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以枯斑三生烟为材料,用细胞化学沉淀法测定了TMV侵染对烟草叶片细胞中Ca^2+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Ca^2+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枯斑三生烟健叶中的Ca^2+主要分布于细胞间隙和液泡,接种TMV后,细胞间隙中的Ca^2+逐渐向细胞内转移,在接种后48h,Ca^2+主要分布于过敏性坏死细胞和近坏死区细胞,远坏死区细胞间隙缺Ca^2+;以后由于枯斑停止发展,在接种后96h远坏死区细胞逐渐恢复钙稳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生防菌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2012年,以对黑胫病抗性不同的高抗品种(云烟87)、中抗品种( K326)和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等3种烟草品种70天苗龄的实生苗为实验材料,在烟苗茎秆接种黑胫病原后施用该生防菌,于不同接种时期(0天、15天、30天、45天、60天、75天)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PAL、 PPO及POD活性水平皆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且前期增加速度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后期PPO活性减小情况也符合以上规律。(2)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MDA的含量增加速度明显低于各自的对照,前期MDA含量增加的速度和后期降低的速度均是感病品种>中抗品种>高抗品种。可见,施用该生防菌可通过调节抗性酶活性和MDA含量提高烟株对烟草黑胫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以对黑胫病表现不同抗性的3个烟草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烟苗接种黑胫病原同时施用生防菌LL,并以各自只接病原作为对照,来测定分析不同移栽时间内烟株内源激素的含量和变化情况,探究该生防菌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IAA、 GA、 CTK含量在前期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后期差异则不明显,且IAA、 GA、 CTK含量始终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而ABA含量变化刚好相反,3个品种的ABA含量前期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后期差异不明显, ABA的含量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可见,该生防菌可以通过调节烟株叶片内的内源激素含量来提高烟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对采后桃果实脂氧合酶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杨酸 (salicylicacid ,SA)是一种植物体内产生的简单酚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已发现 ,外源施用SA可诱导某些植物开花和产热 ,诱导烟草和黄瓜等植物对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病害的抗性 ,Raskin( 1 992 )提出SA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其作用和机制受到人们的关注。外源SA处理对园艺产品采后的作用研究还较少 ,仍有许多问题尚待探讨。本试验以 2个不同品种的桃果实为试材 ,研究了SA处理后果肉组织脂氧合酶活性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 ,并测定了果肉的硬度 ,为进一步探讨桃果实采后成熟衰老机制 ,改进现有贮藏方式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PIN1基因通过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式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中发挥作用。对马尾松PmPIN1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和功能分析,有助于在分子水平揭示马尾松的生根机制。【方法】运用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马尾松PmPIN1基因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mPIN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分析PmPIN1基因在10年生马尾松幼根、1年生枝条、新叶、花中的表达量差异;利用农杆菌侵染法将PmPIN1基因转入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比较转基因烟草与转pCAMBIA-1302空白载体烟草之间的表型差异;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mPIN1-GFP荧光蛋白在转基因烟草根中的表达模式;酶联免疫法测定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的根、根茎结合处及叶中的生长素含量;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1-N-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处理野生型与转基因烟草,分析烟草根、根茎结合处、叶中的生长素含量变化;利用PEG介导法将16318-hGFP-PmPIN1重组载体转化至拟南芥原生质体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PmPIN1基因全长2914bp,包含2085bp的ORF,编码的蛋白由695个氨基酸组成,N端与C端均有膜运输蛋白。系统进化树显示马尾松与油松在发育树同一支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发现PmPIN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达到极显著,1年生枝条与幼根中表达量较高,花中最低。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获得的转基因烟草,较转空载烟草株高增长,生根量增加且根系变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得出转基因烟草根部中间有明显绿色荧光富集现象。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根、根茎结合处生长素含量高于野生型,且叶较根和根茎结合处减少。不同浓度NPA处理后,野生型烟草根中生长素含量变化达极显著,且生长素含量随NPA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浓度为10nmol·L~(-1)时,叶中生长素含量最高;处理浓度为2nmol·L~(-1)时,根茎结合处生长素含量增加较多。不同浓度NPA处理后,转基因烟草不同部位生长素含量变化均未达到极显著。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mPIN1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结论】马尾松PmPIN1与油松PIN1亲缘关系最近。PmPIN1属于膜蛋白。PmPIN1转基因烟草可能提高生长素由地上部位向地下部位的运输能力,减少NPA对生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表明PmPIN1可能调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PmPIN1-GFP绿色荧光富集在根部中间部位,PmPIN1在幼根中表达量较高,转基因烟草较转空载植株发根量多,根长长。