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正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是世界性重要的玉米病害。玉米丝黑穗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平均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达到70%~80%。使玉米产量受到很大影响。1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土壤传播系统侵染性病害。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一旦发病往往全株颗粒无收。苗期发病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有的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成鞭状。成株期病株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丝黑穗病。受害严重的植株,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它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的外观看似正常,但穗较正常穗会短一些,且基基部粗顶端尖。有时可见苞叶裂开后露出黑色的粉末,即变为黑褐色的孢  相似文献   

3.
<正>1.玉米丝黑穗病。该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病原物从玉米的芽鞘入侵,但症状经常在抽雄后得到体现。受害严重的植株,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它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的外观看似正常,但穗较正常穗会短一些,且基基部粗顶端尖。有时可见苞叶裂开后露出黑色的粉末,即变为黑褐色的孢子堆。黑龙江省是玉米丝黑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的病虫害种类是十分复杂的,各地区的病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病虫的不同带来的危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一、玉米病害1.玉米丝黑穗病。该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病原物从玉米的芽鞘入侵,但症状经常在抽雄后得到体现。受害严重的植株,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它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的外观看似正常,但穗较正常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近几年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一般发病地块病株率5%~20%,产量损失较重。1.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扭曲;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  相似文献   

6.
番茄生理性卷叶,各地普遍发生,卷叶程度差异很大。卷叶严重时,植株光合能力降低,卷叶后也易使一些果实暴露在太阳下,引起果实日烧,影响产量和品质。一、症状识别主要表现为叶片小、叶向上纵卷。卷叶轻重程度差异很大。从整株看,有的植株仅下部,或中、下部叶片卷叶;有的整株上下所有叶片均卷叶。从叶片卷叶程度看,有的叶片微向上卷,有的卷成筒状。卷叶重时,往往叶片变厚,脆而硬。卷叶  相似文献   

7.
<正>在玉米栽培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花白苗现象,其主要表现为3~5叶期叶片呈淡黄至白色,或条状失绿。在玉米拔节后,叶片中肋和叶缘之间则出现黄白失绿条斑,形成宽而白化的斑块或条带,甚至出现叶肉消失,叶片呈半透明状、似白绸或塑膜状,风吹易撕裂。也有的植株表现为植株矮化、心叶不易抽出等现象。上述的几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硼、锌、锰元素不足造成的。玉米需锌较多。锌的作用主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一种玉米新病害。2010年博兴县发现有玉米顶腐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一般发病地块病株率5%~20%,产量损失较重。一、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扭曲;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病  相似文献   

9.
顶腐病是玉米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是玉米生产的一个潜在威胁. 1危害症状 玉米苗期感染顶腐病,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逐渐发展为叶片皱缩、扭曲.拔节后,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卷拧成"牛尾状",俗称"甩鞭杆".剥开卷拧的心叶,常有蓟马、瑞典蝇幼虫在内危害.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在我地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等作物,被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的植株特征明显,即叶片叶肉被取食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或叶片呈大小不等的孔洞,剥开玉米生长点卷曲心叶可见大量害虫粪便和藏身在其中的幼虫,心叶被咬食呈破烂状。 通过试验,验证10%甲维?茚虫威SC和2.5 %高效氯氟氰菊酯EC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勤 《农村科技》2007,(8):33-34
一、玉米缺锌症状 首先出现于新梢叶,中度至严重缺乏时,叶片小且畸形,节间缩短呈小叶簇生状,有些尚伴有叶片黄化症状,叶脉间黄化而呈黄绿色,但与叶脉紧邻部分则保持绿色。在玉米苗期新叶中下部黄白化形成白苗,又称花白苗,拔节后缺锌,叶片下半部出现黄白条斑,呈半透明,似的绸和塑膜状,风吹易撕裂,称花叶条纹病。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cm,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续断菊/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对Cd污染的响应机制,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Cd(0,50,100,200 mg/kg)对玉米与续断菊间作体系下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酶(T-AOC)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和50 mg/kg Cd胁迫条件下,间作玉米和续断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8.1%~34.1%,当Cd处理质量分数为100和200 mg/kg时,间作玉米叶片和续断菊叶片可溶性蛋白显著比单作增加了34%~69.1%;间作玉米叶片MDA含量较单作增加了6.1%~64.6%,续断菊叶片MDA含量较单作降低了9.7%~58.7%;在不同Cd质量分数处理下,无论是单作还是间作,玉米和续断菊叶片中SOD、POD、CAT和T-AOC活性均随Cd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仅Cd质量分数达到200 mg/kg时CAT活性有所下降;同一Cd质量分数处理下,间作玉米叶片SOD、POD(200 mg/kg除外)、CAT和T-AOC活性均较单作降低,分别较低了15.1%~48.3%、2.8%~24.7%、5.2%~42.3%和20.7%~31.9%;间作续断菊叶片T-AOC较单作增加了11.2%~26.4%。总体上,在一定质量分数的Cd胁迫下,玉米和续断菊叶中的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以维持正常生长,表明抗氧化酶在清除Cd毒害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和提高Cd耐性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5,(9)
<正>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俗称黄叶病,是近年来辽宁地区玉米上继大、小斑病、锈病之后的又一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抽雄后病害迅速扩展蔓延,植株布满病斑,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1症状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褪绿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长2~5毫米、宽1~2毫米,最大的  相似文献   

