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长期定位监测点人工封育草原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了计量.结果表明:核心区内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阿尔泰狗哇花,达0.81,边缘区和外围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都是丝叶山苦荬,分别为0.77和0.83.对生态位重叠度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封育措施下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量。结果表明,封育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老封育区内阿尔泰狗哇花、刺沙蓬、隐子草和狗尾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该区的优势种;新封育区和对照区都是黑沙蒿和丝叶山苦荬的生态位宽度最大。生态位重叠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人工封育草原2009年及2010年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结果表明:丝叶山苦荬生态位宽度在两年中均最大,分别为0.557、0.530,是人工封育区的优势种.此外,两年间封育区其它优势种也基本相同,分别为阿尔泰狗娃花、黑沙蒿、苦豆...  相似文献   

4.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岷江干旱河谷20种主要灌木种群在土壤水分、全N、速效P、速效K和pH 5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小花滇紫草、三花莸、白刺花、多花胡枝子、马鞍羊蹄甲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维持岷江干旱河谷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种群在各个资源维上的宽度值不同,说明对不同的资源利用能力不尽相同,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生态适应性亦不同.各个资源维上所有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的大小依次为pH全N土壤水分速效K速效P.由此看出,物种对速效P和速效K的利用能力低于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同属种群间的重叠值较低.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但并非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其重叠值也就小.灌木种群生态位的研究可用于指导岷江干旱河谷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5.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及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海大通县不同人工林配置林下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和样地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人工林(白桦纯林、青海云杉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同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生态位宽度广的物种,如问荆、珠芽蓼、东方草莓等,往往构成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优势种;混交林草本群落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最大,分别为0.605和0.612,相对于阔叶林和针叶林,其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和发育;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但这并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可能由于斑块的存在,导致一些林分中较窄的生态位宽度也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结论】不同人工林,由于环境异质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复杂性,造就了植物群落内部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测度方法,分别从群落梯度和3个单一环境因子(土壤水分、盐分、酸碱度)对构成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的10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白刺、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较宽,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利用资源充分,而盐穗木、盐节木和红砂的生态位较窄,生长范围狭小,其余主要物种介于两者之间;②根据生态宽度可以把10个主要植物种划分成4类;③所测度的物种在土壤水分维上的生态位重叠都较大,而在盐分和酸碱度维上则表现出了较大的分异.  相似文献   

7.
封育对半干旱区沙化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宁夏盐池封育5、10、20年及未封育(对照)的沙化草地,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封育年限沙化草地群落中种群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围封年限研究区群落组成均以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为主,而未封育区以1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而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却均出现在低生态位宽度物种之间,说明研究区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相关关系。封育5、10 年区通过围栏封育促进植被恢复效果明显,而封育20 年区群落数量特征值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土壤结皮的影响密切相关。结皮试验表明,结皮盖度分别与植被盖度、土壤入渗深度呈显著负相关性,封育20 年区结皮盖度、厚度远高于其他封育年限区,生物结皮的存在不仅阻碍外部有效降水入渗,也阻碍内部土壤水分向深层渗透,这使得适应干旱环境的深根系半灌木植物生长稀疏,而促进浅根系沙生植物占据较大的生存空间;生物结皮与其周边植物争水争肥,相互争夺生存空间,同时致密的生物结皮不利于出苗,从而抑制植物生长。长期的竞争排除等生态过程作用使得种群之间演替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生态位分离,群落结构特征出现波动,建议适当人为干扰以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8.
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了运城盐湖的13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芦苇和盐地碱蓬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分别为0.533和0.529;罗布麻和狗芽根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分别为0.025和0.013。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与其它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则相反,甚至没有重叠。生态位较宽的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也可能较小,如缘毛牛皮消与二色补血草间(0.025);生态位宽度较窄的物种间也可能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如枸杞和苦苣菜(0.401)。  相似文献   

9.
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林植物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Shannon-Weaver指数和Petraitis指数,研究了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林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包括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侧柏林36个优势种中,乔木中侧柏生态位宽度最大(3.56)、白皮松次之(3.12);灌木中荆条生态位宽度最大(3.43),黄刺玫(3.09)和多花胡枝子次之(3.09); 草本中披针苔草和山蒿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分别为3.39、3.03),主要是由于这些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生态位宽度与物种分布频数呈正相关(r=0.941, P<0.01), 这说明物种的分布范围越广,它的生态适应性越强,因而生态位就越宽。36个优势种群并不存在完全普遍重叠,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异质性较大和物种之间的生态互补性所致。在36个优势种中,表现出生态位重叠的有1099个种对,占总种对数的87.22%。侧柏与大多数种的重叠值较小,这意味着与其他种相比,在对资源利用的竞争中侧柏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对群落的适应性要优于其他植物。   相似文献   

