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升茶叶质量、保证茶叶绿色安全,宁化县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茶。根据宁化县生态茶园建设经验,总结了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技术要点,为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茶园的概念与关键建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现代茶园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生态茶园是指产地环境良好、生态因子相互协调、茶园园相优美、茶园管理绿色高效、茶叶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高、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茶园。阐述了目前生态茶园存在的茶园建设缺乏规划、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茶业作为安溪县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茶叶品质与质量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底线、生命线。铁观音茶的发源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西坪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茶叶质量效益为目标,从生态茶园建设、土壤改良、茶山修复、品种提纯、茶园流转、技术培训、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一系列措施,提升茶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优质茶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人体健康的意识也随着增强.普遍追求食品要富有营养、质量好、无污染、纯天然、卫生安全.茶叶是食品,不仅出口国外各国对茶叶的农残、质量安全有种种要求,就是内销,消费者对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有污染、不能有农残.要做到茶叶质量好,又卫生安全,发展生态有机茶园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各地都在发展无公害、 有机生态茶园.现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对生态茶园建设与栽培技术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生态茶园建设与水利系统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茶园是确保茶叶产品卫生安全、增强茶叶品质、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新世纪后,生态茶园的建设模式、应用技术、建设标准都在逐步发展。随着生态观光茶园的发展,对规划与设计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分析和研究生态茶园与水利系统景观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茶园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单一的纯茶叶种植难以抵御自然生态危害,发展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建设势在必行。经研究发现,茶农对生态茶园建设持有较高的积极性,支持生态茶园建设的茶农占总调查人数的75.52%,茶农的保护意识、茶农对生态茶园建设的态度与生态茶园建设情况极显著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231,0.217。  相似文献   

7.
CSA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联系的社区支持农业方式。将CSA模式应用于茶叶生产,提出了茶农、茶叶企业与社区消费者共同建立CSA模式茶园,可以为社区消费者直接提供健康、安全、生态的茶叶产品。CSA模式应用于茶叶生产,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茶叶质量安全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从基地建设、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质量检测四个方面介绍茶叶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科技化和数字化的加深。人们对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传感器出现之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无线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技术逐渐形成。与此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绿色健康的生活目标,我国茶叶生产领域提出了创建生态茶园的创新思路,这为茶叶生产开辟出一片新大陆。本文基于温州生态茶园的建设与设计,叙述了无线传感技术在生态茶园智能设计中的应用,深入研究了以ARM茶园防冻技术、茶园无线传感环境监测技术、无线传感滴灌技术。以期实现无线传感技术与智能生态茶园建设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潮州的优势产业,生态茶园建设是提高茶园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潮州茶产业重要的基础性措施。本文以潮安区紫莲茶园为例,从栽培管理、生产加工、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小林 《茶叶》2004,30(3):130-131,136
我国茶叶终端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卫生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是因为茶园生态建设远没有达到生态茶业的要求。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重点是现有茶园,要按生态茶业整体的要求制定长远规划,统筹林业、农牧业发展;植树造林是茶园生态建设的基础,构建以茶树为优势群落,其它林木、作物、杂草、土壤微生物、茶园病虫及其天敌等生物群落并存的生态系统,采取清洁的农业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全面改善茶园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茶叶品质,保障广大茶叶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卫生。  相似文献   

12.
胡新光 《茶叶》2006,32(3):167-168
文章论述了生态茶园及其安全生产的内容,茶叶质量监控、农业生产法律、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以及探索研究集成配套安全适用的茶叶生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茶叶是福建的特色农产品,武夷岩茶大红袍被作为国礼亮相厦门金砖峰会,馈赠给国内外宾客,着实为中国茶增光添彩。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加强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做好生态茶区建设,引导主要茶叶产区建设绿色、有机茶园,将生态茶作为提升品牌实力和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砝码和发展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武夷茶实在受益良多。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茶园就是致富之源近几年来,桐木保护区内茶青收购价格在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省农业厅1997年就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项目,三明列入全省10个示范点之一,通过七、八年的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本该与无公害茶园建设协调并进的生态茶园建设在近些年来则出现了令人担忧态势。本文在回顾三明市无公害茶园建设历程的同时,对茶园生态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剖析,旨在进一步深化茶叶安全生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赵应中 《茶叶通讯》2007,34(4):22-24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改造低产茶园,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发展无性系良种;优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采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名优茶产量;改造和更新加工设备,提高茶叶制作水平;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积极探索茶树的多元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从时间、空间和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探讨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对降低茶叶农残的作用。在时间上,近年来随着贵州大力发展生态茶园,茶叶农残合格率稳中转好,维持在99%以上;在空间上,贵州名优茶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好、生态茶园多的地区;在病虫害防治上,生态茶园可以间接减少茶叶农残量。建设生态茶园可以降低茶叶农药残留,是控制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华安铁观音生态茶园建设应遵循茶叶的生产特点,尽可能营造适宜茶叶生长的环境条件,从地块选择,茶园规划,标准建园,适当密植,防护林及遮荫树种植,梯壁留草、套种绿肥,科学施肥、修剪,病虫害综合治理,改善铁观音茶园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叶质量安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茶叶源自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调查表明,茶园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1%。在激烈的世界茶叶市场竞争中,武夷山率先建成江南茶区高标准生态茶园,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22日亲临"燕子窠生态茶园",提出了"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武夷山现代化生态茶园建设的实践,是我国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及有机茶园和生态茶园的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茶园土壤污染和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关于茶园重金属污染研究及重金属胁迫对茶树的影响也引发了更多的关注。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茶园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砷、镉、铅、铬等)对茶树生长、抗氧化系统以及生理代谢的影响,并讨论了茶树中重金属胁迫的调控技术,旨在为茶园绿色优质栽培和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荼叶是直接泡饮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尤为重要,关系人体健康.本文从加大茶叶质量安全宣传力度、环保、建设良性生态茶园、监控茶园投入品的使用管理、实行清洁化生产、培训专业人员、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建立茶叶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等方面,提出防患措施确保茶叶食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