研究结果表明PmPIN1基因可能在根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阿斯匹林(即乙酰水杨酸,在生物体内可很快转化为水杨酸SA)可治疗人的多种疾病,这是人所共知的.同样,SA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诱导某些植物开花;导致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产热;诱导烟草和黄瓜等植物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病害的抗病性.SA是植物体内含量很低的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可通过韧皮部运输,对一些重要的代谢过程起调控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植物激素来看待[1].目前 ,对S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诱导植物抗病性上. 许多研究表明,SA可以作为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毛白杨和北京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信号分子水杨酸(SA)和过氧化氢(H2O2)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毛白杨接种后SA与H202含量显著上升,72 h时内源游离SA含量达到峰值(191.41μg·g-1 FW),并伴随H2O2含量的增加和CAT酶活性的降低;而北京杨接种后内源游离SA含量变化不显著(峰值仅为7.83μg-g-1 FW),不伴随CAT活性的下降,且H2O2含量与毛白杨相比达到峰值的时间早,峰值低(分别为737.52和306.99 nmol·g-1 FW),说明不同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体系中SA与H2O2差异显著;同时,克隆获得编码毛白杨水杨酸结合蛋白PtSABP和北京杨PbSABP蛋白的2个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证明,PtSABP和PbSABP编码的氨基酸与烟草(NtSABP)氨基酸同一性为90%.RT-PCR分析表明:接种后毛白杨SABP基因的表达在6~24 h时受到抑制,推测此时SA与SABP结合,抑制SABP的CAT活性,从而促使24 h后H2O2含量的显著升高.本试验证明:不同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SA与H2O2变化差异显著,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与其体内SA与H2O2的积累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麻黄幼苗根系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式,分析3种外源物质处理对麻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mmol/L的NaCL胁迫下,麻黄幼苗中质膜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降低,根系活力也呈下降趋势。经不同浓度的SNP、Spd、SA处理后,一定浓度的硝普钠(SNP)、亚精胺(Spd)和水杨酸(SA)能够提高麻黄幼苗的抗盐能力。3种外源物质缓解效果为:SA(50 mg/L)SNP(0.1 mmol/L)Spd(0.25 mmol/L)。施用水杨酸(SA)50 mg/L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4.30%,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5.58%,脯氨酸含量增加65.5%,MDA含量降低42.11%,根系活力增加18.17%。  相似文献   

9.
鲁番茄7号     
鲁番茄7号(原名烟辐1号)是利用含Tm2nv抗烟草花叶病毒基因的91—1nv自交系与利用N 离子诱变后代经多代选择的自交系209—2—30—7杂交而成的番茄一代杂交种,在山东省番茄新品种生产试验示范中,早期产量较对照西粉3号增产23.0%,总产量增加12.3%,高抗TMV。该品咱1997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株高50厘米~55厘米,自封顶,属有限生长类型,主茎第6叶着生第1花序,2穗~3穗果封顶。果实粉红色,平均单果重150克~200克,耐贮运。低温下生长势强,为早熟品种,高抗烟草花叶病毒、较耐疫病,适宜于冬春保护…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烟草起源于热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干旱胁迫会影响烟株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烟叶的产量和品质。试验采用盆栽控水的研究方法,以2个不同烟草品种(亚布力旱烟、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进一步明确不同烟草品种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物学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云烟87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亚布力旱烟;而亚布力旱烟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云烟87。由此可知,云烟87的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诱导山茶抗灰斑病的作用及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载玻片萌发法测定水杨酸(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影响。浓度为0~5mmol.L-1的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其诱发抗病性可持续10~15天,诱导最佳间隔期为3天。用SA喷雾涂布叶片诱导山茶抗性,植株内丙二醛、木质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化指标对山茶灰斑病菌诱导信号有不同响应。MDA含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减少,膜脂的过氧化程度降低,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诱导抗性的作用逐渐减弱,且在不同浓度处理间存在差异,在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各处理表现为初期低于对照、后期缓慢上升;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只诱导处理基本相似,高浓度诱导的木质素积累量大于低浓度;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只诱导处理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只诱导的处理和对照高。生化反应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MDA、木质素含量与病情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2.
为给调控观赏桃花花期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杨酸(SA)在开花过程中对照手桃Prunus persica‘Terutemomo’开花的影响。在照手桃花前期及花中期进行SA喷施,测定其花芽、花蕾及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N值及内源激素(GA、IAA、ZR、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时期SA各质量浓度处理使‘照手桃’的始花期推迟1~2 d,增强了开花过程中能量的储存,加快了可溶性蛋白的分解,增强了新陈代谢和激素活动,对开花有利。  相似文献   

13.
