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南湾水库翘嘴红鱼白的生长及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湾水库的翘嘴红舶体长与体重实测值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89L^2.7274(r^2=0.9739)。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98.8cm,W∞=7140.9g。体长的k=0.1662、t0=0.2638;体重的k=0.1038、t0=-0.1076,拐点年龄t1=5.3龄,拐点体长为57cm,体重为2049g。建议翘嘴红舶的捕捞年龄为2^ ,即体长为28cm、体重为500g以上,其适用网具的网目为90mm。  相似文献   

2.
翘嘴红鲌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3.
在池塘中进行翘嘴红鲌养殖试验。每667m2放养翘嘴红鲌833尾,规格12~15cm,搭配少量草鱼、鲢、鳙,投喂蚕蛹、配合饲料,饲养240d,每667m2产翘嘴红鲌580kg,平均全长44.6cm,平均体长39.6cm,平均体重625g,养殖成活率95%,其它配养鱼产量259.5kg/667。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饲养家鱼的“老”塘放养翘嘴红鲌白小规格冬片鱼种,培育二冬龄鱼种。试验结果:放养规格为5—8cm/尾,放养密度在4500—6000尾/1000m^2,采用培育水质和投喂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的膨化浮性配合饲料相结合的饲养管理办法,经过9个月的培育,翘嘴红鲌白二冬龄鱼种的平均规格达100g/尾,平均成活率89.6%,平均单产480kg/1000m^2以上,平均饲料系数0.81,平均净收人为5033元/1000m^2。  相似文献   

5.
牛山湖翘嘴鲌和红鳍原鲌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4月~2003年3月研究了牛山湖翘嘴鲌(C luter alburnus)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年龄组成与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翘嘴鲌由5个年龄组组成,以2~4龄鱼为主;红鳍原鲌由3个年龄组组成,以2龄鱼为主。翘嘴鲌的平均体长和体重分别为367 mm和551 g;红鳍原鲌的平均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41 mm和42 g。翘嘴鲌和红鳍原鲌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0.00001L2.9902与W=0.000005L3.1941。牛山湖鱼类主要由适应静水生活的湖泊定居性鱼类组成,红鳍原鲌较多,而翘嘴鲌较少。  相似文献   

6.
翘嘴红舶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7.
老江河蒙古红Ba和翘嘴红Ba的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报道老江河水库蒙古红Ba,翘嘴红Ba的年龄生长特征。从体长与鳞径,体重与体长的关系,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等三方面对其生长进行综合描述,并展示该水库中蒙古红Ba,翘嘴红Ba的年龄分布,大小分布,由此提高对老江河其它经济鱼类放养鱼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网箱三级分养方法培育翘嘴红鱼白冬片鱼种,自2003年8月6日夏花鱼种平均规格3.6 cm进网箱,经不同规格的三级网箱饲养,于12月14~15日出箱,鱼种平均规格为12.7 cm,成活率为86.9%,冬片鱼种平均培育成本0.57元/尾。  相似文献   

9.
老江河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的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报道老江河水库蒙古红鱼白、翘嘴红鱼白的年龄生长特征。从体长与鳞径、体重与体长的关系、Von-Bertalanfy生长方程等三方面对其生长进行综合描述,并展示该水库中蒙古红鱼白、翘嘴红鱼白的年龄分布、大小分布,由此提出对老江河其它经济鱼类放养鱼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裸鲤的人工繁殖及苗种的淡水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人工繁殖技术和鱼苗、鱼种的淡水培育技术.试验选用的雌亲鱼在4龄以上,雄亲鱼3龄以上,人工授精后在流水孵化盘中孵化.鱼苗培育采用池塘单养方式,以泼洒豆浆或施放有机肥培育池水.平均体长1.3 cm的"水花"鱼苗,经过114 d的培育,平均体长达9~12 cm,体重7~15g,成活率75%.鱼种培育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平均体重15 g的鱼种,经过173 d的培育,平均体重达到65.5 g,成活率81%.  相似文献   

