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苹果根腐病又称苹果烂根病,是为害苹果根部造成根系腐烂的一类侵染性病害的统称,主要有圆斑根腐病、根朽病、白绢病、紫纹羽和白纹羽病等五种。近年来,随着苹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果园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苹果根腐病的为害呈逐年上升加重的趋势,已成为苹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正确提早识别苹果根腐病,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是控制和有效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又称红心病、红心根腐病、褐心病)是近几年温室草莓生产上大面积发生的一种根部病害.  相似文献   

3.
油梨根腐病是油梨根部重要病害,近年来逐渐增多,严重时可造成油梨整株死亡,已成为油梨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目前广西已发现有4种油梨根腐病,是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重点介绍4种油梨根腐病的特点、发生、病因、症状等,从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面介绍油梨根腐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吉林地区几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菌的研究,明确吉林地区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主要有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尖孢镰刀菌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而立枯丝核菌则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并明确了该病原物对温度、湿度、光照及pH值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草莓根腐病和炭疽病是近几年暖棚草莓生产上逐年加重发生的病害。介绍了这两种病害的为害症状、传播途径及发生特点,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草莓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吉首寨阳乡的大棚草莓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当地大棚草莓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枯萎病、根腐病等5种,虫害主要有蚜虫、斜纹夜蛾、地老虎、蛴螬、红蜘蛛等5种。其中,优势病害为灰霉病和根腐病,优势虫害为蚜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大棚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草莓灰霉病是巢湖市草莓上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草莓面积逐年扩大,该病发生呈加重的趋势。由于该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防治难度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我们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草莓根腐病的症状,分析了草莓根腐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病规律,从避免重茬与土壤消毒、种苗优选与处理、科学种植与合理密度、带土起苗与定植、科学施用肥料、科学浇水与控湿、合理调控温度和药物防治8个方面提出了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措施,为草莓根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受春播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仙游县花生苗期病害发生重,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及黑霉病。总结了3种病害的为害症状、发生病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自1998年以来,草莓白粉病在长丰县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保护地草莓白粉病,在发病严重时,病叶率在40%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严重影响本地区草莓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因此,识别该病的症状,掌握该病的发生流行条件、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北京房山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北京市房山区草莓主栽品种根腐病致病菌的优势菌种并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方法】2014年6月—2015年10月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夏场村和康奇草莓种植园采集染病的红颜草莓作为试验样本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分离病原菌;采用针刺回接法和伤根回接法对比证病;采用ITSrDNA分子测序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药剂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同时结合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结果】明确了引起房山区草莓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物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sp),参试的8种药剂对其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有甲基硫菌灵和杀毒矾,EC50值分别为6.597 7和20.835 4。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和寡雄腐霉,EC50值分别为120.650 3、185.033 1和244.262 8。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相比化学农药,生物菌剂可以更合理的改良土壤。【结论】北京房山区草莓主栽品种根腐病主要致病菌的确定以及相关药剂试验,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和数据,同时为针对性防治草莓根腐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贵州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从贵州草莓主要产区采集草莓根腐病病株,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和柯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是贵州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侵染草莓引起草莓根腐病,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3周后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4.
草莓根腐病拮抗真菌筛选鉴定及其防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性,盖玻片对峙培养法观察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真菌无菌发酵滤液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土壤稀释平皿分离法测定拮抗真菌的定殖能力及对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HF3和HF7分别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其无菌发酵滤液对7种供试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培养96 h时,HF3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抑菌率均为100.0%。HF3菌丝对大双孢柱孢(Cylindrocarpon macrodidyma CF9)菌丝具有溶解作用,使病菌菌丝出现扭曲、变细、断裂及原生质浓缩等畸变现象;HF3和HF7 103和104倍稀释无菌发酵滤液可促进甜瓜种子萌发及胚根、胚芽生长。HF7 104倍稀释液对西瓜种子萌发及胚芽、胚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HF3和HF7对盆栽草莓根腐病的防效分别达53.0%和46.9%,同时可促进盆栽草莓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菌株HF3和HF7在草莓根表定殖数量分别为2.23×105、1.02×105 CFU•g-1干土,同时减少了大双孢柱孢数量;接种HF3和HF7可有效调整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促进土壤微生态恢复平衡。【结论】通过植物病、健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可以快速筛选到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的生防真菌;HF3和HF7对草莓根腐病防治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蒸馏水作对照,试验比较了5种化学药剂对“红颜”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根据5种药剂的推荐使用浓度对“红颜”草莓苗进行浸根处理,分别在浸根处理后9d,12d,15d,18d,调查统计不同处理间的病情指数,根据各处理间病情指数与对照组的病情指数计算出不同药剂对“红颜”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草莓感病期间,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的防效为65.97%,99%噁霉灵4000倍液的防效为59.07%,两者间无显著差异,防效较好。且防效高于其他3种药剂。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草莓的试管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诱导草莓茎尖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MS+BA(6——苄基腺嘌呤)0.1~0.5mg·L~(-1),每30天可繁殖一代,增殖15倍,其中50%可用于生根;草莓生根培养基以不加任何激素的MS为最好,接种7天就可生根,生根率达100%;当根长1cm左右时,将草莓试管苗栽入蛭石中,控制温度和湿度,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几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菌进行研究,明确了引起吉林省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主要是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对不同培养条件下两种菌的生长量及产孢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在以蔗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好,而立枯丝核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碳源为淀粉尖...  相似文献   

18.
土壤消毒技术在国外草莓栽培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宁  张锴  郭建明  宋兆欣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43-144,146
综述了国外草莓种植中土壤消毒技术的应用。大量试验和数据表明:使用溴甲烷、氯化苦和棉隆等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大丽轮枝菌、镰刀菌和疫霉菌等土传病原菌,控制草莓黄萎病和根腐病的发生,并提高草莓的产量;溴甲烷、溴甲烷和氯化苦混配剂、威百亩等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较好。土地充分旋耕,保持土壤适量含水量和选择合适的土壤消毒剂是保证土壤消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根腐病草莓及根系土壤的微生物种类,本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对患病草莓根系土壤以及草莓根茎进行真菌分离,并利用ITS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根腐病草莓病株中共分离得到12种不同的真菌,经ITS序列同源性分析,这12种真菌分别属于孢球拖霉属(Gongronella sp.)、黄瓜萎蔫病菌(Plectosphaerella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梭孢壳属/草根霉属(Thielavia sp.)八个真菌种属。其中孢球拖霉属(Gongronella sp.)、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 sp.)和梭孢壳属/草根霉属(Thielavia sp.)为首次在草莓根腐病植株中发现。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草莓土传疾病根腐病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ITS区的rRNA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部位样品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健康组共鉴定出14个门、40个纲、99个目、211个科、377个属、561个种;患根腐病组共鉴定出14个门、39个纲、98个目、238个科、385个属、570个种。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健康草莓,非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低于健康草莓。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根内样品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及根内样品的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健康草莓,被孢霉菌门相对丰度均低于健康草莓。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属均为帽状菌属(Pilid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健康草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属均为玛利亚霉菌属(Mariannaea)和被孢霉属。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比健康草莓增加2.26%,而非根际土壤被孢霉属比健康草莓减少1.63%。健康和患根腐病草莓根内样品优势属均为帽状菌属和玛利亚霉菌属,患根腐病草莓根内玛利亚霉菌属比健株减少7.53%。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说明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田间土壤及根内真菌群落结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