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茉莉酸刺激的橡胶树胶乳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外源茉莉酸刺激条件下橡胶树胶乳与未处理橡胶树胶乳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共得到121个含有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通过菌落PCR的方法分别对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进行扩增,结果表明,95%左右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的大小在200-600 bp之间。随机选取25个克隆进行测序,并对所得的25条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用Blastn(基本局域联配搜寻工具)检索基因文库(genbank),其中10条EST片断可找到碱基序列相似性大于80%以上的同源基因序列,其余15条EST为没有任何功能线索的未知序列。外源茉莉酸刺激条件下橡胶树胶乳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和在此基础上克隆橡胶树胶乳中JA信号的候选应激基因,将为开展茉莉酸调控橡胶树胶乳代谢和橡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胶乳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品系橡胶树胶乳中几丁质酶基因在表达水平上的差异,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得到长为935bp的橡胶树几丁质酶基因,对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与EvertBokma(2001)发表的橡胶树几丁质酶基因序列一致。此外,从3个不同品系橡胶树胶乳中提取总RNA,以已克隆的基因为探针进行Northern狭线杂交。结果表明:3个不同排胶特性品系PR107,GT1,RRIM600的几丁质酶基因杂交信号强度表现为PR107GT1>RRIM600。  相似文献   

3.
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I17雄穗分化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春季(4月6日)和夏季(7月23日)分别种植光温敏无雄穗玉米系I17,田间观测两种不同播期玉米生长发育特征,并应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雄穗幼穗分化发育时期及特征。结果发现,春季I17玉米雄穗分化发育可明显分为生长锥突起期、伸长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和性成熟期共5个特征不同的阶段;夏季I17玉米雄穗畸形发育,可能在生长锥突起期与伸长期之间停止发育直至畸形死亡,无法正常通过生长锥伸长期,最终导致无雄穗发生。  相似文献   

4.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POD、CAT、SOD活性及POD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C478及其保持系478、恢复系H01为材料,对叶片以及雄穗小花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在生长过程中,不育系与保持系和恢复系叶片中的POD活性有明显差异;CAT活性在抽雄期相差不大;不育系每个时期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保持系。玉米雄穗发育过程中,不育系雄穗小花的POD活性高于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雄穗小花刚开始孕育穗长不超过5 cm(时期I)时CAT的活性显著高于保持系与恢复系,不育系雄穗小花孕育完全但没抽出(时期II)时SOD活性明显低于其保持系。玉米抽雄期和开花期的不育系与保持系、恢复系叶片中的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T-合344、ZT-合344和保持系合344雄穗不同发育时期小花中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雄穗整个生长阶段,不育系雄穗中超氧化物阴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保持系。随着雄穗的发育,保持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高于不育系,达显著水平。雄穗小孢子孕育后,不育系小花中过氧化氢(H2O2)、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活性氧代谢的异常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康乃馨ACC氧化酶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康乃馨(DianthuscaryophyllusL.)花瓣为材料,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总RNA,根据已报道的康乃馨ACC氧化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acidoxidase,ACO)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一约1.2kb特异片段,把该片段连接到PGEM-Teasyvector上进行测序,其全长共1156bp,编码区915bp,共编码30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国外SavinKw报道的康乃馨ACC氧化酶基因的cDNA序列完全相符。推断该基因在康乃馨种内可能是完全或高度保守的。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发育时期花药mRNA差异展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DDRT-PCR技术分析了粤泰不育系及保持系单核、二核及三核期的mRNA。不育系和保持系本身不同发育时期花药cDNA扩增带型相似,不育系和保持系同时期花药的cDNA扩增带型也很相似,说明大多数基因都是组成型表达的。在实验中共观察到24条差异带,通过与总RNA斑点杂交对部分差异带初步筛选,表明AGCK-20仅与不育系总RNA有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8.
信使 RNA 是传递 DNA 遗传信息的工具,它也可以通过逆转录酶的催化合成互补 DNA(cDNA),用作分子杂交的探针,以分离特定的基因。本文选用10日龄水稻幼苗提取总 mRNA,52.6g 新鲜组织中获得6.5mg 总 RNA,根据 A260/A280=1.69,说明 RNA 中含极少量蛋白质。采用多聚尿苷酸-琼脂糖柱层析,从总的 RNA 中分离到88μg 总的 mRNA,免网织红细胞溶胶体外翻译体系产物表明,分离的 mRNA 具有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9.
巴西橡胶HMG—CoA还原酶基因cDNA的扩增与克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橡胶树高产无性系(热研7—33—97)的新鲜胶乳制备总RNA,采用磁吸附法从总RNA纯化mRNA,加反转录酶得到cDNA,以cDNA为模板,设计并人工合成一对特异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到一段约1.0kb的DNA片段,用1%低融点琼脂糖电泳回收目的DNA片段,然后将目的DNA克隆到pGEM—5Zf(-)质粒载体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粘型小麦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累加和互作效应,以含有显性太谷核不育基因的小偃6号为工具材料,选用9个粘型小麦雄性不育优良恢复系进行聚合杂交,对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累加和互作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恢复系不同组合与各世代间恢复基因聚合所产生的恢复力明显不同,其中5906、WN9888、V1、西纯2号具有大穗、多花多粒的特点,聚合其中之一,再累加其他恢复基因,恢复力有明显提高;(2)供试材料WN9888和5451的育性恢复基因有较好的互补性,二者累加极易选育出高恢复力的恢复系;(3)小穗中间小花结实性与国际法恢复力累加效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不同恢复系间彼此累加杂交,恢复力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可以进一步挖掘主、微效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来改良恢复系的恢复能力;选配多小花、小穗中间小花孕性好的恢复系和杂交种,提高杂交种国际法恢复度,增加其穗粒数,是改良当前粘型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力及提高其恢复效能、促进不育系走向生产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RAPD在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适用于玉米的RAPD实验体系进行研究,摸索出适用于玉米的RAPD的反应适宜条件闻稳定的玉米RAPD分析体系,应用这一体系对温敏核雄性不育玉米琼42-Qms及其可育的近等基因系琼42进行RAPD分析,在300多个引物中发现1个引物在两种中扩增带型有差异,经重复试验,初步认为此差异与玉米雄性不育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2.
春玉米叶片SPAD值与氮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玉米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氮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确定SPAD值测定的最佳叶位及时期。结果表明,上位叶SPAD值对氮素的敏感时期顺序为12叶期>10叶期>8叶期;穗位叶SPAD值对氮素的敏感时期顺序为抽雄期>灌浆期>蜡熟期。叶片SPAD值可以很好的反映植株叶绿素和氮含量及产量水平,以某一特定叶片的SPAD值来诊断春玉米氮素营养状况和推荐追肥时期时,10叶期是较为理想的测定时期;作为早期预测玉米产量的指标,12叶期为最佳时期。测定SPAD值方法简便、快捷,不破坏叶片生长,可作为早期预测玉米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饲用玉米蔗糖合成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饲用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密度对蔗糖合成和积累的影响,探讨蔗糖合成酶(SS)、磷酸蔗糖合成酶(SPS)与蔗糖间的相关性,明确蔗糖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至成熟期蔗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孕穗期至灌浆期SS活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SPS活性在孕穗期至灌浆期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子粒蔗糖含量因密度和品种而异,SS活性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子粒SPS活性在整个灌浆过程呈逐渐降低趋势,在吐丝42 d以前酶活性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功能叶片SPS活性、SS活性与蔗糖含量间在孕穗期至成熟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SPS活性与蔗糖含量在吐丝7~42 d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SS活性与蔗糖含量在吐丝后(除吐丝42 d呈显著正相关外)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选用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深松方式和氮肥运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后玉米生育后期维持较高叶面积指数(LAI)时间较长,延缓了叶片衰老,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不同深松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增加氮肥施用次数LAI下降减缓,干物质积累量的峰值减小;隔行深松与行行深松均提高玉米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不深松分别提高9.93%和2.12%.在施氮次数处理中,1/3氮肥于苗期作种肥、2/3于拔节期作追肥施入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深松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增加氮肥施用次数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深松方式与等量氮肥施用次数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隔行深松且施氮以种肥、拔节肥、灌浆肥各占总量1/3的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较不深松且氮肥作种肥一次施用和作种肥与拔节肥两次施用增产43.91%、17.37%.  相似文献   

