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施用不同豆科绿肥对酸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尼龙袋法,研究酸性土壤施用4种豆科绿肥(尖叶木蓝、铺地木蓝、扁豆与链荚豆)后,在1年内不同时间,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绿肥对于土壤无机磷影响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上施用豆科绿肥可显著降低酸性土壤无机磷的总量,对于土壤无机磷各组分,施用绿肥可显著增加土壤铁磷(Fe-P)以及铝磷(Al-P)的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中钙磷(Ca-P)以及闭蓄态磷(O-P)的含量;施用绿肥对于土壤无机磷的影响随施肥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海南胶园不同母质发育砖红壤磷素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dley磷分级方法对海南胶园5种母质15个砖红壤磷素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变幅较大,砂页岩、花岗岩、片麻岩、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5种母质砖红壤Resin-P含量间、NaHCO3-Pi含量间、NaOH-Pi含量间和HCl-P含量间差异均不显著。所有土壤各级磷中残余态磷含量和百分比均最高,且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残余态磷含量和百分比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母质砖红壤。5种母质砖红壤中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有机磷总量最低,所有土壤有机磷占全磷百分比的平均值为14.67%;除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外,其他4种母质发育砖红壤上有机磷均以NaOH-Po为主,其占有机磷总量百分比的平均值为83.68%。Resin-P、NaHCO3-Pi、NaOH-Pi和HCl-P 4个无机磷组分含量间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相关,且均与土壤Bray 2提取态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NaHCO3-Po和NaOH-Po两个有机磷组分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NaHCO3-Po、土壤有机磷总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沙群岛9个主要岛屿、12个剖面的52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研究,发现西沙群岛土壤磷的含量有从海岸向内陆递增的趋向;土壤全磷量中无机P占优点,而有机P的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无机P形态以磷酸钙盐(Ca-P,以下仝)占绝对优势(占98%以上),其他铁、铝磷酸盐〔Fe(AL)-P〕和闭蓄态磷(O-P)含量很微,因而磷的有效性很高,构溶P占无机P总量的30%左右;西沙群岛的磷质石灰土--  相似文献   

4.
大豆利用难溶磷源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不同pH土壤上的各种大豆基因型利用难溶性磷源有明显差异.采用分别代表着南方、西北和东北本地品种三种基因型大豆,研究它们生物量、磷素积累、分泌的有机酸、根际pH和磷素利用效率(PUE)的差异.三种基因型大豆都比较偏爱Al-P,然而,绥农10号和泥巴豆在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分别少8.5%和9.4%,比Ca-P和Fe-P分别多5.3%和11.8%,6.4%和42.2%.新大豆1号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Fe-P和Ca-P分别多1.4%、20.8%和40.8%.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含磷量变化范围分别在1.37~2.47 mg/g、1.39~3.04 mg/g和3.20~4.73 mg/g.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总磷含量分别出现在Al-P、Fe-P和Fe-P条件下.泥巴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表现出下面的顺序:草酸>乳酸>苹果酸;新大豆1号表现为:乳酸>苹果酸>丙二酸>草酸>柠檬酸;泥巴豆表现为:苹果酸>草酸>乳酸>柠檬酸>丙二酸.无论供给哪种形态磷源,根际pH变化范围为5.48~6.52.新大豆1号磷素利用效率比绥农10号和泥巴豆高,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磷素利用效率分别出现在Al-P、Al-P和Na-P源条件下.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吸收对各种难溶磷源的反应不同,各基因型磷素利用差异与根系分泌物和根际pH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6个省的红壤茶园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磷素含量及茶叶产量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茶园土的磷酸酶以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较强,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弱;磷酸酶在土体中的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表现为土层越深、离根系越远,酶活性越弱。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Bray-I法的磷,A1-P、Fe-P、Ca-P和茶叶产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可以作为衡量土壤供磷能力和土壤生产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磷酸酶对有机磷的酶促水解、提高茶树可吸收态磷的含量具有明显的作用。研究还表明,施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及Hedley土壤磷素分组法研究了海南省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施用不同磷源对橡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土壤磷素组分变化。