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甘蔗重要亲本粤农73-204(YN73-204)及其衍生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甘蔗亲本粤农73-204及其衍生系、相关品种共计20份甘蔗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52对SSR引物检测到512个变异位点,每对引物平均为9.8个,变幅为5~20个.20份甘蔗材料遗传多样性GS变幅为0.6518~0.9086,整体遗传差异相对较小.54对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50,平均为0.29.UPGMA聚类分析将20份甘蔗材料分成4大类,聚类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30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29个粤糖系列甘蔗品种及其主要亲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平均为62个,多态性位点率为81.7%.29个甘蔗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436~0.8463之间,平均为0.7042,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在系谱中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35份甘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为甘蔗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凉蔗系列(26份)为主的35个甘蔗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8条正向引物和14条反向引物随机组成112对引物组合,从中筛选出核心引物对35份甘蔗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POPGENE 1.32计算各材料间的Nei's遗传相似系数,使用Ntsyspc 2.1 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从112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对核心引物组合(Me3/Em8、Me4/Em8、Me5/Em8和Me6/Em2),利用其从35份甘蔗材料中共扩增出102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比率分别为25.5条、21条和81.20%,各引物组合扩增的条带数为21~30条,多态性比率为61.90%~96.55%.根据Nei's遗传相似系数,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51时,可将35份甘蔗材料分为五大类,26个凉蔗系列品种(系)(除凉蔗07-54外)均归在I类和II类,说明凉蔗系列的亲缘关系较近;桂糖73-167和农垦2号分别被单独归为一类,说明这两个品种(系)间及与其他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较远;I类中除凉蔗系列之外,还包括粤糖91-976和ROC16,说明这两个品种(系)有可能是I类中凉蔗系列的杂交亲本或存在血缘关系;II类中除凉蔗系列外,还包括B8、ROC22、ROC24和ROC10,说明这4个品种(系)的亲缘关系较近,ROC系列可能存在II类中凉蔗系列的亲本.利用这4对核心引物组合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均可将35份甘蔗材料鉴别开.[结论]35份甘蔗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甘蔗品种(系)鉴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标记评价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5对多态性SSR引物对20个广西主栽甘蔗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研究现代甘蔗品种的遗传亲缘关系及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利用15对多态性SSR引物对20个甘蔗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85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7.6%。供试甘蔗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4~0.826,平均值为0.679。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20个供试甘蔗品种可分为2个类群。[结论]20个供试甘蔗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SSR标记能较好地揭示供试甘蔗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粤糖系列甘蔗品种的遗传基础,为甘蔗育种中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培育的粤糖系列18个甘蔗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各供试甘蔗品种以其亲系逐代寻根追溯分析,绘制系谱图。【结果】18个供试甘蔗品种选育共使用了18个亲本材料,这些亲本材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分别是CP72-1210、粤糖93-159和粤农73-204,从这3个亲本共育成了18个供试材料中的13个品种,占被统计品种数的72.22%;所有供试甘蔗品种的细胞质源均为班扎马新黑潭,其遗传组成源由11个热带种、3个割手密种、2个印度种、3个中国种、1个大茎野生种及高粱共21个基础种质组成;所有品种均是在引进品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含有POJ2878或其姐妹系POJ2725、F134、F108、CP49-50、Co290等的血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结论】为扩大甘蔗品种的遗传基础,宜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培育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52对SSR引物,对黑龙江省近几年育成品种(系)和过去主栽品种以及日本引进品种共54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20项表型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黏滞峰消减值变异系数最大,整米粒率与下降黏度值次之,糙米率和糊化开始温度变异系数最小;在52对SSR引物中45对引物有多态性,共扩增出160个等位位点,平均3.6个,香农指数变幅为0.040~0.702,平均为0.285;高多态性SSR位点主要发生在染色体2、5、7、11上,低多态性SSR位点主要发生在染色体6、8、10、12上;供试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67~0.963之间,平均值为0.786,且83.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740~0.840之间,亲缘关系较近;通过UPGMA聚类,供试品种被分为3大类,绝大多数供试品种都聚在同一类。  相似文献   

7.