10.
甘蓝田主要害虫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甘蓝田不同时期4种优势害虫的数量,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指数对4种害虫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的宽度、重叠度和相似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蚜虫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小,小菜蛾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蚜虫对小菜蛾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和小菜蛾对菜粉蝶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氮素添加对退化草原、优势种生态位与种间关联度的影响,为退化草原的管理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退化草原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物种间关联性、物种生态位及生态位重叠,研究不同浓度的氮素添加对退化草原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低、中水平氮素添加群落中羊草与多根葱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羊草、针茅生态位宽度逐渐变大,多根葱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结论]在群落的恢复过程中,氮素添加提高了羊草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金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62-3363,3688
[目的]探讨草地退化过程中群落主要植物生态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省乌兰县不同退化程度的紫花针茅型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不同退化程度对天然草地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影响。[结果]随着天然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总生态位宽度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位重叠值略有减少。[结论]生态建设项目对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重叠指数对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的10个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及生态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揭示了各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及其生态适应性.得出了:(1)研究区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BL:大小依次为锐齿栎、红果钓樟、椴树、椋子木、华山松、鹅耳枥、四照花、白桦、漆树、元宝槭.BSW值顺序则为锐齿栎、椴树、红果钓樟、鹅耳枥、椋子木、华山松、漆树、四照花、白桦、元宝槭.(2)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4的共有12对,占26.67%,说明生态位重叠的程度不是很高,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发生在鹅耳枥和元宝槭间,为0.736 3.(3)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于0.5的只有2对,表明群落内物种对资源利用相似性程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14.
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71  
许多学者都试图给生态位下定义 ,但最具代表性的当推Grinnell、Elton和Hutchinson分别给出的“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定义 ;生态位测度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位体积及生态位维数等 ,其中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是描述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以及物种生态位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该文列举并分析了每一个测度公式的优缺点 ,进而优选出适合森林群落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指出利用性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生态位重叠 ,但重叠并不一定导致竞争 ,竞争是在资源供应不足且生态位重叠条件下形成的 .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聚类将戴云山黄山松群落29个调查样地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采用Levins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指数和Petraitis普遍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多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在总群落中,黄山松生态位最宽,在群落中地位高,分布范围广;亮叶水青冈生态位最窄,与黄山松形成共建群落;总群落物种生态位宽度比各群丛大。各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偏低,91.78%种对生态位重叠值在0-0.5之间波动。群丛Ⅶ的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群丛Ⅷ与群丛Ⅶ相似,说明该2群丛各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共性较强;而群丛Ⅱ普遍生态位重叠值最小,群落中各物种资源利用共性最差,优势种的优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徐州市次生林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其主要乔灌木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中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的生态位宽度较广,分别达到0.7625,0.4935和0.4184;灌木层中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刺槐的生态位宽度较广,分别达到0.7358和0.5271;群落中黄连木与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侧柏与黄连木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侧柏在灌木层中几乎没有出现幼树,但由于它们在乔木层中的生态位较广且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所以侧柏、刺槐与构树仍将是该区荒山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7.
百户湾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空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百户湾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优势种群在坡向和海拔梯度上的平均生态位宽度为0.22-2.13和0.22-2.00。石栎(Lithocarpus glabe)、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 chinensis)、短柄木包(Querc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而珙桐(Davidia involucarta)、弯尖杜鹃(Rhodendron youngae)生态位宽度较小。各优势种群对地上垂直空间的利用是互补的,但生态位重叠较大,存在明显的空间竞争。调查发现,它们竞争的主要层次是5-15 m的垂直空间范围。第1期艾训儒百户湾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空间生态位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沙漠化过程中,不同沙漠化阶段共有种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沙漠化防治中植被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采用植被动态学中群落的空间序列方法,以植被盖度为依据,将沙漠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非沙漠化、潜在沙漠化、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在每个阶段选取3个1 m×1 m的样方,采集沙漠化共有种植物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的叶片,分析不同沙漠化阶段共有种植物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沙漠化过程中,共有种植物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各异,表现出不同的沙漠化适应性。其中,本氏针茅和糙隐子草SOD、CAT和POD活性变化幅度较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达乌里胡枝子SOD和POD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POD活性变化幅度较SOD小,CAT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油蒿和牛心朴子SOD、CAT、POD活性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表明这3种酶在协同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膜系统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本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叶片抗氧化酶对沙漠化过程反应敏感,这2种植物抗逆性较弱;SOD在达乌里胡枝子抗性机理形成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油蒿和牛心朴子叶片中的3种抗氧化酶在保护植物膜系统方面能协同作用,故这2种植物沙漠化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