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糖是从茶叶提取出来的植物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些年已发展成为茶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茶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TPS)是茶叶中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溶性复合多糖总称,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其降血糖和防治糖尿病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对近年来茶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下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从酶工程技术的研究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该技术在茶叶深加工领域的应用,包括茶黄素、茶氨酸、儿茶素衍生物等茶叶天然产物的合成;茶多酚、茶多糖等天然产物的提取;速溶茶的加工和茶饮料的澄清、保香增香等方面,并对其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4.
乙醇预处理茶叶后,再通过水提可实现高茶多糖提取物的制备.以安溪铁观音为原料,以茶多糖、茶多酚、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浸出物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预提取茶叶中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正交试验分析发现,温度为醇提茶叶的最显著因素,乙醇浓度次之,而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最小.乙醇预处理茶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A1 B2 C2 D1,即乙醇浓度65%、料液比1:25、温度55℃、提取时间20 min,该工艺实施后可再通过水提制得更高含量的茶多糖,为其进一步应用开展及工业化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在国际上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状况反映一个国家生物高科技发展的水平,采用当代生物高科技手段从粗老茶和茶叶副产品中提取茶多糖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希望和保障。茶多糖将为世界人民健康长寿造福。1茶多糖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希望和保障1.1廿一世纪是多糖世纪健康长寿必须从多糖研究着手人类正迈向生物学世纪,在生物学领域中多糖的研究异军突起,引起生物学家、医药学家、化学家的普遍关注。科学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6.
郭丽 《福建茶叶》2003,(4):23-24
近年来,茶叶中的有效成分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茶多酚、咖啡碱和茶叶多糖,这不仅与它们的药用价值有关,还和粗老茶叶存在的广泛性及其销售的劣势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不论是何茶类,夏茶、暑茶或中低档茶的品质都较差。因此,对于这部分茶的消费必须另辟新径。在我国和日本民间,有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并且茶叶愈粗老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愈好。日本的清水岑夫[1]研究发现,茶叶中具有降血糖效果的成分是茶多糖。茶叶中的多糖含量是随茶叶原料的粗老度而增加的[2],也就是说,茶叶越粗老,多糖的含量越高;茶叶多糖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7.
茶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类是自然界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多糖及糖复合物分布广泛,功能多种多样,它们参与了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茶多糖(TPS)能降血糖、防治糖尿病,还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抗凝血、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有常饮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一般随茶叶原料的老化,茶多糖含量增加,乌龙茶中茶多糖含量为2.63%±0.27%,约是红茶的31倍和绿茶的17倍。红茶一级的茶多糖含量为0.40%±0.10%,到了六级可达0.85%±0.10%。绿茶一级的茶多糖含量为0.81%±0.11%,六级达到1.41%±0.06%。本文对茶多糖的提取、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8.
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软饮料,其中滋味醇浓且茶乳酪少的茶饮是最受青睐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生物酶应用于茶叶提取中,有利于茶叶细胞壁的浸渍、蛋白质的水解和茶乳酪的转溶,增加茶叶中茶多酚、茶黄素和氨基酸等的得率,改善茶叶色、香、味等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和蛋白酶等生物水解酶,并对这些酶在茶叶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复合酶系在茶叶提取加工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茶多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糖是茶叶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大分子。本文从茶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茶多糖结构与结构修饰的研究、茶多糖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和茶多糖产品的开发利用这四个方面综述了2006年以来茶多糖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茶多糖研究现状与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软饮料,其中滋味醇浓H.茶乳酪少的茶饮是最受青睐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生物酶应用于茶叶提取中,有利于茶叶细胞壁的浸渍、蛋白质的水解和茶乳酪的转溶,增加茶叶中茶多酚、茶黄素和氨基酸等的得率,改善茶叶色、香、味等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和蛋白酶等生物水解酶,并对这些酶在茶叶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复合酶系在茶叶提取加工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茶多糖化学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近年的研究发现茶叶多糖有多种生理作用,非常具有开发前景。它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降血压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用于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辅助治疗。本文就茶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纯度测定、分子量测定、化学组成、生理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及茶多糖为材料,比较了酸浸提、沸水浸提和碱熔灰化前处理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茶叶还是茶多糖,碱熔灰化处理所测氟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酸浸提和沸水浸提法(P<0.01)。茶叶水浸提法氟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酸浸提法(P<0.05,P<0.01)。对碱熔灰化-氟离子电极法进行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茶叶和多糖中氟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1.07%~94.40%和83.04%~90.32%,而RSD分别为1.44%~2.54%和0.68%~1.03%,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检测结果可靠,更能真实反映茶叶及茶多糖的氟含量,适宜于茶叶及茶提取物全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用石油醚和95%乙醇分别浸提山苦茶叶,以去除其中脂溶性成分和单糖、低聚糖、苷类等杂质,再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分离山苦茶多糖,最后采用Sevag试剂法和蛋白酶酶解法去除茶多糖中的蛋白质。以葡萄糖为标准,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山苦茶多糖含量。考察了乙醇浓度对山苦茶多糖沉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evag试剂法和蛋白酶酶解法相结合去除蛋白质效果较好。采用80%乙醇浓度沉淀山苦茶多糖效果最佳,测定波长为604 nm,山苦茶中多糖含量为1.012%,方法回收率96.7%,RSD为2.45%,多糖提取液4 h内显色稳定。该试验方法测定茶多糖准确快速,显色稳定且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法提取普洱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得率,试验以水为溶剂,采用超声波法从普洱茶中提取茶多糖。考察了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固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普洱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超声波处理时间20min,固液比1:20,提取次数3次。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檀香"红茶"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檀香红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提出了一种檀香茶多糖的提取方式;研究了物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方式对檀香茶多糖提取的影响。测定檀香茶多糖的中性糖的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檀香"红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茶多糖的制备技术,包括提取技术和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多种制备技术进行了分析。茶多糖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的搭配组合还需优化,绿色环保与低耗能、低成本是茶多糖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茶多糖生物活性及提取纯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多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聚合体,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抗凝血、抗血栓、耐缺氧、抗紫外线、杭X射线辐射等一系列特殊保健功能。本文综述了茶多糖的组成、结构、多种特殊功能和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茶梗开发应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月 《福建茶叶》2010,32(12):35-36
本文针对每年茶叶副产物——茶梗等,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丢弃,而进行茶叶及其副产品的深度研发,变废为宝,提出茶梗的综合利用,实现茶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茶梗中γ—氨基丁酸、茶多糖、木质纤维素的提取,是我国茶叶深加工中科技含量较高水平,使茶叶及其废弃物有效地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9,31(1):46-47
3类茶中水溶性多糖及蛋白质含量分析;茶多酚脂质体的制备;微波/光波辅助提取茶皂素的研究;普洱茶香气成分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富硒绿茶硒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压榨茶叶籽毛油磷酸水化脱胶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低档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8  
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茶多糖,分离提取和精制纯化的方法对其含量及生理活性有一定影响。理化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一种酸性糖蛋白,以丙酮为溶剂沉淀分离得到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作用最佳,而且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茶多糖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模型小白鼠的血糖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茶多糖在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浓度的同时,使肝糖原大量增加,表明茶多糖在对糖代谢方面具有与胰岛素相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