15.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及其在玉米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包括玉米在内的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基因的定位、序列和表达产生全新的认识。基因差异表达技术的日趋完善,也为从发育和动态的角度探讨特定的遗传现象和规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以其假阳性低、敏感性高、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差异表达。论述了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玉米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红树植物许树耐盐相关c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适应甜土种植10余年的红树植物许树分株,在室内分别以盐水与自来水进行沙培.分别提取叶片的总RNA.通过oligo(dT)12CA反转录合成cDNA第1链,以此为模板,用4组10核苷酸随机引物与锚引物o1igo(dT)12CA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选择差异表达片段,发现3个稳定的差异cDNA只存在盐水培养下许树叶片中,而自来水培养条件下却没有.这3个差异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colb1,colb2,colb3.对3个cDNA采用DIG High Prime DNA Labeling and Detection Starter KitI进行RNA杂交检测,只有colb1在盐培许树叶中呈现稳定的显色信号,在自来水浇灌的许树叶中却无显色信号,colb2和colb3均无显色.可见colbl(463 bp)是耐盐相关cDNA.将片段colb1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其AT碱基对占全序列的61.74%.将序列提交NCBI进行BLASTN和BLASTX查询,未发现相关同源cDNA.耐盐相关cDNA的获得将为分离全长耐盐基因和其耐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常规TRIzol法适用于一般茶树品种绿色叶片和芽的总RNA提取,但对于白茶品种芽叶和茶树非绿色组织的多糖和其它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高,常规TRIzol法提取总RNA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尝试利用改良热酚法提取白茶和非绿色组织的总RNA.结果表明,该法对于白茶、胚根和胚芽总RNA提取效果良好,可以用于cDNA的制备和RT-PCR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通过花粉管通道将野生资源摩擦禾的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8089-2中。通过对转基因D1代和D2代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发现生育期、株高、穗长、角质率等性状都发生了变异,变异率较大,并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验证。讨论了后代性状变异。  相似文献   

19.
橡胶丛枝病分子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橡胶丛枝病的长春花(菟丝子桥接),通过提取其总DNA,以植原体(phytoplasma)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860bp的DNA片断,片断的大小与设计的相符。而健康长春花扩增得不到此片断。同样,将感染丛枝病的橡胶树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与上述相同。该860bp片断经地高辛标记,核酸杂交结果显示,感染丛枝病的橡胶树阳性反应强烈,健康橡胶树仅有微弱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玉米自交系苗期氮敏感基因型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进行大量、快速、无损伤测定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提供了线性相关方程,建立了玉米苗期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7 6x+0.175 6(r=0.92),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在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对192份玉米自交系分别进行了苗期(3叶期、6叶期、大喇叭口期)叶绿素含量测定。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苗期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差异,大喇叭口期对氮肥最敏感。192份玉米自交系氮敏感指数变幅为7.55%~39.87%,为玉米育种提供了苗期氮敏感基因型差异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