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甘蔗养分管理,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蔗生产成本中,肥料投入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加强甘蔗养分管理,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效益的有效途径.综述了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甘蔗生产养分管理情况,分析了我国蔗区土壤中主要养分状况和我国甘蔗生产中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甘蔗养分利用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甘蔗螟虫是常见的甘蔗害虫之一,其幼虫的危害会造成甘蔗大量减产.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农药防控甘蔗螟虫,造成农药面源污染严重,螟虫抗药性增加,严重影响了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综述了甘蔗螟虫生态防控的主要技术手段,介绍了甘蔗螟虫物理调控、性诱、生物制剂和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以及应用该模式替代农药防控甘蔗螟虫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提出了全方位、全时空的甘蔗螟虫生态防控模式,以期为甘蔗螟虫防控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甘蔗种植的发展,对甘蔗种植作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工培土作业已经不能适应日前大面积甘蔗中耕培土的需要.单纯靠人工体力劳动不但会增加成本,而且会直接影响甘蔗的生长季节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因此,甘蔗中耕培土机的实际应用,能够为甘蔗生产创造一个深度松土、深层保水、肥料深施的良好生长环境,并使甘蔗的抗倒伏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使甘蔗增产.甘蔗中耕培土机械化是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重要环节,它无疑会对蔗糖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蔗是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按用途的不同,甘蔗主要可分为糖蔗和果蔗两大类.作为水果种植和消费的甘蔗称果蔗,即果蔗是一种作水果使用的专用甘蔗,糖蔗是用于制糖的专用甘蔗.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能源甘蔗、饲料甘蔗的研究已成为甘蔗研究的新内容.甘蔗作为经济作物,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管理较粗放、耗工较少、抗灾能力较强的一种高产作物.水田旱地都可种植,而且产量比较稳定.因此,甘蔗的种植对社会,对生态,对人们的生活都有很多功用.  相似文献   

5.
甘蔗螟虫是金光蔗区为害甘蔗的主要害虫,甘蔗苗期受害造成枯心,甘蔗后期受害造成螟害节或枯梢死尾,使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发生为害是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准确的预测预报是有效防治害虫的重要前提.金光农场自2009年始至今,适时开展螟虫性诱剂预测预报工作,根据测报数据动态变化,联合多项甘蔗螟虫防治措施进行全场螟虫综合防治,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上思县为研究区,利用环境减灾卫星HJ-1遥感数据提取甘蔗种植面积,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NDVI对单一时相甘蔗长势进行监测,构建NDVI偏差分级模型对甘蔗工艺成熟期长势进行多年对比监测.结果表明:①利用NDVI均值和偏差2个分析指标,可定性分析监测区内甘蔗长势状况.除2011年甘蔗总体长势差于常年外,2009、2010、2012年甘蔗总体长势好于常年.②利用NDV1偏差分级模型可对监测区甘蔗长势进行定量评价.2012年上思县甘蔗长势最好,长势好、差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96.87%、3.13%;2011年甘蔗长势最差,长势好、差比例分别为99.57%、0.43%.  相似文献   

