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控制化肥施用总量、优化施肥结构,开展了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施用缓控释肥等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缓控释肥的施肥方式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46-1650
在驻马店地力为中低水平的砂姜黑土上进行玉米小麦田间试验,研究砂姜黑土区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增产幅度为19.4%~41.8%,小麦增产幅度为35.4%~50.1%;小麦玉米2个试验点控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产量达到最高,玉米达到8 803.5,9 137.0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91.5,289.5 kg/hm~2,小麦达到7 736.0,7 816.5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提高了50.0,53.0 kg/hm~2,且控释肥处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玉米产量显著提高,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20%的施氮量,而小麦产量下降,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减施氮肥存在减产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4.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比缺素区千粒重高、有效穗多,配方施肥无钾千粒重下降严重,常规施肥磷肥30%后移可提高千粒重。氮肥常规施肥比配方施肥基肥少37.5kg/hm~2、分蘖肥多28.5kg/hm~2、穗肥多15kg/hm~2,氮利用率比配方施肥高。常规施肥磷肥后移可提高磷肥吸收利用率,配方施肥后期增施钾肥提高了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在黔西北山区进行两年的肥料试验,分析了施肥与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小麦产量增加,氮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单施氮、单施钾和氮钾肥配施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且肥料配施效果优于肥料单施;单施氮肥时氮肥利用率仅为30.09%,分别与磷、钾、磷钾肥配施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仅为17.40%,分别与氮、氮钾肥配施后磷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砂姜黑土土类、中黏土质地、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在等养分量施肥且保证磷、钾肥适宜施用量的基础上,通过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施用量的差别,将氮肥中缓释尿素氮的比例调整到10%、20%、30%、40%,结果夏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增产量和增收值均随着缓释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大而递增。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冬小麦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率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河北省冬小麦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率现状,通过对河北省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的2 794个冬小麦"3414"田间试验进行分析,明确了氮肥、磷肥、钾肥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测算了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河北省冬小麦不施化肥时产量为4.16 t/hm~2,配方施肥显著提升产量至6.83 t/hm~2,在其他肥料施用的基础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使小麦增产1.77、1.31、0.90 t/hm~2。肥料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39.3%,其中氮肥、磷肥、钾肥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5.7%、18.8%、13.1%;河北省冬小麦肥料偏生产力平均值为15.0 kg/kg,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36.1、50.9、60.2 kg/kg;冬小麦肥料农学效率平均值为5.9 kg/kg,氮肥、磷肥、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9.2、9.5、7.7 kg/kg。河北省冬小麦肥料利用效率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推进土壤培肥、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提高养分资源管理水平,实现小麦产量与养分效率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砂姜黑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在等养分量施肥且保证磷、钾肥适宜施用量的基础上,通过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施用量的差别调节氮肥中缓释N与速效N的比例,探究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的比例,无论10.00%、20.00%、30.00%、40.00%、68.75%,均优于复混肥+普通尿素对照,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加,虽然肥料成本有所上升,但扣除肥料成本后,净增收仍然达到1 308.96~2 804.09元/hm2。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比例68.75%为最高,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降低而递减。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荔浦县水稻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情况,进一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13年下半年在荔浦县青山镇实施了水稻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田块单位肥料获取量以氮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钾素,磷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小;肥料利用率为钾肥氮肥磷肥。测土配方施肥区相比于常规施肥区,氮肥肥料利用率提高2.68%、磷肥肥料利用率提高0.56%、钾肥肥料利用率提高11.27%。