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种子的消毒在蔬菜病害中,有很多是由于病菌附着在种子表面或浸入种子内部来传播,然后在田间发病的。另外,感病种子在发芽时常会出现异常芽,而且影响种子的寿命。传染病害的病菌有霉菌、细菌和病毒,其中以霉菌传染的情况为多。种子处  相似文献   

2.
李静 《种子科技》2008,26(2):20-21
玉米粗缩病又称玉米条纹矮缩病,俗称“万年青玉米”、“生姜玉米”,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感病。从玉米苗期到抽雄期均可发生,但苗期最易感病。种子本身不带病,不传毒。因此,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种子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3.
浅谈农作物种子的健康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种子是农作物病害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种子的健康情况直接关系到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因此,在种子使用前进行健康测定,对防止种传病害的传播,减少病害的发生,进而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种子传病的严重性病菌可以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种子、土壤、肥料、耕作用具以及动物等媒介传播,或以这些媒介为越冬场所。种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如小麦腥黑穗病,粘有病菌孢子的种子是传播病害的主要来源。再如小麦赤霉病,种子作为寄主是翌年传播病害的重要来源。1.1种子带病往往是初次浸染来源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4.
种子保护     
一、侵害种子的生物体种子易受害虫(昆虫与鸟类)和寄生虫(病原菌及病原细菌)的侵害,损害和妨碍种子发芽以及植物后继生长发育,因此需要相应的控制与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破坏种子传播的病原,保护秧苗免受土壤传播病害、风传播病害的感染,避免昆虫和鸟类的危害。在种子传播的病害中,病原发现于种皮外部或  相似文献   

5.
对种子活力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顾玉民  李炳生  钱建  戴学文  任建 《种子》2003,(6):103-103
俗语说得好:“母强则子良,母弱则子病”。我国劳动人民在自然界的生产实践中就认识到“有处买籽,没处买苗”,这表明了高活力种子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种子活力作为种子质量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决定种子迅速整齐出苗并长成正常幼苗潜在能力的总称(McDonald,1980)。它不仅包括发芽率,而且还涉及到田间的成苗与生长状况,它也能反映种子对不利环境因子的  相似文献   

6.
带病种子是茄果类蔬菜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是茄果类蔬菜病害的主要传播途径。由茄果类蔬菜种子传播的病害达十几种之多。播前种子处理能减少初侵染源,有效防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作物种子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包括种子、块根、块茎和苗木等繁殖材料,健康无病的种子是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使用带病种子不仅会造成大田生长期间的病害发生,甚至在育苗期间诱发病害大量发生,导致毁种而延误播种季节。因此,在农业防病措施中,有一条就是强调选用无病的健壮种子,因为种子是传播各种病害  相似文献   

8.
水稻通过种子传播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和稻秆尖线虫病等。为了减少稻种传播病害,在播种前必须对稻种进行药剂消毒处理。现介绍几种药剂处理稻种灭菌的方法,供农户因地制宜选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病害防控:粗缩病——重在防控传毒害虫由于目前玉米种子播种前均进行了包衣处理,苗期常发病害一般都能得到控制。需要农民密切注意的是近年来常发的玉米粗缩病。该病主要是由灰飞虱、蚜虫等害虫传播造成。粗缩病在玉米生长前期侵染的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而且田间植株症状不明显。当粗缩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就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种子与中药材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中药材种子的特点、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以及种子与病害和产量的关系。对于中药材种子的研究要结合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进行,优选出种子的最佳处理方法;中药材产量与种子的质量密切相关,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需有专门的种子田,采用多种生产措施进行培育,优选出成熟度高、无病害的种子供生产使用,同时加强种子的储藏保管,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如种植了感病的马铃薯品种,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恰好遇上多雨、多雾、多露水的天气条件,常导致晚疫病暴发流行。而当雨季来临时,马铃薯生长繁茂,田间已经封垄,用常规的叶面喷雾方法进行防治,往往难以进入田间操作,导致防治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2.
<正>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种子在田间种植后,当种子质量、气候、病虫害、栽培等因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等受到影响的时候,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掌握的科技知识较少,科技意识不强,农民群众对种子的依赖性特别强,无论生产中出现什么问题,农民群众不是从科学角度找原因,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种子,他们先找种子经营者,引起种子使用者与经营者的纠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甘蓝病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合田间病菌发病表现,针对病菌寄生种子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方式对甘蓝种子进行处理,以获取田间良好的经济性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处理的种子在田间的性状表现,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全处理条件下的种子,降低田间发病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通过对本地小麦大田生长情况考察发现,部分麦田田间纯度较低,混杂退化现象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种子企业没有稳固的种子繁育基地,制种质量把关不严,种子管理机构缺乏田间检验监督,质量监控力度不够。因此,种子管理机构必须监督种子企业建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发芽床和不同发芽方法对包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包衣是防治种子传播病害和土壤传播病害及地下害虫的一项省工高效的新技术。在推广这项新技术中,存在着部分种子发芽率较包衣前降低幅度过大,导致大田出现缺苗的现象。为此,我们就不同发芽床和不同的发芽方法对包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7.
棉花凝集素在种子形成过程中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琼芳  江怀仲 《种子》1990,(4):18-20
利用血凝技术对不同抗性棉种及不同发育阶段棉籽血凝活性测定表明:棉花种子血凝活性的强弱与品种抗枯萎病性强弱呈正相关;抗病棉株花粉的血凝活性比感病品种强,抗、感品种未受精的胚珠的血凝活性无明显差异;棉种形成过程中,30天前抗、感品种的血凝活性无明显差异;30天后抗病棉种血凝活性增强,感病品种减弱;棉花凝集素贮存在种子子叶和胚中。  相似文献   

18.
棉种包衣与拌种防苗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苗期病害是棉花生长前期重要的复合性病害,包括棉苗红腐病、棉苗炭疽病和棉苗立枯病,前两种病害病原菌附着在棉种短绒上,依靠种子进行传播,棉苗立枯病则靠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过冬,在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下,往往引起棉花苗期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烂种、烂根、死苗,出苗不齐,严重影响棉花生长,降低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9.
陈兰广 《种子科技》2004,22(2):100-100
蔬菜种子的种皮内外常带有来自病株或田间的病菌和病毒,这是蔬菜病害发生的最初侵染源.因此,播前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蔬菜病害的重要一环.种子处理的方法很多,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李翠云  孙凤翔 《种子科技》2009,27(12):32-34
近年来,通过对本地小麦大田生长情况考察发现,部分麦田田间纯度较低,混杂退化现象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种子企业没有稳固的种子繁育基地,繁种质量把关不严,种子管理机构缺乏田间检验监督,质量监控力度不够.因此,种子管理机构必须监督种子企业建立稳固的种子生产基地,并加强田间检验工作,实行种子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品种真实性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