核桃幼树内源激素与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激素在果树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基因通过激素控制植株高矮(曾骧,1992).对苹果(Maluspumila)、李(Prunus salicina)、桃(Prunus persica)等果树内源激素与生长势的关系已有一些报道(王丽琴等,2002;周怀军等,2002;孙艳香等,2001),但在核桃上有关研究尚少.本试验以核桃(Juglans regia)不同品种的嫁接植株及实生苗为试材,探讨内源激素与树体生长势的关系,为选择核桃矮化砧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给采后猕猴桃果实的保鲜、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红肉系列的当家品种‘红阳’猕猴桃为试材,以浓度为104个/mL的灰葡萄孢菌悬浮液对其果实分别进行了0、24、48、72、96、120h的侵染处理,就不同处理对诱发猕猴桃果实采后病变腐烂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内4种防御酶(POD、SOD、CAT和PAL)活性、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内源激素IAA和G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A含量则呈逐渐增长趋势,ABA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在受到灰葡萄孢菌侵染胁迫下能有效激活其与抗病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形成较强的防御酶活性或提高其木质素、多酚及内源激素的含量来缓解病菌逆境对其造成的伤害;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在猕猴桃果实与灰葡萄孢菌的互作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某一项生理生化指标(防御酶或激素)单独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桂花品种切花瓶插衰老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桂花品种切花在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朵的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细胞质膜透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桂花品种花朵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随花朵的衰老而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峰值;过氧化物酶(POD)表现为上升趋势.综合比较各项指标测定结果,3个品种的瓶插寿命长短为:'晚籽银'桂>'多芽金'桂>'四季桂'.保鲜液对延长桂花花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柿种柿叶维生素C和酚类物质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5个柿栽培品种和5个柿属野生种叶中Vc和酚类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野生种的年平均Vc、总酚、黄酮平均含量均高于栽培种,其中Vc含量排序为:野生种>涩柿品种>甜柿品种。除罗田甜柿和老鸦柿外所有材料5月份Vc含量均超过10mg·g-1(FW),大部分甜柿品种的Vc含量随季节的变化显著下降,其它(品)种则变化幅度较小。烘干(60℃)后的柿叶Vc平均保存量只有鲜叶的8 88%。总酚量最高的是野生种,年平均达44 91mg·g-1(FW),所有(品)种的季节变化规律大体上与Vc相同。柿叶中共检测到8种酚酸,其中没食子酸、肉桂酸、咖啡酸和香豆酸分别占酚酸总量的48%、21%、12%和10%。柿叶中黄酮类物质年均含量都在1 7mg·g-1(FW)以上,其中油柿超过11mg·g-1(FW),且季节变化不大。柿叶有效成分的开发可根据利用目的选用适当的(品)种或季节。  相似文献   

17.
The response of the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components toCryptomeria bark borer has been studied. The oils of inner bark and sapwood of resistant cultivars acted as a repellent toCryptomeria bark borer rather than as an attractant, whereas those of susceptible cultivars acted as an attractant.-Terpineol, nerolidol,-cadinene,-eudesmol, terpinolene, and cedrol showed high repellent activity.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he former four compounds were larger in resistant cultivars than in sensitive cultivars. It suggests that these four compounds might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resistance toCryptomeria bark borer. The contents of terpinolene and cedrol were small, and these two compounds may have no or a small influence on resistance. Although some of compounds acted as attractants forCryptomeria bark borer, it was not attributabl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bark borer response of Japanese cedar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low ratio of these compounds in each essential oil and the small differences in the ratios betwee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8.
A 3 125 bp cellulose synthase gene, PtoCesA1, which has a 98% identity to PtrCesA1 from Populus tremuloides, was cloned from cDNA prepared from secondary xylem of P tomentosa. Four anti-expression vectors with different fragments of PtoCesAl, named as pBIPF, pBICC1, pBIPR and pBIBR, were constructed. Some traits of transformed tobacco of pBICC1, pBIPR and pBIBR differed from wild types, such as small leaves, "dwarf" phenotype and thinner xylem and fiber cell walls than wild plants consistent with a loss of cellulose. It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of transgenic tobacco was restrained by the expression of anti-PtoCesA1. Transgenic tobacco was obtained and the contents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width and length of fiber cells, and xylem thickness for both transgenic and control plants. Transformed tobacco showed a different phenotype from control plants and it implied that PtoCesA1 was essential for the cellulose biosynthesis in poplar 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