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初生去势对荷斯坦公犊体重和血液生化、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4头荷斯坦初生公犊,按照配对试验设计分为2组,即阉牛组(初生去势)和公牛组(未去势),每组17头,分别在试验第1,120,150,180,210,240,260,400,450天测量体重,在试验第120,260,400天测定血液生化和激素指标。两组公犊饲养条件及日粮水平完全相同,试验期为450 d,其中肥育期为330 d。结果表明:试验期第120~260天,公牛组公犊体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或P0.01);试验期第1~120天,公牛组公犊日增重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其他试验期两组公犊体重、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期第120天,阉牛组公犊血清中总蛋白、睾酮含量显著低于公牛组(P0.05);在试验期第260天,与公牛组相比,阉牛组公犊血清中生长激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试验期第400天,阉牛组公犊血清中尿素氮、三酰甘油、皮质激素、胰岛素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组(P0.05或P0.01),而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公牛组(P0.01)。说明初生结扎去势可降低荷斯坦公犊早期体重和日增重,同时初生去势处理可改变荷斯坦公犊血清中的激素含量,降低体内睾酮含量和育肥前期生长激素水平,而在育肥后期阉牛组血清中皮质激素、胰岛素、尿素氮及三酰甘油含量均高于公牛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阉割对延边黄牛肉质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6月龄左右的延边黄牛公牛20头,其中10头采用手术法阉割,所有试验牛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至36月龄屠宰。结果表明:公牛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阉牛(P0.05),公牛肉的剪切力值极显著高于阉牛(P0.01);阉牛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阉牛的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高于公牛(P0.05),阉牛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公牛(P0.01)。公牛与阉牛肉的蒸煮损失、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阉割能够提高延边黄牛牛肉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去势对荷斯坦公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健康荷斯坦公犊和出生即去势的荷斯坦阉牛犊各17头,日龄和初生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分为公牛组和阉牛组,这2组牛的饲粮和饲养管理一致,试验期为15.5个月,其中哺乳期为2个月,断奶期为2.5个月,饲育肥为11个月.结果表明:1)2组试验牛在4....  相似文献   

