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残留性强的有机氟灭鼠剂[1],对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家长在投放灭鼠药时,常用小儿喜爱的食物作饵料,由于家长疏忽,又不加防护和看管,导致小儿误食中毒.现将我院1997年元月~2000年12月共收治29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1080,是高毒类农药,由于其毒性极强,且可以引发二次中毒,早在1982年我国就禁止在农药和灭鼠药中添加该成分,但目前还有不法商贩在制售含有氟乙酰胺的灭鼠药,并广泛应用,人畜氟,乙酰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具有发病急 ,潜伏期短 ,死亡率高等特点 ,必须及早抢救。我院从 1995年 8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 136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36例中 ,男 72例 ,女 6 4例 ,年龄 1~ 6 8岁 ,平均 31.8岁。均为服用含有氟乙酰胺鼠类药污染的食物 ,经毒物检测证实 ,食用的米、肉类、饼干、酱油、水源等均含有氟乙酰。发病时间 :食后 0 .5~ 4 h。就诊时间最早 1h,最迟 6 d。轻度中毒 6 1例 ,中度中毒 4 9例 ,重度中毒 2 6例。该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 ,有精神恍惚、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救治的经验。方法:对32例误服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32例误服中毒均以意识障碍、癫痫样抽搐发作及精神异常为临床表现,全部患儿脑电图均有异常,提示大脑皮层广泛受累,中毒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与接触毒物的剂量、时间长短及救治是否及时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儿氟乙酰胺中毒32例的抢救体会林宏伟(吴川县人民医院,吴川524500)本院自1991年以来共救治小儿氟乙酰胺(杀鼠药)中毒3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和年龄: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12岁,平均4岁半。1.2毒物入侵方...  相似文献   

6.
<正>氟乙酰胺中毒是猪采食被氟乙酰胺污染的植物、谷物、饮水以及误食拌有氟乙酰胺的毒饵,啃吃了由氟乙酰胺毒死的鼠尸等发生的中毒性疾病。1毒药介绍氟乙酰胺为有机氟内吸性杀虫剂,密度1.136g/cm3,熔点106~109℃,属高毒农药,具有内吸和触杀作用。其同类产品有甘氟、氟乙酸钠(氟醋酸钠)。本品一般呈白色针状结晶、无  相似文献   

7.
9308灭鼠剂的毒力测定,灭鼠效果及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9308灭鼠剂对小白鼠的急性毒力为62.24mg/kg,对鼠类的适口性极好,小白鼠和黄毛鼠的摄食指数均超过1;对黄毛鼠,板齿鼠和小白鼠的毒杀效果均优于常规灭鼠药物敌鼠钠盐,且害鼠死亡的速度较快;对鸡的安全性好,任鸡饱食9308灭鼠剂毒谷2天,均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现象,是一种高效,对人畜毒性低的灭鼠剂。  相似文献   

8.
氟乙酰胺为有机氟内吸性杀虫剂,也称敌蚜胺。白色针状结晶,无味,无臭,易溶于水,有吸湿性,不易挥发,其水溶液无色透明。本药曾作为农药广泛使用,常污染饲草,被作为鼠药使用,易混入饲料中被牛误食,致使某些地区牛氟乙酰胺中毒呈急剧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8例氟乙酰胺急性中毒救治体会.方法通过对38例氟乙酰胺急性中毒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氟乙酰胺急性中毒者,36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尽早确诊,及时综合救治是成功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重要条件,而足量和足疗程使用乙酰胺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氟乙酰胺是近年来灭鼠药的主要成份,口服后能与体内某些酶如酰胺酶发生反应,产生氟乙酸.氟乙酸对机体三羧酸循环可发生毒性作用,临床上表现为呕吐、频繁抽搐,严重者可致死亡.由于家长的疏忽,常有儿童误服氟乙酰胺灭鼠药中毒的情况发生.现将我科成功救治的15例氟乙酰胺灭鼠药中毒患儿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以及细菌学,毒物学。病毒学,病理学,临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试验工作,证实本病为氟乙酰胺中毒所致,本文就此病症的预防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灭鼠工作中,为了防止鼠传疾病的感染和灭鼠剂引起的中毒事故,灭鼠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必须注意: 1.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和口罩,完毕后用消毒液洗手消毒. 2.接触灭鼠剂和老鼠时,不得吃东西、饮水、抽烟等.  相似文献   

