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新型药剂及掌握其适宜施用量,以常规药剂25%吡蚜酮WP、60%烯啶虫胺SG为对照药剂,开展了新型杀虫剂50%氟啶虫酰胺WDG和40%吡蚜·呋虫胺WG防治稻飞虱的田间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40%吡蚜·呋虫胺WG 20 g和50%氟啶虫酰胺WDG 10 g对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用40%吡蚜·呋虫胺WG 20 g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强,用药后3 d即可达到控制稻飞虱为害的效果,药效可维持15 d以上。  相似文献   

2.
呋虫胺等几种新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与黑尾叶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呋虫胺等几种新药剂对稻田稻飞虱与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80%烯啶·吡蚜酮WDG 1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240 g/hm2+50%吡蚜酮WP 225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居前2位,在药后9~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80.08%~96.23%;20%呋虫胺WDG 300~4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300 g/hm2、50%吡蚜酮150 g/hm2+20%呋虫胺WDG 300 g/hm2对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较佳,在药后15~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94.54%~100%。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呋虫胺等几种新药剂对稻田稻飞虱与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80%烯啶·吡蚜酮WDG 1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240 g/hm2+50%吡蚜酮WP 225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居前2位,在药后9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80.08%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80.08%96.23%;20%呋虫胺WDG 30096.23%;20%呋虫胺WDG 3004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300 g/hm2、50%吡蚜酮150 g/hm2+20%呋虫胺WDG 300 g/hm2对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较佳,在药后15450 g/hm2、30%烯啶虫胺WDG 300 g/hm2、50%吡蚜酮150 g/hm2+20%呋虫胺WDG 300 g/hm2对黑尾叶蝉的防治效果较佳,在药后15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94.54%28 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94.54%100%。  相似文献   

4.
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呋虫胺是日本三井公司研发的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强、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明确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的防效、对蜘蛛等天敌和水稻的安全性,本试验选用不同剂量呋虫胺对单季稻稻飞虱进行防治,并以吡蚜酮、醚菊酯作为对照药剂,比较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呋虫胺防效好,持效期长,与吡蚜酮相当,不同剂量间无明显差异,对天敌和水稻安全性好,可作为吡蚜酮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150g/hm2、225g/hm2、300g/hm2、450g/hm2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g/hm2等6种不同剂量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不同剂量和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其中以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300g/hm2防治效果最佳,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和延缓吡蚜酮抗药性产生的复配药剂,本研究选取4种吡蚜酮复配剂进行试验。以57%噻虫·吡蚜酮WDG、30%吡蚜·噻虫胺SC、35%噻虫·吡蚜酮WDG、70%吡蚜·呋虫胺WDG为试验药剂,以25%吡蚜酮SC为对照药剂,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稻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施药,于药后3、7、14、21天调查稻飞虱及蜘蛛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4种吡蚜酮复配药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控制效果,药后3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9%以上,药后14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仍在98%以上,药后21天,35%噻虫·吡蚜酮WDG防治效果为86.26%,其他3种药剂防治效果仍在90%以上。4种药剂对蜘蛛杀伤力不明显,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4种吡蚜酮复配剂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评价20%呋虫胺悬浮剂等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0%呋虫胺悬浮剂等药剂控制稻飞虱的效果。20%呋虫SC 20~30ml/667m~2、50%吡蚜酮WG 20ml/667m~2、50%吡蚜酮WP 20ml/667m~2、对稻飞虱均有较好防效,且3种药剂的持效性相当。为20%呋虫胺SC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可在生产中与吡蚜酮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药剂对稻飞虱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0%吡蚜·速灭威可湿性粉持效期长,对水稻防效好,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粉剂和25%吡蚜酮·噻虫嗪可湿性粉剂速效性好,均可在稻飞虱防治中推广使用,适宜用量应根据田间虫量选择。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是宁乡市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化学防治目前仍然是防治稻飞虱最常用的方法。为了掌握常用化学农药对田间稻飞虱的相对防效,延缓和避免稻飞虱对常用农药产生抗药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目前市场上几种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呋虫胺、烯啶虫胺、毒死蜱、敌敌畏和吡蚜酮对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和氟啶虫酰胺对稻飞虱的持效性较好;而呋虫胺和吡蚜酮对稻飞虱既有较强的速效性又有较好的持效性,值得在宁乡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12种常用水稻稻飞虱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目前使用较多的12种水稻稻飞虱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参试的12种防治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 d对水稻稻飞虱防效在86.11%~93.22%,其中10%烯啶虫胺水剂、5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80%吡蚜酮·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对稻飞虱药后3 d防效均在80%以上,药后14 d防效在90%以上。[结论]10%烯啶虫胺水剂、5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80%吡蚜酮·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噻虫嗪、吡虫啉、吡蚜.噻嗪酮等7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最佳药剂,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50%吡蚜·噻嗪酮水分散粒剂150g/hm2和25%噻嗪·仲丁威乳油280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居前2位,在药后7-14d,它们的校正防效达91.96%-95.78%,对稻飞虱的防效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次速效性较好有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参试的各药剂品种对稻飞虱都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50%吡蚜·噻嗪酮水分散粒剂和25%噻嗪.仲丁威乳油的处理防治效果更为突出,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在防控稻飞虱中交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和储备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的优良药剂,于2016年开展了63%噻嗪·呋虫胺WDG对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3%噻嗪·呋虫胺WDG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667m~2施药量为10、15、20g,药后3d、7d、14d、30d的校正防效为60.3%~99%,且持效期长。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3.