萱草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为了探明36个萱草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利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36个萱草品种进行了EST-SSR分子标记检测,利用11对多态性良好的引物对36份供试萱草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11对引物共获得40个多态性位点,样本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8个,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7,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2;以遗传距离矩阵为分析对象,36个萱草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5~0.70,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法聚类结果显示,遗传距离0.48为阈值时,36种萱草品种分为2个大类,遗传距离0.414为阈值时,可进一步将第1大类分为4个亚类。综上,供试的36个萱草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为丰富的遗传背景,为今后培养萱草优良新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SRAP标记的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烟草属5个种共134份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22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稳定性好的引物,15对引物在134个材料上共获得24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1.7%.134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213~0.5802,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7时,被聚为5个大类群,相同栽培类型的烟草并未明显的聚为一类.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反映这些烟草品种(系)间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的亲缘关系,为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海南农村的7个逸生辣椒品种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从19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0条DNA条带,多态性条带45条,多态率达87.22%。2)聚类分析将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分为2大类,簇生椒归为一类,其余6个品种的遗传距离相近,归为小米椒+朝天椒类。3)按海拔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低海拔对辣椒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不同地区荸荠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荸荠品种资源研究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4个不同地区荸荠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从100条RAPD引物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理想的引物15条,共扩增出83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1条,多态性比例为73.5%.24个荸荠地方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976~0.6757,平均为0 30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24份荸荠品种分为5组,其中第4组又可分为两个亚组,野生荸荠单独归为一亚组.[结论]24份荸荠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亲缘关系较近,但部分不同地区栽培品种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98份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甘蔗蔗糖产量约占中国食糖总量的92%。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甘蔗种质资源是甘蔗杂交育种的基础,杂交亲本的选择和组合的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研究98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甘蔗杂交组合选配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甘蔗幼叶基因组DNA,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10个国家的98份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选择性扩增产物在5%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银染显色。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多态性比率、多态信息量、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同时使用NTSYS pc-V. 2.1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根据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nalysis)聚类分析和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效应分析,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结果】采用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筛选出的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39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 3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6.5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39.2个位点和134.4个多态性位点。98份种质的相似性系数在0.484-0.929,平均为0.734,多态信息量为0.2495,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09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3890,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的是KN90-418和KN90-455,达到0.929,最低的是云蔗94-375和IS76-126,为0.484。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4处切割时,可划分为4个类群,第I类群有5份澳大利亚种质,包括IK76-48、IS76-126、IK76-22、SES309和E.SARPET;第II类群有1份澳大利亚种质是IS76-199;第III类群有3份种质,包括KN93-06、90-110-9和BURMA;第IV类群有89份种质,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9处切割时,可将第Ⅳ类群划分为9个亚群(A、B、C、D、E、F、G、H和I)。基于Jaccard系数用PCA法对98份甘蔗种质AFLP标记结果进行主效应分析,主效应分析显示了不同种质的分类位置,分子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一致,集中在一个区域的种质亲缘关系较为紧密,澳大利亚种质位置较为分散,最分散材料为蔗茅属和细茎野生种。【结论】98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澳大利亚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90-110-9、KN93-06和粤糖00-236较为特殊,在杂交组合选配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新疆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42对SSR引物对75份新疆小麦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5份地方品种中42个SSR位点共检测到317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15个,平均7.55个;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值)变化范围为0.169~0.905,平均0.696。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是D>B>A,遗传多样性指数为B>D>A。聚类分析表明75份供试新疆小麦材料可划分为3大类8亚类,聚类结果与材料的生态型密切相关,冬小麦地方品种和春小麦地方品种分别归属不同的类或亚类,春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冬小麦地方品种,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地域特性。总之,新疆小麦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用以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南方冬作区中早熟马铃薯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筛选的8条ISSR引物,对33份广西各地应用的马铃薯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8条引物共扩增出46条条带,其中有29条呈多态性,平均多态性带比率为63.0%。33份马铃薯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45~1.00000,平均相似系数为0.809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9000附近,33份马铃薯品种(系)可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有4个品种(系),分别是DE03-34-6、JL03-786、中薯19号和中薯18号;第二大类仅有中薯6号;第三大类包括龙脊1号和DE03-79-1两个品种(系);余下的26份品种(系)聚为第四大类。在分类中,部分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如中薯13号和中薯14号、中薯18号和中薯19号可聚为较近的一类,说明ISSR分子标记能够正确地按马铃薯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结论】供试马铃薯品种(系)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中的遗传距离选择亲本,为南方冬作区中早熟马铃薯育种亲本的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甜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标记方法,对22份甜瓜材料进行了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2个引物共扩增 出189条DNA条带,其中143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75.6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甜瓜品种(系)中首 先可分为薄皮甜瓜与厚皮甜瓜两大类,彼此亲缘关系最远;厚皮甜瓜中网纹甜瓜与厚皮甜瓜的其他类型又被分开; 再次一级的分类为河套蜜、皇后和剩余的厚皮甜瓜。对照田间表型观察结果可见,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相 近。  相似文献   

15.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分子标记技术对99份来源不同的中国刺瘤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以确定中国黄瓜的遗传基础,指导育种实践.从77对引物组合中选出7对多态性较高的组合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82条条带,多态性带179条,多态性带比率为46%,总体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14.聚类分析显示,可将99份黄瓜种质资源划分为短瓜类群和长瓜类群,长瓜类群又可以分为3个亚群,3个亚群的黄瓜具有各自类群的表型特点.中国刺瘤型黄瓜种质资源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黄瓜育种优良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16.
万寿菊属品种资源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品种资源遗传关系,探讨其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为了解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品种间亲缘关系、育种及科学合理保存和利用现有万寿菊属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29份万寿菊材料及2份孔雀草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用11个引物对31份万寿菊属材料进行PCR扩增,每个引物扩增的ISSR条带数在5—11条,平均每条引物能扩增出6.8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0%—10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31份材料按照万寿菊及孔雀草分为两大类,并且同系列万寿菊品种被划为同一亚组。【结论】利用ISSR标记技术可较准确分析万寿菊属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SSR技术分析陕西省玉米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100对玉米SSR引物中选取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较高的29对引物对陕西省26个玉米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9对引物共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5.1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690。聚类分析(UPGMA)表明,SSR标记可将26个玉米主栽品种分成5大类,与品种系谱分析基本吻合。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520~0.851,平均GS值为0.674,说明陕西玉米主栽品种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