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大安市盐碱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安市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和鹤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两个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一般",其中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略高于鹤山。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及应用需要,本文结合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构建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该研究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研究了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渭滨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居于良好发展水平,同时也表明了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性评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时文卿  熊涛  王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6-19,45
为了实现土地整理中资源的的优化配置,研究模糊线性规划方法在土地整理优化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新安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通过建模分析,得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优化模型,并通过计算得到该地区的土地整理优化评价标准,为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的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原理与模型,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技术路线,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的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原理与模型,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技术路线,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27-3829
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而提高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使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基本成功",社会效益成功度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成功度最低,项目建设从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东部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土地整理工程特点,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中的反向传播算法(BP)构建模型,对土地整理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土地整理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评价结果显示,在所选的河北省21个土地整理项目中,有16个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值在"中等"以上,能够反映出土地整理工程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12.
将层次分析法(AHP)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地整理工程投资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工程投资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投资分析评价建立投资风险评估AHP-ANN模型,并对此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为全面评估土地整理工程投资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鹏  胡月明  符志雄  张正威  刘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23-13026,13029
信宜市是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但是由于其地形限制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建设用地占用、分割耕地的现象,信宜市的耕地利用状况不容乐观,耕地整理迫在眉睫。该研究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可利用空间扩展潜力、生产力提高潜力、生态景观改善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信宜市的耕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除了西南部的镇隆、水口、北界等镇外,信宜市其余乡镇的耕地整理潜力均较高。根据耕地整理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结合评价单元所处的区域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坡改梯、排灌工程建设和田块平整3种耕地整理类型,并测算出每种类型的规模:坡改梯2684.39hm^2;排灌工程建设2151.17hm^2;田块平整1763.39hm^2。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BP 人工神经网络的农用地分等中出现的原始数据标准化和训练样本的类型典型性问题,提出用数据分类标准化和模糊系统聚类分析建立训练样本集的方法解决.实证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结合应用能充分发挥BP ANN分类器的功效,并获得高精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南充市某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形理论模型,获得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后项目区耕地、其他农用地、园地形状趋于简单化,而林地和水域形状复杂程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业区划、耕作制度特点、整治工程措施特性,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质量等5个指标所组成的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云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土地整治类型区:滇中中山湖盆高原整治区、滇西南中低山宽谷盆地整治区、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整治区、滇西北高山高原整治区和滇东北中山山原整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