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冬季喷施烯效唑(S-3307)已成为荔枝成花诱导期"控梢促花"的重要措施,阐明S-3307对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将为其在荔枝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在荔枝成花诱导期,喷施S-3307(1 250 mg/L)和GA3(90μmol/L)后15 d,用叶绿素荧光仪对荔枝叶片的荧光特征参数和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喷施S-3307和GA3可以显著提高荔枝叶片的Fm、Fv、Fv/Fm和Fv/F0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响应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3307和GA3处理使Fv’/Fm’、q P、PCR和ETR等叶绿素特征参数增加,NPQ降低;从荔枝叶片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比率上看,S-3307和GA3处理后P和E增加、D减小,将有利于更多的能量用于光化学反应,提高光化学效率。表明在荔枝成花诱导期喷施S-3307和GA3均可提高荔枝叶片的光合能力,但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华南205二倍体木薯及其同源四倍体叶片中光系统Ⅱ(PS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采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Imaging-Pam对PSⅡ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SC205染色体加倍后,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o、ΦPSⅡ、q P和ETR均显著升高,NPQ降低,Fv/Fm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叶绿素含量及ΦPSⅡ、q P、ETR的上升表明SC205四倍体叶片PSII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强、光化学转化效率高,从而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
选用4个耐荫性有差异的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与单作比较,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幼苗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套作遮荫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套作遮荫提高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Chl(a+b)/Ca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初始荧光(Fo)、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Chla/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猝灭(NPQ)呈减小趋势。套作遮荫降低了大豆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其干物质积累量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耐荫性相对较好的材料,如贡选1号和南豆12在套作遮荫下Pn下降较少,且有着相对较高的Chlb、Car分子组成比例、Fo和Fv/Fm。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荧光特性的差异,应用调制式荧光仪PAM2000分别测定了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叶片、荚皮的荧光参数,并作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叶片、荚皮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Fv/Fo比栽培大豆小;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着光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野生大豆叶片、荚皮的qP比栽培大豆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随光强的增强,逐渐升高,野生大豆叶片、荚皮的gN大于栽培大豆;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野生大豆叶片、荚皮的ΦPS Ⅱ小于栽培大豆;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加,野生大豆叶片、荚皮的ETR小于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5.
借助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了低强度中波紫外线(UV-B,1.6kJ·m-2 ·d-1)辐射对两优培九齐穗灌浆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化、反应中心能量分配及受体侧的电子传递过程等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强度UV -B辐射下,齐穗期和灌浆期的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PSⅡ对光能的吸收和传递;PSⅡ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增多,捕获的能量及进入电子传递链的能量也相应增加,但热耗散与对照相比上升不明显;活性反应中心的数量增多;PSⅡ受体侧有效能量传递效率、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都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了叶片光合机构PSⅡ(包括供体侧和受体侧以及反应中心)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花期干旱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技术,测定开花期干旱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以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为材料,应用OS52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研究在开花期干旱胁迫下,各荧光参数的变化及用方差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旱后,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比(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降低,而电子传递速率(ETR)升高,说明光系统Ⅱ(PSⅡ)受到了伤害,使得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起光保护作用的热耗散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升高.且荧光参数之间具有相关性.花期干旱胁迫后,各参数存在基因型差异,新大豆1号在花期干旱条件下,光合机构受破坏较轻,其吸收的光能能较多的用于光化学转化能力,抗旱能力强.因此,花期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与大豆品种抗旱性有关,利用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鉴定品种抗旱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农大108为供试材料,以4个不同含硫量的Hogland营养液为硫素处理,以正常供水和30%PEG6000作为水分处理来模拟干旱胁迫,探究硫在干旱条件下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显著降低苗期玉米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片可利用的光能,对PSⅡ反应中心造成损伤,降低叶片光合能力,影响玉米苗期干物质积累。与不施硫相比,干旱下施硫4 mmol/L处理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39.71%、73.25%和47%。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ETR、φPSⅡ、q P和Fm分别增大18.71%、21.16%、45.22%、44.34%和19.65%,NPQ降低61.27%,改善了PSⅡ反应中心活性。SOD、POD和CAT酶活性分别提高26.37%、13.95%和82.20%,MDA含量降低48.63%,表明硫可以缓解叶片干旱损伤,施硫浓度在4 mmol/L有较好表现。  相似文献   

8.
