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牧复合系统草食家畜营养生理调控与健康养殖"科研团队,在西藏高海拔地区奶牛高原适应性机制探索中取得新进展。在哺乳动物中,高海拔缺氧易导致病理状态,影响包括肺、大脑、肠系膜、外周血管和视网膜等代谢活动。娟珊牛作为重要的奶牛品种,其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环境和部分组织中的纳米级、均一性膜性囊泡,主要由蛋白质、脂质、mRNA、miRNA和lncRNA等多种生物成分构成。近年来,研究学者已从不同动物的卵泡液中分离出外泌体,并证实卵泡液外泌体参与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卵子的形成及发育、动物受精、胚胎发育、以及雄性动物生殖功能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卵泡液外泌体对哺乳动物生殖功能的调控提供新思路。作者重点阐述了卵泡液外泌体分离鉴定的方法、主要成分以及调控哺乳动物生殖功能的分子机制的最新进展,为全面了解外泌体结构功能、生发凋亡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利用外泌体探索动物生殖理论和提高动物繁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际提供相关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3.
亲吻素-1(Kiss-1)基因参与哺乳动物性腺轴的调节,同时也参与其他生殖功能的调控,作者综述了Kiss-1基因在雄性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发现了许多与氧感受器相关的基因,如血红素蛋白、NADPH氧化还原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成分、天冬酰胺羟化酶及HIF1等。虽然低氧研究在哺乳动物的器官水平及分子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低氧信号传导机制并不是很清楚。作者综述了高原地区哺乳动物低氧感受器方面的进展,通过对高原地区哺乳动物机体对低氧适应的机制进行总结,帮助人们了解哺乳动物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在动物低氧适应中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高原民族和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探索中揭示了藏族的低氧适应生理机制;高含量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舒张血管并导致高速度的血流,高速度的血流弥补了高海拔低氧。可见一氧化氮在动物低氧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对低氧条件下一氧化氮的合成、传递、生物学效应及调控表达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RFRP-3对哺乳动物生殖激素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 inhibitory hormone,GnIH)是2000年在鹌鹑发现的神经肽,哺乳动物的类似物为RF酰胺相关肽-3(RFRP-3),被认为是当前下丘脑中唯一发现的HPG轴抑制因子。大量研究证实,RFRP-3能调控哺乳动物的生殖,通过阻断GnRH的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对生殖的调控。本文结合RFRP-3分布特点及生理功能,阐述RFRP-3对哺乳动物生殖激素的影响及RFRP-3在哺乳动物生殖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RFRP-3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的正常个体发生和世代传递依赖于雌雄两种性别的有性生殖,而雌雄两种性别的性别决定和生殖器官的正常发生是保证高等哺乳动物繁衍和遗传与进化的生物学基础。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能否正常发生首先依赖于其体内染色体尤其是雌雄性染色体的完整性。在雌雄两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中,必须保证在生殖特异性调控基因和生殖激素的精密协同作用下,其中包括一系列复杂的时序性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事件,最终决定生殖器官发育形成哺乳动物雄性的睾丸或雌性卵巢。如果在雄性生殖器官发育过程出现任何异常,都会造成如雄性生殖器官畸形,甚至性逆转等疾病。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临床医学、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科学课题,它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哺乳动物有性生殖的遗传进化和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尤其是不育症的防治,更有利于定向选择特定性别的经济动物,从根本上提高畜牧业效益。论文主要简述影响哺乳动物雄性性别决定的相关因素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的基石物种,他们生活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环境,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理机制适应寒冷和缺氧的高海拔环境,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适宜的种群密度下,促进植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然而在高种群密度下,草食性的高原  相似文献   

9.
SRY-盒包含蛋白9(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9,SOX9)基因属于SRY-盒包含蛋白(SRY-type HMG box,SOX)基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继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SRY)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的性别决定基因。近些年研究表明,SOX9基因在哺乳动物生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性别分化、精子发生等生殖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SOX9基因的结构特点和在胚胎期及生后哺乳动物生殖活动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调控哺乳动物生殖活动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及与其他基因的联合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动物因特殊的生存环境,在部分生理代谢机制上会发生适应性转变,以便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环境,肠道菌群是动物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在调节宿主健康、生理、环境适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高海拔适应的角度阐述高原生物体内肠道微生物种类以及作用机制,为高海拔地区肠道微生物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郎侠  杨博辉 《家畜生态》2004,25(4):103-104,108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景观牛种。在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该牛种形成了适应青藏高原生境的生活习性和体型外貌特征及特殊的血液和呼吸系统机能,使它能够在高原环境中生存和生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矮小鸡配套系在高原地区的孵化和饲养试验,测定不同周龄的生长发育,并与在高原适应性较强的藏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小鸡配套系在高原地区的适应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13.
