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惠子  赵邦宏  玄永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26-16328,16331
选取2000~2010年河北省农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时序数据,运用了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出影响河北省消费需求的主成分,然后与因变量河北省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回归,进而得到主成分回归,并对主成分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生产总值、就业率、收入差距与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呈正相关;消费价格指数、少年儿童抚养比、一年期利率与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呈负相关;老年抚养比、人均医疗支出与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发展河北省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村居民消费;以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的医疗保健制度,解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Eviews软件,从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中选取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建立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模型消除多重共线性,科学地确定了国内旅游收入预测模型,可为以后制定旅游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根据2002—2012年江苏省相关数据,选取对消费需求可能存在影响的因素,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探究各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医疗保健支出、基准利率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最大,对此提出了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术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66-11867,11877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当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分析,以2001、2006和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数据为依据,从时间和地域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情况进行排名分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应积极实施缩小区域消费差异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王术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66-11867,11877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当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分析,以2001、2006和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数据为依据,从时间和地域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情况进行排名分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应积极实施缩小区域消费差异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燕宏娟 《甘肃农业》2008,(11):63-64
本文应用主成分法对民族地区的消费支出结构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对消费支出的方差贡献为90%,较好的反映了居民消费的特点,还进一步应用主成分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各地区的消费水平做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及其排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0年新疆阿瓦提县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回归建立了统计模型,得出了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综合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营收入、农民户均耕地面积、农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农户户均政策补贴收入、农民非农活动收入、户均受教育年限这7个变量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作用;棉花价格、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非农活动人数这3个变量对农民增收起负向作用。最后实证分析了影响阿瓦提县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杜春  穆燕鸿  张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747-3749,3751
以消费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原始资料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6大因素排序为:家庭支出、家庭收入、国家政策、消费品供给、消费观念、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各具体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拉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2000—2010年湖南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与支出、年降水量等15个指标和湖南省公益林面积数据,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公益林面积变化的2个主成分,即经济与人口发展水平(包含年生产总值GDP、年末总人口、非农业人口、财政收入、财政总支出、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工业产值、建筑业产值、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入、城市投入、农村投入)和自然环境水平(年降水总量),然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2个主成分得分进行湖南省公益林需求总量的定量预测,再通过非线性回归中的三次曲线回归模型和2个主成分得分对湖南省公益林需求总量进行修正的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社会经济与公益林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并对公益林需求量预测进行滚动修正,辅助公益林需求量的控制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选取1985 ~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性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建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的回归模型,运用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滞后1期的消费、滞后1期的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短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是决定本期消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农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考虑河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并借鉴已有干旱灾害恢复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的可取性和详尽程度,选取降水量、复种指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有效灌溉率、劳动力比重、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业产投比等八个指标,构建农业旱灾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河北省11个市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石家庄旱灾灾后恢复力最高,级别特征值为4.2329,其次是唐山市为4.0046,张家口市恢复力最低,级别特征值为1.8079,各地区旱灾灾后恢复力差异明显。而在影响恢复力高低的因素中,发现不同的因素对旱灾灾后恢复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降水量是影响农业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有效灌溉率在农业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占较大的权重,对灾后恢复力的影响较大,农民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对灾后的救助及农民生活的恢复重建也具有较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基于1978~2011年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对计量结果进行检验和预测,结果显示了较高的预测精度,说明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并利用因子分析提取种植业生产效率因子、剩余劳动力转移因子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子3个主因子;最后从这3个主因子方面出发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出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作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验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据此对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业生产结构累计变动率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加1.21%。其中.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牧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而渔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单元,选择反映湖南省农业发展现状的人均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单位面积机械动力、农业劳动力比重、化肥使用量、劳均产值、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8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借助DPS数据处理系统,提取出代表各市州农业发展现状的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地州市的综合得分,据此将各地州市分为农业核心区、农业优势发展区、农业综合发展区和农业生态发展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了面板数据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及其具体估计方法。结合江苏省耕地利用现实情况,选取了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固定资产总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村收入7个对耕地变化有影响的社会经济因子作为解释变量,耕地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江苏省13个市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选用了固定系数、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构建了江苏省13个市的耕地社会经济模型。结果表明,人口因素是江苏省耕地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力因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的固定效应较弱,农业产值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地区生产总值的模型系数所反映的经济含义与现实不符,模型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总体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消费也在渐渐提高,其中对水产品的消费也随着增加。为给水产品相关企业的决策和政府管理提供政策借鉴,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选取上海地区作为分析对象,以上海市人均GDP,消费者价格指数水产品的产量作自变量,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作为因变量,并以2000年为划分点考察了两个时间段上海市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影响因素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1999年之前影响水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2000年之后影响水产品消费量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人均GDP和水产消费价格指数及水产品产量,还包括一些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绥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军  王雪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41-5343
基于1978~2007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极值比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绥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间来看,1978~2007年绥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阶段性差异和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2007年基尼系数达到了0.444;从空间来看,收入增长最快的为肇东、安达、北林和庆安县,最慢的为望奎、兰西、青冈和明水。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福建省粮食单产的波动变化和影响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获取福建省统计年鉴中1986~2012年的若干组基础数据作为影响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在SPSS操作平台下进行福建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7年以来福建省粮食单产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前20年增长速度保持持续增长,后续产量达到最高值后趋予稳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影响福建省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归结为经济要素,人口、农业投入与运输要素,消费与投入压力要素3方面。鉴于经济要素的贡献最大,提出依靠经济发展是促进福建省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