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IPM发展的历史回顾 对于有害生物,人类已经提出了10多种防治策略,如综合防治(IC)、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有害生物总体治理(TPM)、有害生物区域治理(APM)、有害生物合理治理(RPM)、有害生物生态管理(EPM)、强化生物因子的综合冶理(Bio-IPM)、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有害生物学治理(EBPM)、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SPM)、植物医学(Phystomedicine)和森林健康(Forest Health)等.在这些防治策略中,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的影响最大,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客观的角度 ,审视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PM)现状 ,分析了IPM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局限性 ,并评述了IPM的基本思想、IPM与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与IPM的发展及IPM与其他几个有害生物管理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作为防治有害生物(包括病、虫、杂草等)的策略己被广泛采用,本书反映了IPM在西欧的发展现状.前7章阐述了IPM的原理和技术,后7章则综述了在西欧各类作物和不同生态背景下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研究和实施的现状.各章内容如下:1.预报与监测;2.栽培措施,植物的感病(虫)性与抗病(虫)性;3.栽培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4.
    应用工程学、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结合苹果园实际,通过比较、推理和演绎研究苹果IPM生态工程中人的理念定位与工程策略.从IPM历程与我国植保发展对比得出,"IPM"与"综合治理"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与有害生物关系的还原性衡量,故"IPM"是"有害生物管理".再基于该系统的单向依赖性、复杂性和多主体性,使作为系统主体之一的人,必须运用其能动性探索系统内规律以增加抑制控制能力.同时得出,该系统的复杂性机制是因各有害生物种的适应性、种性扩张和对资源最大化利用所致.说明管理应当依赖于对系统机理的充分了解和动态把握.最后根据工程特点,认为实施策略分为总体、运行和操作三个层次,并制定了"探索机理,适应性管理"的工程方针.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IPM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我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实施的各种问题,如农户对IPM技术的需求、IPM推广服务体系、IPM应用基础理论及技术研究、农药市场和社会环境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IPM不仅是一个应用生物学、生态学问题,其实施过程涉及社会各相关领域,为了全面推进IPM在生产中的应用,必须进一步加强IPM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开发符合IPM要求的新技术,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药生产、销售与使用的管理,创造有利于IPM实施的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在IPM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转基因和微生物重组技术的一系列突破,开拓了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技术的新领域和新途径.文章对转基因技术在抗有害生物基因工程育种、新一代微生物农药开发、天敌的转基因增效策略和有害生物转基因遗传防治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论世界持续农业(SA)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了世界持续农业(SA)的基本内容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新概念及传统农业向持续农业转变的主要限制和对策。阐述了IPM在未来持续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前美国植保研究的主流仍然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即IPM)。这个概念从提出来到现在已有20年了。IPM不是防治方法,而是一种哲理、概念。即把有害生物的防治建立在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美国政府曾为实施IPM体系的赫法克(Huffaker)计划进行大量投资,这些年来在应用和推广个人计算机化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9.
收入因素对农户采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分析认为,在既定收入水平上,农户的风险态度影响农户的IPM采纳行为,而不同类型的风险规避类型又改变收入因素影响农户采纳IPM技术的方向和显著性.因此,对农户采纳IPM技术行为的研究应建立在对农户风险态度的考察基础之上,通过路径分析以便更好地探寻其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农林害虫治理策略的层次观与相生植保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明确与肯定,"可持续"概念已被引入到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层次.目前,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农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和害虫可持续控制的要求,张真、周淑芷提出害虫的综合管理(IPM)必须向害虫的生态管理(EPM)发展.骆有庆等在详细分析了害虫的综合防治(IC)、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有害生物总体治理(TPM)、有害生物区域治理(APM)、有害生物合理治理(RPM)、有害生物生态控制(EPM)等概念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森林有害生物特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特点,提出了森林有害生物持续控制(SPMF)的概念.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程度的逐步提高,农林有害生物的科学控制策略也逐步完善和改进.本文浅谈一下适合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害虫防治策略与未来植物保护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南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普云 《世界农业》2000,(11):34-37
美国南部区域应用的 IPM技术措施多种多样,包括了从利用山羊放牧来防治杂草的简单措施,到利用最复杂的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措施。其突出特点是: (1)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强调控制其发生的环境条件; (2)加强农作物病虫的防治决策; (3)采取局部施药措施,特别是杂草和土传病害,通过田间的 GIS分析来局部施药。 一、以环境保护为 目标的 IPM项目   在美国的每个州, IPM项目都强调使用标准的喷雾器械,避免使用大量不必要的农药。佛罗里达州举办了 IPM培训班,培训公园和风景区的管理人员,据统计,自在各个公园及风景区实施 IPM项目…  相似文献   

12.
该项技术是在以旱育稀植为主体的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应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技术,并进行良种、施肥、灌溉等方面的技术配套,形成的优质无公害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城镇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组成、目标、主要内容及技术应用体系进行概括和阐述,以对我国城镇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IPM理念,从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4个方面阐述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念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应用IPM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残留超标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障碍因素,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介绍了综合应用农艺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有害生物监控技术,优选化学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健壮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繁衍的良性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的IPM技术.  相似文献   

16.
郭良芝 《农业与技术》2004,24(2):42-44,63
本文论述了农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青海省农田草害治理、小麦病虫害防治实施IPM取得的成效.并对加强我省农田有害生物治理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森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植物检疫决策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保护生态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促进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历史,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主要包括的内容、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介绍了国际及国内目前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其主要的进展.强调了在我国进行森林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了我国森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森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PRA)是植物检疫决策工作的重要环节 ,对保护生态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促进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历史 ,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主要包括的内容、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介绍了国际及国内目前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其主要的进展 .强调了在我国进行森林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并着重分析了我国森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日新月异,农业生态系统的改变越来越快,植物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持续农业一样,一般认为持续植保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策略的延伸和发展,正如Zadoks(1993)指出,IPM是走向持续植保(SCP)的第一步,而IPM是从生态学和  相似文献   

20.
农民田间学校模式的特点和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以来,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FFS)模式在水稻、棉花、蔬菜、茶叶、果树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技术发展中成绩斐然,其应用使农民长期受益,并特别能体现以人为本、和谐社区、保护环境、农业增收的时代要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