7.
甘蔗是世界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但日益严重的虫害给甘蔗产量及品质造成了重大损失.目前甘蔗抗虫转基因育种已成为甘蔗抗虫育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古巴、泰国、印度、新加坡、中国及一些国际大型公司等都相继开展了甘蔗抗虫转基因研究,主要集中于转Bt基因、GNA基因、PI基因等甘蔗材料的筛选,并获得一批抗蔗茎螟的CryIA(b)转化植株、抗Chilo infuscatellus的转Cry1Ab基因甘蔗植株、抗绵蚜的转CNA基因甘蔗植株、抗甘蔗白螟的转PI基因甘蔗植株、抑制蛴螬幼虫生长的转PiⅡ和GNA基因甘蔗无性系G87、UP87及600多份转cry1C*基因甘蔗无性系,部分学者还对转Bt基因甘蔗植株的生理、抗虫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由于抗虫转基因甘蔗研究起步晚,受抗虫基因来源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其研究进展缓慢,目前尚未培育出优良的甘蔗抗虫品种并推广种植.今后需对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后代中的整合、遗传表达特性及甲基化修饰等影响表达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提高外源基因在甘蔗无性繁殖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此外,还需对抗虫转基因甘蔗的抗虫机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筛选出优良的、稳定遗传的抗虫甘蔗品种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甘蔗种植传统上以制糖为目的.目前,甘蔗榨糖后的副产物,如甘蔗叶、甘蔗梢、甘蔗渣等用于养牛在全世界都相当普遍;甘蔗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近30万公顷.饲用甘蔗在成熟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都与云南省现有热带优良禾本科牧草品种相近,与常规牧草在利用季节上有极强的互补性,在云南省暖热区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和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和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生物量和产量总和分别大于单作模式,甘蔗/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在生长期,间作甘蔗与单作相比总生物量干重增加35.44%,差异显著;间作大豆总生物量干重减少16.12%,但甘蔗间作大豆总生物量增加21.5%.间作甘蔗叶绿素含量和间作大豆根瘤固氮活性分别提高39.7%和57.4%.在成熟期,甘蔗鲜重和干重产量分别提高20.99%和30.57%;大豆百粒重降低9.53%;间种甘蔗、大豆籽粒糖分含量分别提高0.8%和27.23%;间作大豆籽粒中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提高0.81%和1.73%.因此,甘蔗/大豆间作是一种增产、优质和生态友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甘蔗黑穗病菌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从田间采集样本,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甘蔗黑穗病菌的单菌落,经培养获得大量菌体,提取菌体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证明获得了甘蔗黑穗病的病原菌.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菌,结果稳定、可靠.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将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工作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2015 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糖生产原料,而食糖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全球贸易的主要农产品.位于中国南方的广东,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甘蔗种植,种植面积居全国前3位.深入分析广东甘蔗发展概况的同时,并简单地进行了甘蔗价格变化与成本分析,在总结广东甘蔗产业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广东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多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并研究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大部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稳定,基因数量、排列顺序及组成上具有保守性.随着甘蔗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为甘蔗叶绿体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文章从甘蔗叶绿体基因组图谱、结构和功能基因、叶绿体RNA编辑以及甘蔗属叶绿体系统进化等方面综合概述了甘蔗叶绿体基因组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从甘蔗叶绿体遗传转化、甘蔗及近缘属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和叶绿体基因组cpSSRs开发利用等方面指出甘蔗叶绿体基因组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甘蔗茎皮硬度研究现状及电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茎皮硬度与甘蔗的抗虫性、抗风抗倒伏性及收获、工艺性状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甘蔗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对甘蔗茎皮硬度研究现状和传统测量技术在甘蔗选育种上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采用传感器技术和微机相结合的甘蔗茎皮硬度电测方法及其实现途径,指出该方法可为甘蔗性状评价提供更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甘蔗富含植物纤维.在反复咀嚼中能起到洁齿、抗龋、锻炼口腔肌肉、美容等作用.通常甘蔗食用时才去根削皮.是因为甘蔗削皮后易发黄、变质,保鲜时间不超过8小时.本文介绍一种削皮甘蔗保鲜技术,能延长削皮甘蔗的保质期,在有效期内保证不发黄、不变质,口感依旧,而保鲜成本只要1分钱,是农民创富的好点子.  相似文献   

15.
以象草为对照,对9份甘蔗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期多次刈割利用模式下,甘蔗的再生性、干物质产量显著低于象草.部分甘蔗资源的抗寒性强于象草.甘蔗幼嫩期营养价值差,成熟期优于象草,比象草更适于一次性刈割利用.甘蔗不同材料在早期生长、分蘖、再生性、耐寒性及干物质产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使甘蔗组培苗移栽大田时不受或少受大田环境中存在的病菌入侵,以保证甘蔗组培苗健康成长,本试验根据小拱棚内高温高湿环境对移栽苗的影响,分析研究高温高湿环境对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建立小拱棚移栽的甘蔗组培苗1个样品检测结果为甘蔗RSD阳性,2个样品检测结果为OD值接近临界值;建立小拱棚移栽的甘蔗组培苗检测结果均为甘蔗RSD阴性.由此说明,建立小拱棚移栽能有效防治甘蔗RSD,从而使组培苗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甘蔗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甘蔗的生产 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我国排名第3位.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黏壤土、红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7.5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时相GF-1WFV 数据的南方丘陵地区甘蔗种植面积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方丘陵地区甘蔗种植具有分散、形状多样等特点,利用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甘蔗种植面积时,数据的有效性和精度都难以满足要求.利用高分辨率GF-1WFV遥感数据,分析比较甘蔗与其他地物类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及植被指数时间变化差异,采用多时相迭代方法构建甘蔗提取特征向量决策树模型.利用该模型提取了广西江州区的甘蔗种植面积,经野外实地调查验证,甘蔗面积提取的用户精度为90.13%,生产精度为88.78%,表明GF-1WFV数据是复杂地形下提取甘蔗等农作物的潜力数据源,该提取思路可以为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了解甘蔗种植情况,进行甘蔗长势监测和产量估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蔗螟虫种类繁多,世代重叠,每年发生5~6代.叶面喷药防治后枯心率仍较高,对甘蔗产量影响较大.采用根部施放辛硫磷颗粒剂,实现甘蔗螟虫高效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在酸性赤红壤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菌剂对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种群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进行酸性赤红壤大田甘蔗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种群结构及其对甘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施AM菌剂能促进甘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对钾的吸收;提高土壤的p H值。原土壤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土著AM真菌:A.sp.1、A.sp.2、G.sp.4和G.sp.5,施用AM菌剂和化肥分别影响G.sp.5和A.sp.2种群。此外,凡施复合肥的处理,在根系中检测到较多的DSE有隔菌丝和微菌核。大田甘蔗施用AM菌剂,能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