磷肥处理分别为不施磷处理、施用昆阳磷矿粉100 mg/kg(以全P计,下同)、施用昆阳磷矿粉250 mg/kg和施用普通过磷酸钙100 mg/kg。结果表明:施用磷矿粉和普通过磷酸钙均显著增加了橡胶树幼苗干物重、株高、茎粗和吸磷总量,但高磷矿粉处理和普通过磷酸钙处理橡胶树幼苗叶片磷含量显著降低;高磷矿粉处理取得了与普通过磷酸钙相当的肥效;磷矿粉施用后,土壤树脂提取态磷(Resin-P)、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i)、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盐酸提取态磷(HCl-P)和残余态磷(Residual-P)等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不受施磷影响;干物质重和吸磷总量均与土壤Resin-P、NaHCO_3-Pi和Na OH-P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磷矿粉施用11个月后,平均33.1%磷矿粉溶解在土壤中,平均43.5%的磷矿粉残留在土壤Residual-P组分中。为改善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有效磷及橡胶树磷素营养状况,应选择施用高活性磷矿粉以降低磷矿粉颗粒被大量包被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甜菜吸收植酸能力及植酸酶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土培盆法进行了甜菜对外加有机磷-植酸的吸收利用特点和植酸酶对改善甜菜磷素营养及生产产量等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甜菜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利用上土壤外源植酸态磷,其生产产量效果烛施等量无机磷的70%以上;植酸酶的应用能显著加有机磷的水解,增加溶液中磷的含量,促进甜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磷吸收速度,增加磷的吸收量,并最终体现在生产产量的增加;植酸酶的效果随配施的植酸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配施的杆得达到60mg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根箱试验,初步研究了磷正常和低磷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磷高效基因型97081和低效基因型97009在植株生长、磷的累积、以及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不同形态磷吸收和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在缺磷胁迫下能够产生较多的生物量;具有较强的吸收和积累磷的能力;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分级试验表明,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97081根际土的速效磷、Al-P和Ca-P浓度均低于磷低效基因型97009,暗示磷高效基因型具有较强的活化吸收土壤中Al-P和Ca-P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水稻根系泌氧对水稻土磷素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稻根系泌氧作用对水稻土磷素化学行为以及水稻吸磷的影响。淹水极显著地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磷的解吸。而模拟的水稻泌氧作用则可明显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根际土壤的磷解吸和离子交换树脂对磷的吸收量。因此,水稻根系的泌氧作用应该是水稻在淹水明显降低土壤磷有效性情况下能正常从土壤获取磷的重要机制之一。淹水导致土壤磷有效性降低与淹水引起土壤磷组分转化有关。淹水2周,经富磷预处理而增加的Al-P组分,几乎全被转化为Fe-P。  相似文献   

10.
大豆应用土壤磷素活化剂显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正忠  韩芳  单德鑫 《大豆科学》2001,20(2):125-127
根据土壤磷素活化剂对大豆显效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提高土壤无机磷总量,减少磷肥用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目前开发活化土壤固定磷素资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含量和分布是土壤形成过程表现出来的一种化学性质。海南岛热带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分级的研究结果表明。(1) 海南岛早地土壤无机磷总量受到成土母质的深刻影响。玄武岩砖红壤无机磷总量>变质岩(云母片岩)和砂页岩砖红壤>红色石灰土>花岗岩砖红壤>浅海沉积物砖红壤和燥红土。(2) 土壤发育程度对闭蓄态磷(O—P)和非闭蓄态磷(非O—P)的相对比例的影响超过母质的作用,但非O—P的形态组成却与母质关系密切。玄武岩、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以磷酸铁盐(Fe—P)为主;花岗岩和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磷酸钙盐(Ca—P)和磷酸铝盐(Al—P)相对含量较高。(3) 一般来说,土壤表层的无机磷总量、非O—P和有效磷都高于心土层,而表层O—P含量则低于下层。发育程度高的砖红壤无机磷在剖面上的分布比幼年土均匀。(4) 海南岛各类土壤有效磷水平差异很大,其高低主要决定土壤的发育程度和土壤无机磷的形态组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砂培和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水稻利用难溶性磷酸盐(Al P和Fe P)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分泌物活化特性的关系。 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Al P和Fe P处理都显著降低了8个水稻基因型的生物量、吸磷量和植株磷浓度。在Al P或Fe P处理下,8个水稻基因型的生物量、吸磷量和植株磷浓度都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正常供磷处理和低磷处理的水稻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酸盐都具有一定的活化能力。相对而言,磷缺乏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Al P或Fe P的活化能力都要高于正常供磷处理的植株。