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膨化啤酒辅料酿造啤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该文利用实验室试验和国产微型啤酒设备,对挤压膨化啤酒辅料与对照不膨化的传统蒸煮糊化啤酒辅料的对应醪液及其定型麦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膨化啤酒辅料与不膨化啤酒辅料相比,其麦汁醪液的主要糖化指标及其过滤速率基本相同,麦汁收得率,前者比后者约多8%,发酵时间,前者比后者减少10%;糖化过程的功耗,前者比后者少13%;糖化过程用水量,前者比后者约少用3%。  相似文献   

2.
挤压蒸煮大米啤酒辅料的糖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合理地确定挤压蒸煮大米啤酒辅料的糖化工艺参数,通过挤压蒸煮大米不同糖化工艺的效果及传统蒸煮大米啤酒辅料糖化工艺的比较,分析了糖化过程。研究表明,两种大米啤酒辅料的糊化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传统蒸煮大米啤酒辅料的双醪糖化工艺中的大米糊化过程中,包括了大米淀粉的糊化和液化过程;挤压蒸煮大米啤酒辅料仅完成了大米的糊化过程,其液化过程是在单醪糖化过程中完成。为此应调整挤压蒸煮大米的糖化工艺,充分发挥麦芽中的β-淀粉酶、α-淀粉酶及添加的耐高温α-淀粉酶的作用,使挤压蒸煮大米啤酒辅料的单醪糖化过程顺利进行,解决其糖化、过滤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膨化大米辅料酿造啤酒的中试生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该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用挤压膨化大米啤酒辅料生产100 t啤酒的中试生产研究。对照不膨化传统蒸煮糊化大米啤酒辅料对应的麦汁、成品啤酒,研究结果表明:膨化与不膨化大米啤酒辅料制备的麦汁的主要糖化指标及其过滤速率基本相同,麦汁收得率,前者比后者多3%,发酵时间前者比后者减少,成品啤酒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膨化玉米作啤酒辅料的可行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探讨了用不脱胚玉米挤压膨化物作啤酒辅料的可行性。指出:挤压膨化不脱胚玉米的绝干浸出率大于不膨化脱胚玉米的绝干浸出率,接近不膨化大米的绝干浸出率。可以用挤压膨化不脱胚玉米,代替目前传统工艺中不膨化的大米或脱胚玉米,作为酿制啤酒的辅料。同时使脱胚玉米辅料用量减少8%左右,麦芽用量减少10%左右。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作啤酒辅料的脱胚玉米挤压蒸煮系统诸参数(模孔孔径、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和模板内表面至螺杆末端端面的距离),对醪液的主要考察指标(麦汁的过滤速度、碘值、浸出物收得率)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挤压蒸煮脱胚玉米可以作啤酒辅料,其醪液的淀粉在糖化过程中被降解得彻底,淀粉的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挤压膨化物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包含了物料的许多物性特征。该文利用分形几何的方法对挤压膨化大米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曲线具有分形特征,文中给出了挤压膨化大米应力-应变曲线分形维数的一种求取方法,并指出,挤压膨化大米的应力-应变曲线在低标度区和高标度区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较膨化度能够更多地揭示挤压膨化物料的特征,为挤压膨化产品的准确描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膨化带胚玉米作啤酒辅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通过试验,研究了带胚玉米挤压膨化系统的诸参数(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套筒温度,模孔孔径)对各考查指标(糊化度、浸出率、脂肪、总还原糖、总酸)的影响规律,及其系统最优参数。结果表明,只要膨化系统诸参数选择合适,不加酶制剂,带胚玉米膨化物对应的麦汁醪液的糖化和过滤也可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小米挤压膨化加工营养方便粥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氨基酸分析评价,了解本项目主料小米氨基酸品质,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熟化,并采用调整膨化物料含水率、膨化喂料量,再结合乳化剂的使用和添加玉米等技术措施,改进小米的膨化效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产品配方。结果表明,选用小米为主料,其蛋白质基本符合模式标准,优于大米、小麦、玉米等多种谷物。控制上述4种膨化辅助条件,解决了小米膨化的难题,而且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部分降解更有利于吸收。经正交试验选择出主料与多种辅料的最佳组合,使产品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质量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全价蛋白质的营养水平,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含量也显著提高,营养很丰富。同时由于多种辅料的配合,产品的调溶性、复水性、口感等感官质量高,而且产品中富含了各种辅料所含的多种保健成分。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辅助提取经膨化大豆粕中低聚糖工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该文在考察超声波功率、超声波辅助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大豆低聚糖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波辅助提取时间、液料比和乙醇浓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以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经挤压膨化大豆粕中低聚糖的最佳条件和数学模型.并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未挤压膨化大豆、挤压膨化未超声波辅助提取和未挤压膨化未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大豆中低聚糖得率作为对照,以确定挤压膨化技术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对大豆低聚糖提取的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31.3%,超声波辅助提取时间为34min,液料比为20.4mL/g,得率为11.95%,与未挤压膨化未超声波辅助提取对照试验相比提高了50.31%.挤压膨化技术处理和超声波技术有利于大豆低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该文应用基于量纲分析的函数理论和蒋亦元修正的G.Murphy定理,扩大试验范围,减少试验次数,研究脱胚玉米挤压系统参数,对挤压脱胚玉米生产淀粉糖浆的糖化液滤速、DE值的影响规律。解决用脱胚玉米挤压膨化物生产淀粉糖浆难于糖化过滤的问题,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淀粉糖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水稻品种生育期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福建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和同步的气候资料,建立了适合福建省的生育期数学模型,并以模型参数为指标,结合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对水稻品种气候生态特性进行了定量鉴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的水稻图像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实现图像氮素营养诊断需要关键指标的确定和建立快速处理海量图像数据的模型。本研究筛选了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敏感时期和部位,优化了图像处理技术参数,并比较了BP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两种建模方法对养分诊断的可靠性,为利用计算机视觉虚拟技术快速精准判断作物生长营养状况、反演生长过程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验对象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N)水平:0、210、300、390 kg/hm^2。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及齐穗期,扫描获取水稻顶一叶、顶二叶、顶三叶叶片、叶鞘图像数据,共1920组。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19项水稻特征指标。分别应用BP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对19项水稻特征指标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识别,并对诊断指标进行了优化和标准化。比较了两个建模方法的灵敏性。【结果】1)幼穗分化期水稻的整体识别准确率均高于齐穗期水稻的整体识别准确率;三个部位叶片的图像数据,以顶三叶最为可靠;2) BP神经网络对幼穗分化期及齐穗期水稻19项特征指标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整体识别准确率均高于概率神经网络。其中BP神经网络对幼穗分化期顶三叶特征指标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识别的准确率最高达90%。概率神经网络对幼穗分化期顶二叶、顶三叶特征指标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识别的准确率最高达82%。【结论】幼穗分化期水稻顶3叶叶片特征最具区分度,易于进行氮素营养诊断识别,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有效时期和部位。叶片的6项RGB、HSI颜色空间分量组合最能体现其氮素营养状况。识别效果以BP神经网络好于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其整体识别准确率达90%。  相似文献   

