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现新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提供依据。[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和株叶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1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对照,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平均值均比对照低。有效穗数、穴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株型优势与产量明显相关,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影响。红莲优6号、88S/747、Ⅱ优明86、88S/0293有明显的株型优势,增产幅度均在25%以上。[结论]超级杂交稻主要增产因子是穴穗重、穗粒数、单穗粒重、二次枝梗数、有效穗数和一次枝梗数,株型优势与产量有明显的关系,株叶形态符合"长、直、窄、凹、厚"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主要形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植株形态及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粤香占植株较矮,叶端与穗端高度分别为92.0、73.0 cm;分蘖初期形成分蘖的速度慢,中后期分蘖力强,最高蘖数和有效穗数高;顶3叶生育前期开张角较大,后期挺立,群体透光率大,灌浆期3片功能叶与茎秆的夹角分别为3.2°、6.9°、9.5°;穗部性状优良,主穗与分蘖穗总粒数、实粒数较平衡,谷秆比和收获指数高.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杂交稻汕优63的株型特征、农艺性状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单产显著高于汕优63,主要原因是前者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高、功能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重大、光合产物的积累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华南双季超级稻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生理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晚季和2002年早季,对华南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和胜泰1号、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等7个材料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的干物质、功能叶叶绿素(a+b)含量、叶面积指数、根系活力和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品种(组合)间差异、生理性状与干物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早、晚季不同生态环境对生理性状的影响后,提出了本区超级稻株型育种中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宜掌握的生理指标量值范围为干物重变幅早季6032~6481 kg/ hm2,晚季4073~4270 kg/ hm2;功能叶叶绿素(a+b)含量早季4.4 mg/ g FW左右,晚季3.0~3.2 mg/ g FW;根系活力早季150~275 μgNA/ gFW·h,晚季194~237 μgNA/ gFW·h;LAI早季8.0~9.0,晚季6.0~6.3;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早季25.0 μmolCO2/ m2·s左右,晚季22.0~24.0 μmolCO2/ m2·s.  相似文献   

5.
对超级杂交稻国稻1号和杂交稻汕优63的株型特征以及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稻1号的单产之所以显著高于汕优63的,主要因为前者分蘖多且分蘖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多,而且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6.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用穗数型常规水稻粤香占和大穗型杂交水稻粤杂122进行强化栽培(SRI)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插植规格增大,粤香占和粤杂122都表现出生育期延迟,个体分蘖数、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质量也相应增加的特点.2个品种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有效穗都随着插植规格增大而减少,但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2002年早季,对华南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和胜泰1号、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培杂67和粤杂122、三系超级杂交稻组合丰优428和泗优998等6个材料成熟期的产量、干物质、剑叶叶绿素(a+b)含量、叶面积指数、根系活力和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品种(组合)间差异.提出了本区早籼超级稻株型育种中成熟期宜掌握的生理指标量值为干物质量18441kg/hm2,剑叶叶绿素(a+b)含量4.5 mg/gFW;根系活力139μgNA/gFW穐;LAI 6.4;剑叶净光合速率10.7μmolCO2/m2穝左右.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插植规格对茎蘖成穗和穗部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穗数型常规品种粤香占和大穗型杂交组合粤杂122为试验材料,采用纸筒育苗移栽,设20cm×20cm(CK)、30cm×30cm、40cm×40cm、50cm×50cm等4个插植规格进行强化栽培(SRI)试验,研究其分蘖成穗和穗部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插植规格增大,主茎穗、一级分蘖穗和二级分蘖穗的穗型增大且收获指数增高,单科主茎穗数相近,占茎蘖成穗数比例降低,主茎穗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也下降,一级分蘖穗数增多,其成穗数占全科茎蘖穗数的比例下降,产量也下降,二级分蘖穗数增多,成穗数和产量占比均提高,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总粒数和实粒数均增多,且以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差异较大,但各次枝梗和各层的结实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4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油后直播栽培杂交稻的穗粒结构。结果表明,杂交稻油后直播栽培的产量潜力主要集中在一次分蘖穗上,穗着粒数、穗实粒数影响不同是有效穗产量贡献的重要因素,结实率、千粒质量是影响二次分蘖穗不同穗位粒质量的主要因素。不同水稻品种有效穗、不同穗位经济性状也存在一定差异。选用适宜的品种和争取较多的一次分蘖、提高二次分蘖穗的成穗质量是油后直播杂交稻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理想形态性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华南稻区最新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丰优428、泗优998、培杂67和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胜泰1号分蘖盛期早、晚不同季节的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利用方差、通径、判别函数分析等统计方法,确定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的理想形态性状量化指标,即,植株高度:早季55~60cm、晚季60~76cm;每蔸茎蘖数:早季15条左右、晚季14~19条;顶下1叶长:早季40~44cm、晚季42~60cm;顶下1叶宽:早季1.2~1.4cm、晚季1.2~1.3cm;顶下2叶长:早季39~44cm、晚季37~43cm;  相似文献   