放牧型合作猪生态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放牧型合作猪品种特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环境适应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放牧型合作猪品种形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放牧型合作猪是适应特殊生态环境的产物;不同性别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性(P>0.05)差异;不同生长阶段部分指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研究显示放牧型合作猪对高寒草原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Selecting 6 heads of new yak strains(the offspring of reciprocal cross of F1 produced by wild yak male mated with domestic yak female)and 6 domestic yaks at 3 and 12 age in months respectively at Datong Yak Farm of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was studied for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kin and hair coat of yak and their adaptability to the cold living environment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should be of vital importance marker for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kin and hair coat with two type of yaks at 3 and 12 age in months and their regulation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adapt to the cold living environment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The main morphological indexes of the skin and hair coat of the rearing new yak stra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domestic yaks at the same age in months, or speak precisely, the new yak strain was more powerful adaptable to the alpine cold living environment than that of the domestic yaks. The resvlts above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native strain breeding of yak and the new yak strain rearing.  相似文献   

15.
利用透射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4个年龄组的高原牦牛肺泡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并与同日龄平原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高原牦牛和平原黄牛肺泡壁均由扁平的肺泡I型上皮细胞和立方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组成,气-血屏障均由肺泡I型上皮、基膜和肺泡隔毛细血管内皮3层结构组成,但高原牦牛肺泡I型上皮处可见一些凹陷和空泡状结构。此外,1日龄高原牦牛肺泡II型细胞明显多于同日龄黄牛;除1日龄外,其余年龄段高原牦牛的气-血屏障算术平均厚度和调和平均厚度均显著小于同日龄平原黄牛(P<0.05)。高原牦牛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和调和平均厚度随年龄增加不断减小,这不同于平原黄牛随年龄增加不断增大的特点。结论:高原牦牛出生后肺泡迅速发育,在超微结构方面表现出较多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高原牦牛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以不同生长期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作对照,对生长发育过程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变化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从1日龄的一个相对低点,到30日龄迅速增长至一个峰值,然后再逐渐下降,至成年时,胶原纤维含量降至最低。平原黄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1日龄处于峰值,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纤维含量下降,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均高于平原黄牛胶原纤维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大通牦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具有适应高原环境的组织学特点,但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牦牛高原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广泛分布于海拔3 000~5 000 m的高原地区,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畜种。经过长期适应性进化,牦牛在生理结构以及遗传分子方面表现出高原适应性特征。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牦牛高原适应机制得到进一步揭示。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报道,对牦牛高原低氧适应的肺、心生理结构和分子机制,高寒环境适应的被毛周期性调控及脂肪沉积代谢的分子机制,抗病分子基础,雌雄牦牛繁殖的生理基础和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鼢鼠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鼠种,营地下生活,靠采食植物根茎为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区,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有着地面植食性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上升,打破了原有土-草-畜-鼠的动态平衡,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形成草原鼠害。在鼠害严重危害区会形成次生裸地(黑土滩、鼠荒地等),严重威胁着草地生态环境安全。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上升与其栖息地适合度增强密切相关,选择适宜栖息地也是导致高原鼢鼠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破坏栖息地环境来降低高原鼢鼠生境适合度,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是目前取代化学灭鼠的趋势。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影响高原鼢鼠对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以及国外对地下鼠生境选择的研究,并对高原鼢鼠生态防治的研究及新型技术在其研究方面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高原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及重要支流的源头地区,地理位置独特,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文章研究了川西北高原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生活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重要家畜品种,在凉山州的木里、盐源的高海拔区域是农牧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因受这些区域自然条件制约,牦牛生产效率较低,环境的改善、牦牛饲养条件,营养水平提高均到了急待解决的时候。本研究内容从牦牛各阶段消化系统对营养调节作用与人工干预办法展开研究与探索,以获得引导牦牛养殖福利化改善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