13.
植物性灭鼠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鼠害已成为危害当今世界各国生态环境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化学药物灭鼠是现阶段采用最多、应用最广、效果最明显的方法,但是化学灭鼠剂由于严重污染环境,并且产生二次中毒现象,已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易引起抗药性和易于自然降解等优点,已受到关注,利用开发安全系高的植物源灭鼠剂,研制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研制植物灭鼠剂,对于防治鼠害、保护环境、发展我国的生物源灭鼠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氟乙酰胺是一种禁用的剧毒农药,但有些个体商贩用它浸泡麦籽当毒鼠药出售,往往由于使用不当,常造成大小家畜中毒事故。最近,来我站就诊的家畜氟乙酰胺中毒病例接连不断,且多疗效不好。现将我们观察到的中毒症状和不成熟的治疗措施作一介绍,供参考。一、症状大、小家畜共有的临床症状是:发病后精神沉郁、废食,体温、心跳、呼吸皆  相似文献   

15.
老鼠是人类生活的大敌,老鼠不仅仅盗食粮食,还给人类带来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达57种。在农业上所造成的损失约是年农业总产值的20%,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灾害。特别是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的急性鼠药特别是“毒鼠强”、“氟乙酰胺”等剧毒鼠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惨剧。目前群众采取了化学灭鼠、器械灭鼠等方法。经过实践检验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化学灭鼠。化学灭鼠是指使用有毒化合物杀灭鼠类的方法。化学杀鼠剂包括急性和慢性的2种.含一些植物,甚至微生物灭鼠剂。在化学灭鼠过程中主要使用抗凝血性慢性杀鼠剂。  相似文献   

16.
一、有机氟中毒有机氟化物中毒,主要是采食被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所污染的饲料,一般多呈急性发作,其中尤以氟乙酰胺对各种家畜毒害有一定倾向。草食兽中牛、羊侵害心脏较严重;肉食兽侵害中枢神经系统较严重;杂食兽对心脏及神经系统均有毒害。本病主要发生于牛、羊,其次是马、猪和禽类。  相似文献   

17.
家兔氟乙酰胺中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茶氏反应,硫靛反应和硫靛反应产物的薄层层析法对家兔进行氟乙酰胺中毒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家兔的最小中毒量在0.5-1.0mg.kg^-1最小致死量为10mg.kg^-1一氟乙酰胺的最低检出量为20mg.kg^-1,在所采用的3种方法中,以硫靛反应产物薄层层析法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我省农作物生长季节一般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因此野外田间灭鼠工作困难,难以收到理想的灭鼠效果,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灭鼠剂需要拌饵料,使用不方便,不耐雨水,因此灭鼠效果很不理想。同时,在灭鼠剂保管过程中,较易导致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 天津市天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0.005%  相似文献   

19.
用氟胺灌服习其中毒临床表现及内脏剖检变化,测定血糠糖含量及组织中氟乙酰胺残瘤情况。结果表明,豚鼠氟乙胺中毒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呈现突发式全身颤抖,呼吸困难,弹跳不安,瞳孔散大,死前呈全身强直性痉挛。剖检可见胃膨胀,胆囊充盈,小肠出血,临床检验可因糖含量升高,肝、肾、肌肉组织中可检出氟乙酰胺。  相似文献   

20.
抗凝血灭鼠剂可持续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探讨了害鼠是否出现拒食和引起拒食的原因、灭鼠方法与防治效果,研究了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使用典型区黄毛鼠的抗药性发生率。结果表明,滥用和乱用灭鼠剂已导致害鼠出现明显的拒食;如何使用有限的毒饵对灭鼠效果影响很大,灭鼠次数多,每次投饵量严重不足,灭鼠效果低;只有根据害鼠数量变动规律,合理使用灭鼠剂,才能充分发挥有限毒饵的作用。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时间长、灭鼠频繁、年投饵量大、灭鼠效果差的地方,黄毛鼠已出现抗药性。影响抗凝血灭鼠剂可持续使用的主要因素是拒食和抗药性,拒食是可以避免的,抗药性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合理使用灭鼠剂,就能够延长抗凝血灭鼠剂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