11.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交组合灌浆期、茎鞘干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的动态变化特性,分析了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叶、茎鞘物质运转、籽粒千粒重、单茎籽粒总灌浆量的动态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抽穗后初期阶段叶片干物质进行一定的积累有利于籽粒充实度的提高;整个灌浆期维持较高的叶源量对于两系杂交组合单穗籽粒总产量的提高意义明显;抽穗后初期阶段茎鞘干物质的积累越多以及后期向籽粒调运率越高,对于两系法杂交组合籽粒充实和单穗总产量的提高越有利。本文还从干物质运转上探讨了两系法高产杂交组合选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产量结构及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进行了产量结构和灌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辽优3072在产量结构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杂交优势,比对照辽粳294增产明显。辽优3072在灌浆上的特点为穗上、中、下各部间干物质充实及灌浆速率差异较小:穗下部灌浆启动早,后期灌浆速率大;整穗表现出较强的持续灌浆能力。辽优3072良好的籽粒灌浆特性是其在产量上表现出超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同时探讨了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选育具有特异灌浆特性的杂交组合的育种思路以及在北方冷凉稻区推广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对7个冠层形态性状具有一定差异但又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杂交稻组合与对照组合汕优63的光合形态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对照显著增产的4个组合具有以下光合作用优势:在每穗粒数增加、库容扩大的基础上,剑叶长度增加、叶角较小,冠层各部光的分布比较均匀(消光系数小); 在孕穗末期、抽穗后10 d和抽穗后30 d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及抽穗后10 d的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抽穗前茎鞘中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并能有效运转至籽粒。  相似文献   

14.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newly released super hybrid rice in South China, Yueza122, Fengyou428, Peiza 67, and super conventional varieties, Guangchao3, Shengtail at the active tillering stage in both early and late crop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other statistic methods, the ide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China double cropping super-rice at the active tillering stage were determined. They are 55-60 cm in the early crop and 60-76 cm in the late crop for the ideal plant height, about 15 tillers in the early crop and 14-19 tillers in the late crop for the ideal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40-44 cm in the early crop and 42-60 cm in the late crop for the ideal length of the first leaf under the top leaf, 1.2-1.4 cm in the early crop and 1.2-1.3cm in the late crop for the ideal width of the first leaf under the top leaf, 3944 cm in the early crop and 37-43cm in the late crop for the ideal length of the second leaf under the top leaf, 1.1-1.4cm in the early crop and about 1.1cm in the late crop for the ideal width of the second leaf under the top leaf, 22-58° in the early crop and 4 12° in the late crop for the ideal top leaf angle at the active tillering stag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 new concept of "dynamic plant type structure" for South China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breeding wa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5.
根据湘西山区生态环境特点,分析比较了4个两系杂交中稻与2个三系杂交中稻的干物质积累与运转情况,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组合前中期叶片、茎鞘养分积累较多,后期向穗部转移亦比较充分,供试组合剑叶展开期平均干重为39.7g/蔸,齐穗期茎鞘叶平均干重为41.0g/蔸,分别比三系杂交组合高14.41%和23.88%;茎鞘叶干物质向穗部的平均运转量为16.4g/蔸,比三系杂交组合高18.84%;平均运转率为40.00%,与三系杂交组合平均值40.18%相近;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3.27%,比三系杂交组合平均值高近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晚粳稻产量与植株形态的关系。【方法】以农垦58及其衍生系为材料,通过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种植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水稻品种的产量、叶部、茎部和穗部性状,分析近几十年浙江省晚粳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及植株形态的演变,并进行产量和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浙江省晚粳产量增加最快的阶段是60年代,此阶段的水稻品种类型可分为穗粒兼顾型和穗数型;70年代后产量增幅较慢,品种多为穗粒兼顾型。在植株形态中,近代品种(育成年份1985~1995年)的剑叶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小于早代品种(1985年以前育成),倒3叶长度、剑叶和倒3叶的宽度大于早代品种;近代品种较矮,各节间长度均小于早代品种,但茎秆密度和单位叶鞘重于早代品种,而着粒密度高于早代品种。植株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剑叶和倒2叶的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和叶片曲率、倒1和倒2节节间长度与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产量的提高和植株形态的改良有很大的关系,提高浙江省晚粳单产的可行途径是在保持高结实率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Ⅱ优602密度与穗肥运筹对产量和功能叶N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以超级稻II优602为材料,研究了密度与穗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功能叶N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功能叶叶片、叶鞘、茎秆的全N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对功能叶叶长和倒3节节间长也有明显影响;在移栽密度为15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3叶期;当移栽密度为20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2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