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犊牛消化不良,是犊牛消化机能紊乱引起的以拉稀为主的内科疾病。本病多发于初生至三个月龄以内的犊牛,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可导致严重的胃肠炎,引起体温升高、自体中毒、脱水、甚至死亡。   一、主要原因   1.母牛产前营养水平低劣,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取不足或缺乏,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犊牛产后体质衰弱,抗病能力不强,易于致病。   2.母牛产前饲喂过多的含蛋白质较高的饲料,使乳汁中含蛋白质过多,犊牛哺乳后不易消化吸收。   3.母牛营养缺乏,体质瘦弱,乳汁不足,使犊牛过早采食饲草饲料或异食。   4.饱养…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母牛、母猪产后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子宫恶露不尽,子宫内膜发炎、积脓,造成母牛、母猪出现全身症状,产奶量下降,犊牛、仔猪吃奶后出现高烧、拉稀、白痢等症状。一般在临床治疗上,都以治疗犊牛和仔猪为主,忽视了大母畜的治疗。根据临床症状查找疾病来源,通过产后净化,母畜、犊牛、仔猪都得到了治疗,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发情率明显提高。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究繁殖营养素对西门塔尔杂交母牛繁殖性能、产后健康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对33头390kg左右妊娠8-9月的初配西门塔尔杂交母牛饲喂不同添加量的繁殖营养,对母牛繁殖性能、产后健康及犊牛生长性能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饲喂10g/(头·d)繁殖营养素母牛人工助产率较对照组大幅降低,且犊牛成活率提高,犊牛发病率减少。第一次发情时间提前7.42d,且受胎率也有所提高;饲喂10g/(头·d)繁殖营养素大幅度降低了母牛胎衣不下、子宫炎和乳房炎疾病的发病率;添加了10g/(头·d)繁殖营养素组的犊牛从出生到产后3月龄,其体重和体尺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母牛日粮中添加10g/(头·d)繁殖营养素能提高母牛繁殖性能、降低母牛产后疾病的发生率以及一定程度上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
犊牛腹泻指正在吃奶的小牛出现拉稀的一种病症,它是造成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给养牛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一、发病原因1.饲养管理不当,如母牛产前营养不良致使犊牛体弱,抵抗外感能力差;母牛乳房不干净,使奶质不卫生;或喂犊牛患乳房炎母牛的奶汁均可导致感染。2.细菌性感染。如犊牛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3.病毒性感染。如犊牛感染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常和细菌混合感染。4.应激反应。如犊牛突然受冷或受热刺激,引起寒泻和热泻;噪音过大、饲喂过饱也可…  相似文献   

5.
1刚产犊母牛护理 母牛产出犊牛后,人工清理完犊牛的口鼻腔内粘液,让母牛立即舔食犊牛身上的粘液;为了使母牛更好地舔食,可将麦麸擦遍犊牛体躯,以便更易舔净。有利于促进母牛胎衣排出,同时,增强母仔感情。但是对于人工哺乳的犊牛,一般不采用母牛舔粘净的方法,因为这样会造成母牛恋仔,增加挤乳困难,用干草或干布擦净犊牛体躯。  相似文献   

6.
新生犊牛孱弱症是由于母牛妊娠期营养缺乏、疾病或者早产等问题造成的疾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能够导致新生犊牛身体素质羸弱,四肢无力,反应缓慢,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严重影响生产效益。新生犊牛孱弱症的治疗不仅困难,而且耗时较长,因此主要以预防为主,母牛妊娠期加强管理措施,保证母牛充足的营养供应,做好疾病防控,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新生犊牛孱弱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母牛难产发病情况和发病原因进一步制定,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母牛发病率、提高犊牛产活率.采取健全母牛电子档案,推行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人工受精技术,及时准确诊断,合理有效治疗等方法.使该病的发病率由8.65%降低至2.5%.科学的饲养管理及防治方法,对难产发病率降低和犊牛产活率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双歌 《北方牧业》2004,(8):12-12,13
<正> 发病情况2004年3月24日,涿州市某奶牛场犊牛饲养员报告,一圈中有1~2头出现拉稀症状,一周内又相继出现6头,发病率占全群犊牛的30%。临床症状发病牛为15~40日龄的犊牛,典型症状腹泻,病程轻者排出  相似文献   

9.
1原因1.1先天性胚胎病有的奶犊牛一生下来便出现死胎、畸形胎或弱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代近亲繁殖、母牛在妊娠期间营养不良或患其它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的疾病,如传染性布氏杆菌病。1.2分娩困难因母牛分娩困难或人工接助产不当均会造成新生犊牛的某些疾病,如窒息假死、异物性肺炎、肢体拉伤、脱臼等。新生犊牛发生这类疾病后,往往因处理不及时而造成死亡。1.3护理不当新生犊牛脱离母牛后,由于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便秘、腹泻、脐炎、脐尿管瘘和腕关节碰伤等。这此疾病极易造成犊牛死亡,有的会留有后遗症。因护理不当,犊…  相似文献   