15.
2001年5月24日,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有农户反映,所种植的玉米及间作黄豆有死亡现象.从送来的样品看,玉米受害叶片初呈水浸状,后干枯,以心叶和底叶受害为主,叶片的上部受害或全叶受害,黄豆和花芸豆受害植株中上部茎叶均呈水浸状,部分已干枯.将受害植株采用清水冲洗干净检查,根及根茎部正常,剖开茎秆亦未发现异常,叶片上无明显病症,切片镜检亦未发现有"菌溢"和"病菌孢子".  相似文献   

16.
烟嘧磺隆是内吸性传导型除草剂,可通过植物茎叶及根部吸收并迅速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细胞分裂,使杂草停止生长,最终死亡。杂草吸收药剂后会很快停止生长,一般在施药后4-5天出现毒害症状,受害症状为心叶变黄、失绿,叶稍、叶鞘紫红色。一年生杂草20天左右死亡,6叶以上多年生阔叶杂草受抑制,停止生长,高剂量可致死。一、药害产生症状施药后6-10天玉米心叶褪绿变黄,叶片出现不规则的褪绿斑。有的叶片卷缩成筒状,叶缘皱缩,心叶牛尾状,不能正常抽出。玉米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化,并且可能产生部分丛生、次生茎。药害轻的可恢复正常生长,严重的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7.
1玉米缺锌症状 玉米缺锌一般在3~5叶期开始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是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或白色条纹。有时叶片或叶缘出现白色斑点并迅速扩大甚至坏死;有时叶面半透明或失绿呈条纹状裂开,部分叶缘也可坏死;有时在主脉和叶缘间呈较宽的黄色或白色的带状类绿区,  相似文献   

18.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并且因品种及外界条件不同而有差别,变化较大。苗期症状多在4-5叶期以后开始显现出来,马秉元等将其归纳为六种类型:笋状型,茎扁、下宽上尖、竹笋状;矮缩丛生型、矮缩丛生、分蘖多;黄条形,叶上有纵行黄条;畸形茎扭形,株畸形、茎扭;叶片异常型,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顶叶打卷型,雄穗抽不出、顶叶扭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农田大量施用除草剂,田间杂草群落有所改变,阔叶杂草增多,为此在玉米除草剂中混施2,4-D丁酯面积逐年增大,而2,4-D丁酯在玉米田药害发生严重,玉米3--4叶期施用2,4-D丁酯,在9叶后拔节期出现畸形,轻则叶片变窄、皱褶、卷曲,叶色变浓,其中尤以新叶变形显著,心叶扭曲呈鞭状倒向一侧,重则心叶变成硬挺葱状抽出,不展开,不抽雌雄穗,  相似文献   

20.
症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全国各地均可发生。但在大庆市为害较重,流行年份减产20%~30%。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