相关性分析表明,磷缺乏植株根系分泌物对Al P或Fe P的活化能力和水稻吸收Al P或Fe P的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活化能力并不能反映水稻吸收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对于大部分基因型来说,低磷处理增加了根系苹果酸和草酸的分泌量。然而,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量与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活化能力并没有呈现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红壤茶园土壤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矿物磷为主,其中又以闭蓄态磷占多数,铁磷和铝磷与茶园生产能力有密切关系。茶园土壤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曲线(r>0.9)。土壤pH及质地对磷吸附有明显影响。磷肥施入茶园以后转化和被固定很快,开始以铝磷为主,以后逐步向铁磷和闭蓄态磷转化。土壤有机酸对防止磷固定有明显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是:草酸>混合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琥珀酸。被固定的磷及土壤原生矿物磷,在土壤游离酸,有机酸等作用下,又逐渐释放,越是高产茶园释放量越多。所以茶园土壤中的磷  相似文献   

14.
难溶性无机磷酸盐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难溶性磷(钙磷,铝磷和铁磷)与大豆根系生长的关系,以田间筛选试验为基础,采用室内砂培与水培相结合的栽培方法,分别对磷高效基因型(东农44和东大1号)和磷低效基因型(黑河13和黑河24)大豆苗期根系生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大豆利用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难溶性磷源条件下,各基因型大豆的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比对照处理均有显著增加,而根系全磷浓度、磷含量和平均半径均减小。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各处理下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大于磷低效基因型,但磷高效基因型部分性状的适应性未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5.
无机磷形态对甜菜生长和磷吸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液培和砂培法,进行了不同基因型甜菜对外源无机磷吸收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介质中有效性无机磷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各参试甜菜品种磷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且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2)参试的3个品种对生长介质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并主要体现在Ca8-P以上形态的磷;3)在缺磷和足磷条件下,各参试甜菜品种根际周围的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与品种的抗耐低磷胁迫能力关系不大,相差的pH值不足以显著增加土壤中Ca8-P以上形态磷的有效性。4)各甜菜品种须根系的长度与抗低磷胁迫指数呈高度一致性,是造成不同品种对难溶性无机磷胁迫抗耐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管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和微生物是土壤质量和健康变化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探究热区不同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南省白沙县有机茶园(organic tea plantations, OTP)和常规茶园(conventional tea plantations, CT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3C-核磁共振(13C-NMR)生物标记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来研究不同管理模式下茶园土壤中有机碳化学组分和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的变化,明确有机管理和无机管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烷基C、O-烷基C、芳香C和羧基C)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无机管理相比,有机管理显著改变了茶园土壤中养分含量。有机质(SOM)含量增加了47.86%,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增加了37.40%和100%(P<0.05)。硝态氮(NO3--N)含量显著增加了78.80%(P<0.05),总钾(TK)和速效钾(AK)含量显著降低(P<0.05)。(2)有机管理增加了茶园土壤中烷基C和O-烷基C的相对含量。同时,脂肪族C/芳香C的比值也高于无机管理茶园。(3)有机管理茶园土壤中的总磷脂脂肪酸含量(PLFAs)增加了29.70%(P<0.05),且细菌、G-和放线菌的磷脂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无机茶园(P<0.05)。(4)RDA分析表明,茶园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到土壤总氮(TN)、总钾(TK)、烷基C、O-烷基C和羧基C含量的影响(P<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碳组分中烷基C与总微生物量、真菌、放线菌和菌根真菌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O-烷基C与微生物中真菌、细菌和真菌/细菌的比值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对茶园有机管理能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脂肪化程度,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周转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