,成年黄牛发病76头,幼龄黄牛发病7头,成年奶牛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27日,安化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接到我县渠江镇上溪村夏某的电话,其从山东某种畜场引入的种牛不明原因死亡,请求我站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帮其确诊治疗。我们于次日赶赴当地,通过调查了解,其所养牛是7月10日从山东引入,共计24头,引入时正值南方我县高热多雨潮湿季节,与引入地相差甚大,引入不到10天,体质差的个体相继发病,表现为消瘦、食欲减退或废绝、口腔溃疡、下痢,最后慢慢消瘦死亡。到7月26日已死亡6头,还有5头不同程度的发病,但与其同牧的本地牛均未发病。经技术人员现场诊断,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水土不复。通过过改善饲养管理、调整营养标准、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到11月21日,所剩牛只都已恢复健康,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发病,危害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06年我县有3人染病.近年来,在畜间发病呈上升趋势,同时各地也在重视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我县水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牛、羊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绒山羊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养殖小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有存栏500只以上的养羊小区近40多个,带动了我县绒山羊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炭疽病在我县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严重危害各种家畜及人的安全。据调查统计: ①1958~1975年多哇乡、曲库乎乡发病牛59头,死亡222头,致死亡率为37.29%;②1978~1981年多哇、瓜什则、曲库乎三个乡发病牛57头,死亡27头,死亡率为47.37%;⑧1982~1984年多哇乡的交隆务,其日那大队、隆务镇梧桐村发病牛4头,致死4头,  相似文献   

6.
正牛病毒性腹泻又叫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的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在我们地区没有发病的报道,由我县一个小型奶牛养殖户在2019年引进的一头黑白花奶牛(当时已产奶)带来的该病。这头奶牛引进后没有可见的临床症状,只是其产出的牛奶人喝了以后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应用肠道消炎药治疗人的腹泻没有效果,但停止喝这头牛产出的牛奶后,迅速恢复正常,并且喝其它奶牛产的牛奶没有腹泻症状的出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省  相似文献   

7.
牛冬季腹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季节性以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各种年龄的牛均可发生,发病时间多在秋冬季节到初春。其特征是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腹泻严重,粪中带血,死亡率低。2011月2月我县几个乡镇部分奶牛养殖户饲养的牛冬季发生腹泻,发病牛占牛存栏数的70%。当地兽医用口服及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中旬,在我县城关镇十几个村流行一种“牛血痢“的疾病.病牛精神不振,排血便,严重者引起急性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病原体检查,确诊为牛球虫病.   1流行病学调查该地区牛主要饲喂麦秸和花生秧,饲料并未霉变,通过该镇400头牛调查,发现牛血痢常发生于3~6月份,个别舍饲牛冬季也可发病.   ……  相似文献   

9.
1983年5月前后,在我县某些地区发现一些牛排血便,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牛的邱氏艾美耳球虫病,现将该病的情况报告如下。流行情况根据我们对8个乡的初步调查,本病最早是3月下旬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增多,到5月发病最多,以后病牛还逐渐减少。据兴华  相似文献   

10.
我县广大农村都有用自产的大米来酿酒过年过节,剩余酒糟用来喂猪、牛的习俗。今年大年初一中午,我县朝阳镇花高村农户玉某因牛病急来我站求诊。发病情况:畜主家喂2头牛,发病前连续单纯喂酒糟8天,每天喂2次,每次2·5~3 kg,没有搭配其它饲料,喂时只有老母牛吃,牛犊不吃。晚上母牛  相似文献   

11.
我县于1987年7月15日至10月28日发生了牛流行热,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调查表明,与历次流行特点有部分差异。一、流行病学特点1.本次流行热只危害黄牛,奶牛、水牛无一头发病。当时我县有牛159820头(其中奶牛41头、水牛60头),发病46827头(全部  相似文献   

12.
我县1986年至1988年及1995年由于春季严重干旱发生牛误食青杠叶中毒,并引起死亡。中毒症状以出现消化障碍,体躯下垂部发生局限性皮下水肿以及体腔积水为特征。1 发病情况 1986年至1988年及1995年春季青杠树叶刚放叶时,我县发生牛青杠叶中毒。4月下旬至6月20日为发病高峰,到6月末停止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牛1302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在我县牲畜中已流行很久。一九六二年我县兽医人员从解剖病牛尸体中发现了典型病例,首次确诊为牛的结核病。此后,全县几个区都相继发现牛、猪典型的结核病例。据一九七九年三月份畜禽疫病普查的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自1986年以来前后共诊治过黄牛巴贝西虫病16例,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病在我县主要分布在万坊、天井沅、上塘等地区,呈另星散发性流行。16例中,公牛7头,母牛9头,均系二岁以上的成年牛,未见有犊牛发生。外地新购进牛比本队牛更易发生,发病时间始于3月22日,8月终止,其中以4—5月份发生最多,共10例,占全部病例的60%以上,发病后,常呈急性经过。  相似文献   

15.
<正> 2003年7~10月,我县南善奶牛场相继有4头母牛产后发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胃肠蠕动音停止为特征。病牛表现持续性发热、进行性衰弱、乳房炎、子宫炎、胎衣不下、神经症状和卧地不起,经综合诊断为母牛肥胖综合征。1 发生特点1.1 在同一牛场内,一段时间内产后母牛相继发病,对相邻牛场无传染性。1.2 发病牛为年青牛,第一胎产后发病。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性感冒,简称牛流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全身性的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早春和深秋多发。本文通过介绍我县今年早春牛的发病情况,向大家阐述牛流感的临床症状、剖检特点以及如何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1983年以来,我县一些地方的黄牛发生了一种以出血性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治疗试验等确诊为邱氏艾美耳球虫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1.发病范围:1983年发病牛28头,分布于9个乡镇、20个村;1984年发病牛14头,分布于6个乡镇12个村,治愈10头,死亡4头;1985年发病牛24头,分布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中旬,我县从山东省引进300头鲁西杂交一代黄牛,平均年龄在6月龄左右.运到我县进行隔离观察饲养期间,引入牛相继发生传染性角膜结膜炎127例,发病率为42%.经过治疗,全部治愈,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县四排山乡勐省村来乡小组养牛场,存栏大小黄牛82头。2002年12月牛场牛只相继发病。至2003年1月11日,牛场相继死牛22头。  相似文献   

20.
1流行病学调查 1.1发病地区情况 发病地区海拔1231m,饲养有黄牛、猪、鸡等畜禽,其中存栏牛71头,牛均为放牧饲养。牛发病期间该地天气炎热,降雨量大,牧场水草丰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