13.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冠层图像色彩参数(G、NRI、NGI、NBI、G/R和G/B)及植株氮素营养指标(叶片含氮量、植株全氮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冠层NDVI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确立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探明数码相机在水稻上的适宜性及精确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3年5月9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30°28'08'N,114°21'36'E)采用不同施氮处理的田间试验,以籼型两系杂交稻"两优6326"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施氮水平:0、75、150和225 kg/hm2(分别以N0、N75、150和N225表示),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采用数码相机(Nikon-D700,1200万像素)获取水稻冠层图像,应用Adobe photoshop7.0软件直方图程序提取图像的红光值R、绿光值G和蓝光值B,研究数码相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色彩参数,确定植株氮素营养指标诊断模型。【结果】较对照(N0)相比,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3个施氮处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含氮量、植株全氮含量、氮素累积量、冠层NDVI值和成熟期产量增幅分别平均为40.7%98.0%、42.4%72.4%、36.2%85.3%、125.5%209.1%、51.3%60.6%和60.1%117.0%,差异显著。水稻不同生育期各冠层数字化指标G、NRI、NGI、NBI、G/R和G/B与上述氮素营养参数相关性差异较大,且以数字图像红光标准化值NRI表现最佳,建议作为应用数码相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进一步分析表明,可以用统一的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不同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植株氮素营养指标随冠层色彩参数NRI的变化模式。【结论】数码相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测试结果稳定,具有快速、便捷、非破坏性等优点,冠层色彩参数NRI与水稻氮素营养指标和产量之间均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满足氮素营养无损诊断的需求,对实时、快速监测水稻长势状况及氮素营养丰缺水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有望发展成为新时期作物氮素营养无损诊断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The kinetics of spin-trap adduct formation in beer oxidation exhibits an induction period if the reaction is carried out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in the presence of air. This lag period lasts until the endogenous antioxidants are almost completely depleted, and its duration i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flavor stability and shelf life of beer.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total kinetics of the proces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hree parameters-the lag period, the rate of spin-trap adduct formation, and, finally, the steady-state spin-adduct concentration. A steady-state chain reaction mechanism is described, and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the main ki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the initiation rate, antioxidant pool, effective content of organic molecules participating in the chain reactions, and the rate constant of the 1-hydroxyethyl radical EtOH(*) spin-adduct disappearance are given. An additional new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is suggested to characterize the antioxidant pool-the product of the lag time and the rate of spin-trap radical formation immediately after the lag time, normalized by the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of the adducts. The results of spin-tapping EPR experimen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nitroxide reduction kinetics measured in the same beer samples. It is shown that although the kinetics of nitroxide reduction in beer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ducing power of beer, the latter parameter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the antioxidant pool. The relationship of free radical processes, antioxidant pool, reducing power, and beer staling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稻工厂化育秧播种完成的秧盘人工取盘和层叠堆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后续运输不便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水稻秧盘自动码垛机,可完成秧盘精确夹取、转移和码垛;阐述了码垛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作为控制核心,搭建了...  相似文献   

16.
耐低磷水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2472个来自不同核心种质资源库的代表性水稻品种进行了苗期耐低磷初选和复筛,并通过全生育期鉴定,研究了耐低磷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的基本条件和指标。结果表明,采用两步筛选法,即苗期初筛和复筛,并通过全生育期产量验证,既可以获得典型耐低磷和低磷敏感水稻品种,又提高效率,吻合度达67%;在供试土壤有效磷含量小于5.mg/kg时,筛选密度为4株/600g土,设低磷水平为50.mg/kg(外加);分蘖数及其耐低磷指数(相对分蘖数)综合性较强,作为苗期筛选指标比较适宜;对于少数特殊的品种,它们在高磷和低磷处理时都没有分蘖,此时用干重耐低磷指数(相对干重)来衡量它们的耐低磷能力比较合适;全生育期验证以经济产量及其耐低磷指数(相对经济产量)为鉴定指标,其中有效穗对经济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