缺钾胁迫对水稻光合特性及光合防御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钾敏感型品种二九丰和钾钝感型品种原丰早为材料,研究了缺钾对水稻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及光合防御机制,并对缺钾条件下的光合防御机制进行了讨论。在缺钾条件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随气孔导度(Gs)的下降而下降;光合作用的关键酶Rubisco含量降低,而抗氧化酶系统的关键酶SOD活性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表明,随着钾胁迫时间的延长,缺钾水稻叶片中的 Fv/Fm、ФPSⅡ、qP及ETR均显著下降,说明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缺钾也降低了水稻叶片的光饱和点,PSⅡ吸收的光能超过了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光能。缺钾叶片NPQ显著上升,说明钾胁迫下的水稻叶片通过启动热耗散机制耗散过剩的激发能,以减轻因PSⅡ吸收过多光能而引起的光抑制和光氧化从而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从品种间的差异来看,原丰早在缺钾条件下,由于仍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抗光抑制能力,因此对缺钾有更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9.
氮素对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氮素对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光合能量利用的影响,测定和分析了旱地和水地小麦品种在3个氮素水平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小麦幼苗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都呈上升趋势,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则呈下降趋势;但旱地品种叶片荧光参数对氮素更敏感,旱地品种小麦幼苗叶片的Fm、Fv、 Fv/Fm、Fv/Fo和qN均高于水地品种,qP低于水地品种.旱地和水地品种在不同氮素处理下各叶位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不同,光合能量利用随叶位的降低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
干旱对玉米自交系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郑58(抗旱性强)和丹340(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中度干旱和正常灌水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玉米自交系苗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叶片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玉米自交系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荧光(Fm)、原初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均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下降;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均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升高。与丹340相比,郑58的Fm、Fv/Fm、Fv/F0、Fv’/Fm’降幅均相对较小。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郑58的Fm、Fv/Fm、Fv/F0、Fv’/Fm’、ΦPSⅡ和q P均高于丹340。与丹340相比,干旱胁迫下,郑58光系统Ⅱ具有较高的光能转化和利用效率、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和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通过调节碳同化能力和激发能利用效率,有效地耗散过剩光能减轻光抑制,保护光合机构,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光系统Ⅱ中Fm、Fv/Fm和Fv/F0可以用来鉴定玉米自交系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干旱及复水对油菜苗期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西藏当地推广的油菜代表品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年河1号、白菜型油菜(Brasscia rapa L.)青油17号和甘蓝型油菜(Brasscia napus L.)藏油5号为材料,设置持续干旱1周和2周的2个干旱处理及干旱后复水1周、2周、3周的3个时期,研究苗期干旱及复水对油菜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造成油菜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下降,且随干旱时间延长而降低。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时荧光产量(Fm)、最小荧光(Fo)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升高。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相对变化小,下降不显著。(2)干旱后复水1~2周时,油菜气体交换参数较前期干旱处理均有升高,复水2周后升高幅度大于1周,尤其是干旱2周处理后复水时参数值大幅度升高;复水3周时,油菜气体交换参数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3)干旱后复水1~2周时,油菜PSⅡ、ETR、qP值较对照均有升高,复水1周后较2周后的升高幅度大,尤其是干旱2周处理后复水时,它们的升高幅度大于干旱1周处理后复水的情形;Fm、Fo较对照仍有升高,复水3周各荧光参数值下降。复水后Fv/Fm、Fv/Fo值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氯对烤烟农艺性状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5为材料,研究不同供氯水平对烤烟生长、相对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氯对烤烟农艺性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两个品种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均在旺长期最高,且各时期在低氯水平(0~40 kg/hm^2)下,相对叶绿素含量较高。供氯水平在20~60 kg/hm^2范围内,随供氯水平提高,最小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NPQ)不断增加,实际光合速率(Y[Ⅱ])、潜在光合速率(Fv/Fm)不断降低,PSⅡ反应中心关闭程度(1-q P)呈先降后增趋势。供氯水平在80~100 kg/hm^2,NPQ趋于平缓,1-q P持续增加。这表示在低氯水平(0~40 kg/hm^2)下光合器官功能旺盛,而高氯水平(60~100 kg/hm^2)则产生胁迫造成光系统Ⅱ的破坏。因此,低氯水平(0~40 kg/hm^2)较适宜烤烟的生长。