11.
在池塘中采用常规苗种培育技术培育翘嘴红鮊鱼种,在2.1亩池塘经过6个月的培育,收获翘嘴红鲌鱼种1249千克,单产595千克/亩,平均规格57克/尾,成活率73%,投入产出比127.  相似文献   

12.
购进翘嘴红鲌夏花30万尾,经过5个多月培育,获平均13.8 cm的大规格鱼种25.6万尾,鱼种的平均成活率为85.3%。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翘嘴红的人工养殖,我们在2000年6月突破了池塘小水体条件下培育翘嘴红亲鱼的人工繁殖,同年便相继进行翘嘴红的夏花鱼种培育试验和翘嘴红冬片鱼种人工饲料驯化培育试验,均获得成功。现将两年来翘嘴红冬片鱼种人工饲料驯化培育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夏花鱼种来源试验所用的翘嘴红夏花鱼种,均由人工繁殖的鱼苗培育而成,规格3~5厘米/尾,体质健壮,活力强。2.池塘条件冬片鱼种培育试验的池塘有两种:一是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2~4亩,水深1.2~1.4米;另一种是虾蟹养殖池塘,面积0.8~9亩,…  相似文献   

14.
南湾水库翘嘴红鲌的生长及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湾水库的翘嘴红鱼白体长与体重实测值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89L2.7274(r2=0.9739)。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98.8cm,W∞=7140.9g,体长的k=0.1662、t0=0.2638;体重的k=0.1038、t0=-0.1076,拐点年龄ti=5.3龄,拐点体长为57cm,体重为2049g。建议翘嘴红鱼白的捕捞年龄为2+,即体长为28cm、体重为500g以上,其适用网具的网目为90mm。  相似文献   

15.
翘嘴红鲐(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分类上隶属鲤科、鲐亚科、鲐属,为长江流域的优质经济鱼类之一。翘嘴红鲐又名白条、和顺、太湖白鱼,是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肉味细嫩鲜美,售价高,市场前景广阔。目前,翘嘴红鲐在广西的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为进一步了解翘嘴红鲴的基础代谢水平,为人工增养殖和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翘嘴红鲐鱼苗耗氧率和窒息点观测试验。  相似文献   

16.
在池塘中采用常规苗种培育技术培育翘嘴红鮊鱼种,在2.1亩池塘经过6个月的培育,收获翘嘴红鲌鱼种1249千克,单产595千克/亩,平均规格57克/尾,成活率73%,投入产出比1∶27。  相似文献   

17.
在池塘中采用苗种分级培育技术培育翘嘴红鮊大规格鱼种,在4.3亩池塘经过6个月的培育,收获翘嘴红鮊鱼种2709千克,单产595千克/亩,平均规格130克/尾,成活率76%,投入产出比1∶2.6。  相似文献   

18.
翘嘴红铂又称大白鱼,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翘嘴红鲌也是受欢迎的养殖鱼类,养殖前景看好。苗种培育是翘嘴红鲌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以下分别介绍翘嘴红鲌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八汊水库翘嘴红鲌的生长及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八汊水库翘嘴红鲌体长和鳞径的关系为:L=13.7149S-2.2881: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1.625×10~(-2)L~(2.8438)。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_∞=51.6cm,W_∞=1211.5g,k=0.2965,t_0=-0.0365,拐点年龄t_i=3.67龄,拐点体重W_i=359.2g。  相似文献   

20.
太湖翘嘴红鲌的生物学及其增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许品诚 《水产学报》1984,8(4):275-286,i001
本文从研究翘嘴红鲐的生长、各个时期的食性和繁殖生物学出发,对于翘嘴红鲐在太湖渔业资源中的地位及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过去把翘嘴红鲐简单地当作有害于太湖鱼类资源的凶猛鱼类而不加节制地加以捕杀,是造成目前太湖鱼类组成小型化和渔获物经济价值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保护和增殖翘嘴红鲐的主张,并且具体地提出了有关翘嘴红鲐的起捕规格、禁渔期和禁渔区、限制有害渔具、实行人工放流和保护水域环境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