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吸水种衣剂应用于杂交籼稻汕优63、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对25、30、35、40天秧龄的秧苗都具有显著的壮根壮苗效果,比未包衣对照单株总根数增加277%~394%,带蘖数增加333%~500%,带土重增加251~4.29倍。抛栽大田后,立苗速度快,各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提高,产量增加535%~1303%。不同秧龄间的效应,汕优63以35天秧龄、武育粳3号以30天秧龄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在蒸渗仪中用张力计监测并严格控制土壤水势,研究不同程度的持续土壤水分胁迫对两个中熟水稻品种(组合)汕优63和盐粳2号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续土壤水分胁迫下,①两品种生育前期叶面积的形成均受到抑制,且受抑程度与水分胁迫程度呈正相关,叶面积峰值出现较浅水层处理迟,生育后期叶面积下降较为迟缓;②两品种生育前期的分蘖发生受到抑制,在生育后期除了汕优63在较轻程度的水分胁迫下分蘖数略高于浅水层处理外,两品种在其余各胁迫处理下分蘖的变化基本上不受胁迫处理影响;③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两品种的株高降低,生育期延迟;④两品种产量下降的幅度与胁迫程度呈正相关,当土水势保持在-0.025~-0.045MPa时,汕优63的减产幅度较盐粳2号大,而当土水势降到-0.070~-0.075MPa时,盐粳2号的减产幅度大于汕优63,主要由于穗颖花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杨粮间作条件下的作物产量与生物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3a对杨粮间作的农作物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初步确定农作物与幼林(2~4a生)间作,随着幼林的生长其产量是递增的,幅度为5.0%~8.0%,同时,间作地产量也比对照提高5.0%以上;与成林(8~10a生)间作时,随着林木生长其产量是逐年下降的,同时在行距7~30m范围内,农作物产量随行距减少而下降。当行距为30m时,与对照相比,其小麦产量保证75%以上,玉米或花生65%以上。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幼林间作采取小株距(3~4m)大行距(10~15m)的间作方式并且当杨树成林时,行距不应小于30m。  相似文献   

4.
水稻生育中期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以中粳稻盐粳4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采用密肥试验与拔节期疏蘖处理,研究水稻生育中期群体叶面积组成和光合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光效群体在(N-n)叶龄期够苗,拔节期的总茎蘖数相当于适宜穗数的1.2~1.3倍;拔节期4叶龄以上分蘖数量等于适宜穗数,3叶龄以下分蘖在总茎蘖数中的比例为15%~20%;在适宜叶面积下,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分别为90%~95%和75%~80%;则抽穗期叶片含N率和叶片的净光合率高,抽穗后叶面积衰退慢,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大,籽粒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单晚稻武育粳 5 号和 9325 为对照,研究武运粳 7 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 武运粳 7 号单产 10 500 kg/hm 2 的适宜颖花量为 4.2×108 /hm 2 以上,适宜穗数(3.00~3.45)×106 /hm 2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 1 个叶龄够苗,在拔节前 1 张叶片抽出期间达峰值苗。顶上 3 张功能叶叶面积为 120~150 cm 2 ,抽穗期平均单茎茎鞘干重为 2.6 g 以上,灌浆期干物质积累 8 250 k g/hm 2 左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早稻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的群体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移栽密度较低时,群体的分蘖高峰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且旱育秧群体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双季早稻的适宜密度为23.3cm×13.3cm;孕穗期群体叶面积的垂直分布状况因移栽密度而异,16.7cm×13.3cm,23.3cm×13.3cm的叶面积以30~45cm层为最大,30.0cm×13.3cm的最大叶面积出现在45~60cm层;群体的漏光率随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变小,光能吸收率随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密度提高而增大.栽植密度23.3cm×13.3cm的产量显著高于16.7cm×13.3cm,20.0cm×13.3cm和30.0cm×13.3cm,这与其穗粒重协调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与成穗率和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以中粳稻盐粳4号为材料,通过不同肥水运筹等处理,研究了群体茎蘖动态类型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下:(1)根据水稻主要生育期的茎蘖苗数的消长动态变化、生长速率及其成穗率大小,可以将茎蘖动态分成4种类型,4型是合理的茎蘖动态类型。(2)合理的群体茎蘖动态,拔节期干物质重量高,拔节到抽穗期干物质重量适宜和茎鞘重量高是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力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超高产群体进行构建研究,并探讨高产群体形成机制。[方法]以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为材料,设置2个水平的行距处理,3个水平的穴距处理和3个水平的穴基本苗数量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等相关指标。[结果]产量与株距和行距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每穴苗数相关性不显著,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株距行距苗数。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最优群体插植规格是行距24 cm×株距12 cm,每穴5株基本苗,产量达到10 473.0kg/hm~2,高产原因主要是群体颖花量增多(4.5×108个/hm~2以上)。超高产群体在生育前期群体茎蘖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6月25日)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7月6日),数量少(为预期穗数的1.2倍),抽穗期成穗率高(85%)。超高产群体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大,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群体质量优[高效叶面积率、总颖花量、颖花/叶(cm~2)和单茎茎鞘重均高],在抽穗期-成熟期光合能力强(叶面积衰减率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高)、干物质积累量高、群体库容的总充实量大、茎鞘物质的输出与转运协调(实粒数/叶和粒重/叶)均高。[结论]以足够穗数为基础,提高抽穗期-成熟期光合效率,从而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是寒地粳型超级稻的超高产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为材料,对超高产群体进行构建研究,并探讨高产群体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产量与株距和行距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每穴苗数相关性不显著,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株距行距苗数。超级粳稻品种龙粳21最优群体插植规格是行距24 cm×株距12 cm,每穴5株基本苗,产量达到10 473.0 kg·hm-2,高产原因主要是群体颖花量增多(45 000×104个·hm-2以上)。超高产群体在生育前期群体茎蘖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6月25日)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7月6日),数量少(为预期穗数的1.2倍),抽穗期成穗率高(85%)。超高产群体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大,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群体质量优(高效叶面积率、总颖花量与颖花/叶(cm2)、单茎茎鞘重均高),在抽穗—成熟期光合能力强(叶面积衰减率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高)、干物质积累量高(占生物学总量的40.0%以上)、群体库容的总充实量大(充实度达97.5%,总充实量达10 500 kg·hm2以上)、茎鞘物质的输出与转运协调(实粒/叶、粒重/叶均高)。  相似文献   

10.
为给"华粳7号"机插高产栽培找出适宜的行株距配置,研究了淮北地区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华粳7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行株距25cm×12cm处理的产量高于机插行株距30cm×13cm处理,但不利于壮秆大穗,且有倒伏危险,建议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2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