4.
选取24头22月龄不同代次的湘中黑牛(安格斯牛×湘南黄牛)并分为3个处理:F2公牛、F1阉割公牛和F1未阉割公牛,进行100 d的强度育肥,测定安格斯杂交肉牛的肥育性能、胴体品质以及肉品质量.结果表明:F2公牛平均日增重达988.04g,比F1未阉牛高9.36%,比F1阉牛高21.70%;其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分别为58.61%、46.77%、79.80%,比F1阉牛分别高4.23%、6.32%、2.01%.F2公牛分割肉重达<牛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中牛胴体产量分级中1级标准,大理石纹达特级标准.营养成分以F2牛最佳,而氨基酸以F1阉牛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相同饲养条件下,比较奶牛公犊与秦川牛公犊增重效果.[方法]将20头荷斯坦公犊牛与20头秦川牛公犊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饲养试验,日粮组成和饲喂方法相同,青贮饲料和干草自由采食.[结果]奶牛公犊比秦川牛公犊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奶牛公牛的初生重、6月龄平均体重、12月龄平均体重、18月龄平均体重、24月龄平均体重比秦川牛公牛高.[结论]饲养奶牛公犊比饲养秦川牛公犊的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6.
我们将28头小公牛分两组,分别用手术法去势和橡皮筋结孔法去势作效果对比试验。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牛选自本场所留小公犊,3~7月龄不等,每组14头.2.从1987年4月至1987年6月对14头公犊进行手术去势,手术按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7.
哺乳期公仔猪不同日龄阉割对增重、断奶量有什么影响?何日龄阉割为宜?为回答此问题,于1992年春进行了本试验。一、试验方法 (一) 试验猪的选择与分组:将1992年2月19日至4月5日所产138窝昌淮白猪公仔猪637头,除病弱11头外,其余626头全部作为试验猪,试验猪随机分为阉割、不阉割两大组。又因阉割时间不同又将试验猪随机分为四组。一组,33窝,150头,不阉割;二组,62窝,290头,41—50日龄阉割;三组,29窝,120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阉割对早胜黄牛公牛肉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养殖环境一致的12月龄早胜黄牛公牛和阉牛(6月龄早期阉割处理)各3头,短期育肥3个月,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对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pH值、肉色(L*、a*和b*)、系水力、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阉割公牛背最长肌的pH、红度(a*)、黄度(b*)、系水力、粗脂肪、Glu、Leu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而背最长肌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亮度(L*)、粗蛋白、水分显著低于公牛(P<0.05),在公牛和阉牛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中,多数氨基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阉牛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公牛氨基酸含量。[结论]阉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12月龄早胜黄牛的嫩度和系水力,改善牛肉的色泽,增加牛肉干物质和氨基酸含量,说明阉割有助于提高早胜黄牛育肥公牛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 1.试验目的为生产高质量的牛肉和牛排、推动高档肉牛饲养的发展,1986年7月至1987年9月,我们采取高精料直线快速育肥技术,对利用经济价值较低的奶公犊进行了个14月的饲养试验。2.材料和方法试验奶公牛选用哈尔滨市松花江奶牛场1986年6~7月出生的黑白花奶公犊,共20头。试前喂过5~7天乳。同时购入本地黄牛公犊10头参试,以资对照。试牛饲养在同一栏舍内。0至3月龄在舍内木板畜床上单栏饲养。3月龄后实行群饲、自由采食草、料及饮水。按犊牛期(0~6月龄)、生长期(6~10月龄)和育肥期(10~14月龄)三个阶段分别使用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5):26-29
旨在研究比较晋南牛公牛和阉牛的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晋南公牛和阉牛各10头,通过300 d的强度育肥试验后屠宰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公牛组的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而优质切块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排酸72 h后,阉牛组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高于公牛组、剪切力显著低于公牛组(P0.05)。而pH值、失水率和肉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大理石纹等级平均达到三级以上,接近于生产高档牛肉的标准。因此,晋南牛可通过阉割育肥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性别对关岭牛产肉性能的影响,选择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病、8~10月龄、体重135±13.8 kg的关岭牛公牛、阉牛、母牛各8头,按性别分为试验Ⅰ组(公牛)、试验Ⅱ组(阉牛)、试验Ⅲ组(母牛),3组试验牛的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3头牛屠宰测定。试验结果: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Ⅰ组的体尺指标、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试验Ⅱ组次之,试验Ⅲ组最低;试验Ⅱ组的肉质指标最优,试验Ⅲ组次之,试验Ⅰ组最差。结果表明:后备牛阉割后进行育肥,可显著提高牛肉品质,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增重速度。  相似文献   

12.
仔猪阉割对生长肥育及肉品质都有影响。本试验旨在探讨小公猪不同日龄阉割与增重的关系,以选择最佳的阉割日龄,增加日增重,提高经济效益。试验从石河子总场一猪场选出经产母猪42窝,选择20日龄、体重4000—7800g 的哺乳苏×长小公猪120头。在每窝仔猪中选体重相近的小公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21、25、32日龄称重,阉割;对照组同期称重,按该场常规在50日龄阉割。各组在60日龄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结果21日龄组60日龄平均重15720g,比对照组多增重740g,日增重278g,比对照组提高8.2%(P<0.01);25日龄组60日龄平均重14350g,比对照组多增暮2270g,日增重250g,比对照组提高34.4%  相似文献   

13.
在农牧渔业部和省农牧厅科教处的领导下,由西北农学院主持的《秦川牛引入外血杂交改良试验研究》课题,于1982年9月至1983年2月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种牛场,用乳肉兼用短角公牛配秦川母牛,1983年7月至12月出生乳肉兼用短秦杂种一代牛20头(其中公犊8头,母犊12头)。杂种一代犊牛平均初生重26.1公斤,其中公犊26.8公斤,母犊25.6公斤,公犊的最大个体重32公  相似文献   

