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安徽省鸭疫巴氏杆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安徽省的不同发病鸭场分离到 6株鸭疫巴氏杆菌 ,经常规玻片凝集试验确定这 6株细菌属血清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 ,氯霉素、庆大霉素对这几株细菌高敏 ,土霉素、卡那霉素中敏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血清Ⅱ型鸭疫里氏杆菌的首次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免疫过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灭活苗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的病死北京鸭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菌,定名为F98051。经常规检查,生化试验及血清型鉴定,发现为Ⅱ型鸭疫里氏杆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它对北京雏鸭有较强的致病性,致死率50%-70%,从而首次证明血清Ⅱ型鸭疫里氏杆菌在福建省的存在,为今后研制鸭疫里氏杆菌二价甚至多价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 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HP1 、HP2 、HP3) ,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 ,3株分离菌被鉴定为I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 ,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HP_1、HP_2、HP_3),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三株分离菌被鉴定为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是雏鸭一种常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预防控制该病的方法是药物防治和菌苗接种,我们以本地分离株制备种子液,再将种子液接种鸭胚增殖培养,收获菌液经甲醛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攻毒试验,保护率为75.0%。在部分鸭场使用该菌苗,结果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省不同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出26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10株,血清2型9株,血清6型2株,血清10型2株,还有3株未定型;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樱桃谷鸭有很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分离菌株耐药谱广,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鸭疫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药敏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安徽省分离的鸭疫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对鸭疫巴氏杆菌和鸭源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很强,临床上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PCR检测鸭疫里默氏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本研究室分离、鉴定并保存的42株鸭疫里默氏菌(包括8个血清型)、9株鸭源大肠杆菌和4株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所有的鸭疫里默氏菌均能扩增出809bp的特异性DNA片段,而鸭源大肠杆菌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阴性。试验证明以细菌DNA和全菌体分别作模板,对PCR的扩增结果无影响。经过优化的该PCR方法能检测出的最低DNA量为1pg。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省信阳市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出6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平板凝集试验确定出血清1型1株,血清2型2株,另外3株未定型;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樱桃谷肉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江西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江西省鸭鹅中分离到 6 0株鸭疫里氏杆菌 ,采用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对其血清型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江西存在 5个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 (2、JX1、JX2、JX3、JX4型 ) ,2、JX1、JX2型为目前江西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80 %以上分离株对青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毒和氯霉素高度敏感 ,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不同血清型鸭疫里氏杆菌的培养特性较为一致 ,但部分生化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武汉周边地区的病鸭进行了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最后确定此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引起的。感染鸭为2~6周龄,RA易在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血液等处分离到,特别是在脑组织中极易分离。该分离菌株的血清型鉴定结果为Ⅰ型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诺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17株鸭疫里氏杆菌的微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试验对17株鸭疫里氏杆菌江西分离株的部分微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7个菌株的尿素酶,过氧化氢酶均为阳性,7个菌株能液化明胶,8个菌株氧化酶阳性;13个菌株均对红霉素,氯霉素高度敏感,随机取4个菌株人工感染11日龄雏鸭,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为33-100%。  相似文献   

13.
天津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天津地区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鸭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7株细菌,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个分离株在人工感染试验中对鸭均有致病性,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在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表现出对氟苯尼考、头孢塞肟、头孢曲松和痢菌净等药物敏感性较高,对泰乐菌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存连  贺祥  张建  徐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83-4984
[目的]为寻求能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减少抗生素残留奠定基础。[方法]从某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分离到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探讨中药制剂双炎散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并将其与氟甲砜霉素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双炎散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对感染里默氏杆菌的雏鸭的有效治疗率为82.5%,与氟甲砜霉素无明显的差异(P>0.05)。双炎散对发病雏鸭的治疗效果与氟甲砜霉素无明显的差异(P>0.05)。双炎散发挥药效的时间较晚,但其治疗效果却稍好于氟甲砜霉素。[结论]双炎散制剂在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20日龄天府肉雏鸭的葡萄糖(GLU)、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6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 d后,少数雏鸭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感染3 d后大部分感染雏鸭开始发病。感染后3 d为发病死亡的高峰期,而感染7 d后未见新的发病鸭只,耐过鸭开始进食,与病情发展相一致。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雏鸭6个血清生化指标均有变化,GLU、TC、LDH和ALT在感染后第3天均明显升高,在感染后期逐渐回落接近正常值。[结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属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血清型及其病原菌株的耐药情况,从广西不同地区20多个发病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出36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A),经细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RA。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广西RA分属于1型、2型和3型3个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有70.0%以上RA分离株对头孢三嗪、先锋霉素V、头孢西丁、头孢拉定、呋喃妥因、氟苯尼考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但所有分离株对23种抗生素均存在耐药性,其中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的耐药菌株比例达到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