试验中两烤烟品种均在供氯水平20~40kg/hm^2时,有利于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提高烟叶的光合特性,使烤后烟叶氯含量在优质烟叶生产的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硅氮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氮肥和硅肥用量对水稻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及氮硅配施调控水稻光合作用的内在生理基础。以超级稻品种广两优476为供试材料,采用2个氮肥水平、3个硅肥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氮硅互作对水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硅肥均能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氮水平下高硅肥处理光合作用最强,高氮水平下中硅肥处理光合作用最强,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水稻叶片降低非辐射能量耗散,将更多的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低氮水平下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提高水稻叶片光合性能,但在高氮条件下,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表现为先减后增,而PSⅡ潜在活性(Fv/F0)、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表现为先增后减,表明硅肥过量会导致水稻光化学效率下降。硅氮互作对水稻光合生理指标影响显著,低氮水平下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水稻叶片光合性能,高氮水平下适宜的硅肥用量为37.5 kg/hm2,此时水稻叶片光能利用效率最高,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可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对茶树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龙井43为材料,高温(43℃)处理48βh后,分别用调制荧光成像系统和双通道荧光仪分析其受胁迫的状态和光合系统的受损情况。结果表明,受到高温胁迫后:茶树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热害症状;茶树叶片的光合速率持续下降,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以及RuBP的最大再生速率(Jmax)显著降低;Fv/Fm、Y(II)和Y(I)迅速降低,Y(NO)和Y(NA)上升,说明光系统II和光系统I的结构在高温胁迫下受到了伤害;茶树的ΦPSⅡ、ETR(II)和ETR(I)均显著下降,表明电子传递受到严重破坏;光系统I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较高,抗强光损伤能力在高温胁迫下变强,而光系统II易受到高温伤害,抗强光损伤能力在高温胁迫下变弱。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低温胁迫下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抗低温性为金玉5>兴垦3>吉单198,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品种叶片电导率和初始荧光(F0)上升,Fv/Fm、Fv/F0、NPQ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低温胁迫使叶绿素所吸收的光能被用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减少,玉米叶光系统Ⅱ(PSⅡ)活性中心受损。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质对红茶萎凋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光质萎凋在茶叶加工中的优越性,试验采用快速、灵敏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来反映红茶光质萎凋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萎凋0~8 h,各处理萎凋叶的NPQ、Y(NPQ)先升后降,Y(Ⅱ)、qP先降后升,表现出较强的逆境耐受能力,使萎凋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稳定;8 h后,各处理萎凋叶的NPQ、Y(Ⅱ)、ETR、qP逐步降低,Y(NO)逐步升高,表示逆境耐受能力逐步减弱,导致叶片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升高;萎凋结束时,对照样的NPQ、Y(NPQ)、Y(NO)、Fv/Fm、Fv/Fo最低分别为1.874、0.508、0.267、0.723、2.626,其逆境耐受能力弱;蓝光处理萎凋叶的NPQ、Y(NPQ)最高分别为2.120、0.567,逆境耐受能力强;红光和黄光处理萎凋叶的逆境耐受能力居中,黄光萎凋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58%;氨基酸含量与Fm、NPQ呈显著负相关,与Fv/Fm呈极显著负相关,与Y(NO)呈极显著正相关;黄光处理的红茶感官品质得分最高,为91分,对照样最低,为85分。  相似文献   

17.
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2个水稻品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淹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表明光合速率下降受叶绿素含量和气孔的双重影响;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Fv/Fm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减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降低,从而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显著低于淹灌栽培;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高于淹灌栽培,说明滴灌栽培水稻植株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主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适应干旱胁迫。膜下滴灌栽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导致最终减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入侵植物对高温强光照天气的光适应性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在高温强光照下,比较研究假臭草和小飞蓬2种入侵植物叶绿素参数日变化特征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高温强光照下,小飞蓬叶片荧光参数ETRmax、Fv/Fm和φPSⅡ呈双峰型曲线,假臭草呈单峰型;但小飞蓬ETRmax值、IK和φPSⅡ全天平均值高于假臭草,即小飞蓬叶片维持较高水平的电子传递速率,增加了光能利用率。 (2)2种入侵植物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减小,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增加,即分配在热耗散的光能量均增高。(3)小飞蓬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b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假臭草。假臭草和小飞蓬在高温强光照环境下均能有效地维持光合系统正常运转,但小飞蓬的光合效率和对高温强光照环境下耐受能力比假臭草强。以上研究均证明小飞蓬比假臭草入侵时间长,分布广,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