14.
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新疆褐牛生产高档牛肉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择同等营养条件下、体重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10~12月龄新疆褐牛21头(公牛6头、阉牛15头)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公牛组与阉牛组增重效果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组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公牛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的肉色比公牛组的肉色鲜亮,差异显著(P0.05),阉牛组牛肉脂肪颜色白色与公牛组脂肪颜色稍黄,差异不显著(P0.05),大理石花纹阉牛组显著优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显著小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的水分高于公牛组(P0.05)。[结论]新疆褐牛阉牛体脂肪沉积好,肉色泽鲜亮、蒸煮损失少、剪切力小、水分含量高且大理石花纹丰富,适合高档牛肉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荷斯坦奶公犊作为肉用在后期的育肥效果、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试验选择90头11月龄、24头14月龄、20头16~17月龄和48头19月龄的荷斯坦奶公犊分组育肥,测定日增重、饲料消耗量和经济效益。育肥结束后,选择均重366.67、422.50 kg和515.83 kg的牛,每组各6头进行屠宰,测定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6~17月龄试验牛日增重最高,为1.84 kg/d,与11、14月龄和19月龄牛相比,每头牛日增重分别提高了0.49(P<0.05)、0.24 kg/d(P>0.05)和1.00 kg/d(P<0.01),19月龄牛日增重开始下降。随着育肥时间的延长和体重的增加,屠宰率和净肉率呈增高趋势,515.83 kg与422.50 kg、366.67 kg牛相比,屠宰率分别提高了2.59和3.32个百分点(P<0.05),净肉率分别提高了2.03(P>0.05)和2.81(P<0.05)个百分点。16~17月龄牛育肥的经济效益最高,日盈利10.18元/头,与11、14月龄和19月龄的牛相比,日均利润提高了4.10、1.71元和16.43元。在19月龄时出现亏损状态,说明荷斯坦奶公犊饲喂到18~19月龄,体重达到510 kg左右适于出栏。  相似文献   

16.
槟榔江水牛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槟榔江水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分别测定槟榔水公牛(225)头,水母牛(446)头的体重、体尺,利用SAS 9.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试位法(DUD)进行迭代求解,作出生长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公司饲养环境下,槟榔江水牛生长发育正常;生长发育阶段的体重和体尺相关性与性别有关,母牛体重与体尺最大相关度达到98%,而公牛最大相关度为74%;公犊的初生重显著高于母犊。[结论]提示在6~12月龄要加强公牛的营养,12月龄后加强对母牛的营养。  相似文献   

17.
选用83头14~15月龄的育成母牛,将其分成两组进行早期配种试验。试验1组选小型公牛冷冻精液配种。试验2组,对公牛不进行筛选,即用大、小型公牛的冷冻精液配种。对照组为46头18月龄的母牛,称其为晚配牛,所用公牛类型与试验2组相同。试验结果表明,与晚配牛相比,早配的试验1组每头母牛的投产月龄提前4.1个月/头,可使乳牛终生产奶量高,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每头可增收节支2373元,胎衣不下率减少2.3%,产活犊率提高3%,母牛的利用率提高6%左右。  相似文献   

18.
试验目的在于观察不同月龄阉割对隆林公山羊体重增长的效果。选取同等饲养条件、体重接近、品种相同的隆林母羊所产的40只体重相同的双胞胎公羔进行试验,试验随机分成8组,分别在不同月龄阉割,称取各组三月龄重、六月龄重、八月龄重。结果表明八月龄内的隆林公山羊阉割月龄越大,其体重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牛的选择与分组在规模养牛户中选择母牛年龄、胎次和膘情相接近,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经产本地西杂牛6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00头,1组用弗莱维赫牛冻精授配,即弗莱维赫(♂)×本地西杂(♀)杂交组合为实验组;另1组采用西门塔尔牛级进杂交本地西杂牛(对照组)。产犊后,2组均以出生为顺序,选公、母犊各40头作为出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  相似文献   

20.
选用40头2月龄断奶乳用公犊,分别在2、6、10和14月龄用"绝育I号"对奶公牛进行附睾药物绝育试验.结果表明2月龄和6月龄药物处理组牛的18月龄体重比10月龄(+17,+15 kg)和14月龄(+19,+17 kg)药物处理组牛均有显著提高;2月龄组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比10月龄和14月龄药物处理组牛增加29 g(P<0.05)和40 g(P<0.01),6月龄组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比10月龄和14月龄组牛增加30 g(P<0.05)和41 g(P<0.01);不同月龄奶公牛附睾药物绝育处理对肉的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