氟啶虫胺腈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50 m L·hm-2药后14,3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4.0%和91.1%,与对照药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粒剂250.5 g·hm-2,80%烯啶·吡蚜酮可湿性粒剂178.5 g·hm-2的防效相当,表现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防治水稻稻飞虱和小麦蚜虫的药剂,采用共毒系数法确定吡蚜酮磺酸盐和呋虫胺的最佳配比,筛选助剂体系获得25%吡蚜酮磺酸盐·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最优配方,并考察制剂对水稻稻飞虱及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最优配方为:吡蚜酮磺酸盐12.5%、呋虫胺12.5%、农乳601#8%、T-809%、SP SC-3 5%、改性土4%,油酸甲酯补足至100%。田间药效试验显示,25%吡蚜酮磺酸盐·呋虫胺OD对稻飞虱及小麦蚜虫的速效性、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25%吡蚜酮磺酸盐·呋虫胺OD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要求,对水稻稻飞虱及小麦蚜虫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单季稻稻飞虱发生规律与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空白对照区稻飞虱定期调查,研究单季稻稻飞虱发生消长规律,并选用呋虫胺、吡蚜酮、醚菊酯等对稻飞虱进行防治,比较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月底(单季稻破口前)稻飞虱数量开始迅猛增加,是防控的关键时期。呋虫胺对稻飞虱防效好,持效期长,可作为吡蚜酮的轮换药剂,醚菊酯对稻飞虱防效差。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探讨了20%呋虫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2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好,用量95g/hm2药后3~7d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WG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WG与吡蚜酮WP防治水稻田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WG防治水稻田稻飞虱具有速效性快,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在稻飞虱虫量达20头/丛,若虫处于2~3龄高峰期时,施用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WG 135 g/hm2防治稻飞虱,药后1、3、7、14 d调查,防效分别达42.85%、64.24%、85.55%和90.58%,防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在连云港东辛农场用不同药剂及其组合进行对稻田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25%吡蚜酮、40%毒死蜱+25%呋虫胺速效性、持效性好,适用于发生量大、虫情复杂的环境;70%吡蚜·呋虫胺速效性不佳,但持效性好,最终防效好,60%烯啶·吡蚜酮在药后2、7、15 d防效一直处于中上游位置,吡蚜酮与呋虫胺复配后的增效作用明显大于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复配;50%呋虫胺、40%呋虫胺、25%呋虫胺、60%烯啶虫胺速效性不佳,单用效果不理想;10%醚菊酯速效性好、持效期短;50%吡蚜·异丙威速效性不佳,具有一定持效性;50%丙威·噻虫胺、30%噻虫·异丙威效果不好。药后7、15 d防效表明,对低龄若虫的防效均高于其他虫态,低龄若虫期是褐飞虱防治的最佳时期。千粒重测定结果表明,对褐飞虱防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稻谷千粒重的增减。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在水稻大田内对五代灰飞虱和六(3)代白背飞虱进行了10个药剂处理的防治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但其持效期只有1~3d,吡蚜酮和烯啶虫胺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较好的持效性。在稻飞虱的若虫盛期,亩用25%吡蚜酮25g,药后21d的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50%烯啶虫胺4g,药后21d的防治效果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防治稻飞虱常用农药品种的田间实际防治效果,选用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吡虫啉10%可湿性粉5种药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与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