可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高效节本增效技术,适合在荔浦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中单808为试验材料,设置空白区(不施任何肥料)、无氮处理(不施氮肥)、无磷处理(不施磷肥)、无钾处理(不施钾肥)、化肥处理(施氮磷钾肥)和有机肥+全肥处理(施有机肥和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全肥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氮肥、磷肥利用率分别比化肥处理高出2.45%、6.10%。结果表明,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施用缓释复合肥的产量效应及经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砂姜黑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研究夏玉米施用缓释复合肥的产量效应及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施用硫酸脲复合肥,比近似养分量常规复合肥区增产9.15%;扣除施肥成本后,硫酸脲复合肥区比常规复合肥区增收959.00元/hm~2,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和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配方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水稻品种吉粳816为试验材料,通过常规施肥与侧深施缓控释肥料对比,分别测定水稻茎蘖动态变化、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采用侧深施肥减少氮肥施用量20%的情况下,随着磷肥与钾肥水平的降低,水稻经济性状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千粒重的下降。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NPK比例为22∶13∶15缓控释肥料处理产量增加8.4%,且经济效益提高了1 516.2元/hm2,其他配方缓控释肥料处理产量及经济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地点的常规施肥和机械施肥方式,分别设置了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5个施肥处理,从而探索对肥料利用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方式与机械施肥方式下,全肥区的玉米的生物性状中百粒重影响较大,缺氮区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明显较低;产量上,常规施肥与机械施肥全肥区籽粒、茎秆产量都比其他处理产量高,增产幅度大,无肥区产量最低;肥料利用率小,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一般为25%~30%,磷肥利用率一般为15%左右,钾肥利用率为50%左右,而机械施肥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是氮肥利用率,磷钾肥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而且产量也增加20%~30%。  相似文献   

14.
<正> 砂姜黑土严重缺磷是当前影响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的限制因素。根据砂姜黑土和当地农业气候的主要生态特点,增施磷肥,适量配施氮肥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前提。两年来,我们对砂姜黑土以磷肥为中心的小麦施肥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土壤为重壤质中位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1.02%,全氮0.089%,速效P_2O_52—3PPm,有效钾(K_2O)155ppm,pH7.6。前作为薯茬麦豌混播,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对宁夏中部风沙土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控释氮肥80%以上能够满足玉米全生育期氮素需求,而一次性基施控释氮肥70%以下,在玉米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且产量降低;一次性基施控释氮肥80%(施控释氮肥1 293 kg/hm~2)时,比全量施控释氮肥节省肥料成本910.5元/hm~2,为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探索适应于淮北市烈山区的玉米种肥施配技术,进行了玉米种肥同播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肥同播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7%、20.8%、48.0%,较常规施肥利用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探索适应于本地区玉米种肥施配技术,随进行了玉米种肥同播肥料利用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肥同播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70%,20.80%,48%。比常规施肥利用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蓝田县冬小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优化肥料配方,达到肥料低投入、高产量、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特开展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肥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40.72%、磷肥利用率为17.93%、钾肥利用率为42.25%,产量为550.25 kg/亩,扣除肥料投入经济效益为1 169.70元/亩。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北方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利用率降低。为减少化肥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作物品质,安排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全肥区籽粒较无肥区增产2 019 kg/hm~2,增产率24.5%;全肥区茎叶较无肥区增产6 624 kg/hm~2,增产率为47.9%。氮肥的农学效率为0.91 kg/kg,磷肥的农学效率为11.37 kg/kg,钾肥的农学效率为8.93 kg/kg,氮磷钾肥料的农学效率为3.37 kg/kg。氮肥的农学效率很低,说明氮肥施用过量,在玉米施肥时要大幅度减少氮肥用量;磷肥、钾肥的农学效率较高,说明磷肥、钾肥的用量不足,在玉米配肥时要增加磷肥、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20.
在黔西北山区通过3a的"3414"肥料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配合施用后小麦产量最高,可达6 193kg·hm-2,缺素时小麦产量降低,以不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低,降低35.69%。增施氮、磷、钾肥小麦产量增加,最高增加37.35%;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时氮肥利用率可达50.78%,磷肥利用率可达29.77%,缺素时氮、磷肥利用率降低;3增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氮、磷肥利用率,但是施用量过高时氮、磷肥利用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