10.
<正>1初生犊牛的清理母牛产出犊牛后,人工清理完犊牛的口鼻腔内粘液后,让母牛立即舔食犊牛身上的粘液;为了使母牛更好地舔食,可用麦麸擦遍犊牛体躯,以便更易舔净,这有利于促进母牛胎衣排出,同时增强母犊感情。但是对于人工哺乳的犊牛,一般不采用母牛舔粘液的方法,因为这样会造成母牛恋仔,增加挤乳困难,可用干草或干布擦净犊牛体躯。  相似文献   

11.
正腹泻是新生犊牛常发生的一种胃肠消化道疾病以出生3周龄以内的犊牛最易发病。发病后的主要特征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并伴有呕吐、脱水症状,发病后会使犊牛体重减轻。本病无季节性,但当天气变化较大时,容易发生。初生犊牛由于抵抗力差,发病后不易治疗,因此很容易引起死亡。1病因1.1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首先,母牛在怀孕或哺乳期间,如果饲喂劣质(变质)饲料或者饲料的营养不全时,会使母体的初乳质量较差,进而使  相似文献   

12.
<正>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病症包括败血型、肠毒血型、仔猪白痢等。临床呈急性败血病或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轻者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者造成犊牛死亡。1病原体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可随着乳汁、饲草、饮水等进入犊牦牛胃肠道。初生犊牦牛抗病力弱,如果未及时获取初乳,没有得到母源抗体,或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可诱发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此外,各种不良应激,如,母牛运动不足、牛舍卫  相似文献   

13.
犊牛拉稀也称为犊牛腹泻,是犊牛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常在犊牛产后2~3天开始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时,犊牛拉稀发生率常达90%~100%,死亡率最高可达50%以上,对犊牛的发育、生长、成活等有很大影响。通过对犊牛拉稀发生的成因和临床症状的探索,确定良好的综合防控措施。根据实践中所遇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特征,进行此病诊断。临床上采取口服补液盐、西药和中药治疗以及强化饲养管理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综合防治效果。探索此病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1发病原因犊牛腹泻是造成犊牛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以出生1月龄内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犊牛腹泻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犊牛自身免疫力低下。新生犊牛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犊牛出生后没有及时吃到足够的初乳,或及时吃到初乳,但由于妊娠母牛营养不良,造成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不足,致使犊牛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降低而发生腹泻。②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1初生犊牛的清理 母牛产出犊牛后,人工清理完犊牛的口鼻腔内粘液后,让母牛立即舔食犊牛身上的粘液;为了使母牛更好地舔食,可用麦麸擦遍犊牛体躯,以便更易舔净,这有利于促进母牛胎衣排出,同时增强母犊感情。但是对于人工哺乳的犊牛,一般不采用母牛舔粘液的方法,因为这样会造成母牛恋仔,增加挤乳困难,可用干草或干布擦净犊牛体躯。  相似文献   

16.
1 病因 消化不良多见哺乳期犊牛.母牛特别是妊娠母牛的不全价饲养和犊牛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如妊娠后期母牛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致使犊牛抵抗力降低;犊牛机体受寒或畜舍过于潮湿;初生犊牛吮初乳过晚;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以及乳温过高或过低;哺乳期初料不当;卫生条件不良等均可成为腹泻的诱因.  相似文献   

17.
草原红牛属于地方优良品种牛。笔者以初生犊牛及其母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断奶犊牛和人工断奶、补饲犊牛进行对比,研究早期补饲对犊牛生长发育及母牛后期发情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断奶补饲犊牛其体高、体长、十字部高、胸宽、胸深、腹围等生长性能指标均高于自然断奶犊牛;体重增长人工断奶补饲犊牛与自然断奶犊牛在4月龄后增长差异极显著;并且后期母牛发情较早,发情率及受胎率均显著提高,体现出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分析了甘肃省某牧场2011~2015年奶牛常发疾病类型和发病率,结果发现,该场常发疾病中,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繁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分别占主要疾病的14.39%、16.63%和14.13%,且以犊牛和成母牛发病率较高,成母牛以乳房炎、胎衣不下和子宫炎发病率较高,犊牛以感冒、腹泻、腹痛和肺炎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犊牛拉稀病(犊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幼小犊牛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两季,危害性较大。一、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母牛膘情不好,犊牛在胎儿期发育不良,产后体格不够健壮而感染发病。犊牛出生后,因护理不当,如受冷受潮、未吃初乳、饥饱不均、缺乏微量元素,或运动较少、缺少阳光和新鲜空气,以及卫生条件太差、犊牛舔食异物、饮用脏水等都可诱发此病。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寒冷地区不同培育方式对和牛犊牛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初生的和牛犊牛,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母牛带犊自然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组采用人工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期为180 d,定期测定犊牛体重和体尺指标,观察犊牛健康状况。结果显示,犊牛在3月龄断奶时,试验组犊牛断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月龄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犊牛粪便指数、腹泻率、腹泻频率及死亡率均高于试验组的犊牛,其中腹泻率与腹泻频率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犊牛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发病频率及死亡率也均高于试验组犊牛,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人工饲养培育和牛犊牛提高了和牛犊牛成活率,降低了犊牛腹泻和犊牛呼吸道疾病等的发病率,可充分发挥提高犊牛断奶体重的潜力,不仅降低了养殖和牛的经济成本,也提高优质肉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