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刺槐根、茎木质部水力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6):689-692
刺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但近年来刺槐衰败现象发生严重,其主要与缺水导致的木质部水分输导组织功能输导障碍有关,而木质部水分输导功能主要受导管形态结构的影响,根和茎(枝条)木质部水分输导组织是植物水分输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刺槐根和茎的水分输导效率和安全性差别缺乏了解。测定了刺槐根、茎(枝条)木质部的导管直径、导管密度、导水率和抗栓塞能力。结果表明,刺槐根导管直径更大,但导管密度小于茎,根导水率约为茎的3倍,根的抗栓塞能力显著低于茎。说明刺槐根与茎相比,水分输导效率更高,但水分输导安全性显著低于茎,因此,根的水分输导安全性可能是影响刺槐水分输导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丛枝茵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摩西球囊霉(G.mosseae)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水分条件下,接种AMF提高了刺槐的株高、地径、地上和地下干重.正常供水条件下接种AMF,刺槐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变化不大.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AMF,刺槐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最大荧光、Fv/Fm和qP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2种水分条件下接种AMF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刺槐生长.在正常供水时接种AMF可提高刺槐的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其生长,在水分胁迫时接种AMF可提高刺槐的光合作用水平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3.
土壤干旱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影响显著,且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7~9月份蒸腾速率日均值大小顺序均为正常水分处理>轻度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严重干旱处理。气孔阻力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呈增加趋势,7~9月份气孔阻力日均值大小顺序均为严重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轻度干旱处理>正常水分处理。通过统计分析和逐步回归,获得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最优回归模型,并发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均与光照强度和气孔阻力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正常水分处理下幼苗蒸腾速率还与气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刺槐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水分充足、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刺槐幼苗形态、功能性状、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即刺槐可通过调节自身各方面以适应干旱环境。中度干旱及重度干旱会抑制刺槐幼苗的生长,而轻度干旱对幼苗影响较小,甚至会促进幼苗的生长,表明在轻度水分胁迫调条件下,刺槐幼苗可获取最大的生长效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干旱程度对刺槐幼苗水分生理和生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程度下刺槐幼苗水分生理和生长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耗水量和耗水系数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结合不同处理下刺槐幼苗生长特征和生长速率可知,刺槐幼苗良好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应不低于58.69%θf;通过统计回归,获得了刺槐幼苗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的数学拟和模型。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河北花岗岩丘陵地的立地特性与刺槐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在河北山地,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丘陵地区.该区主要立地特点是干旱、土薄、养分贫乏.坡形影响水分、养分及土壤的再分配作用明显,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该区刺槐槐生长的突出特点是过早衰退.刺槐的良好生长要求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但该区刺槐的营养要求与实际供应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刺槐的根系分布浅,吸收空间小,对该区立地条件适应能力有限.在经营上应适应刺槐生长的特点,实行早期利用.  相似文献   

7.
腾格里沙漠边缘沙地造林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新疆杨、速生杨、刺槐3种沙地造林树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发现:(1)新疆杨、速生杨是高光能利用效率树种;净光合速率也高于刺槐;(2)刺槐树种蒸腾速率受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及水汽压的直接影响而变化的幅度最小,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高水分利用效率树种;(3)新疆杨和速生杨树种的光能利用效率,与水分竞争能力之间具有互补性,反映出这两种杨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强于刺槐,实地调查结果与此相符;(4)速生杨气孔导度值最大;新疆杨气孔导度值居中,其变化幅度居中;刺槐气孔导度值最小,其变化幅度也最小。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5种木本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种的选择是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LI-6400xT光合系统分析仪研究了5种木本植物的光合日进程特性、光能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①火炬树Rhus typhina,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的最大净光合效率出现在中午12:00,均无光合午休现象;②比较5种木本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后发现,火炬树的光能利用效率最高,其光能利用效率与臭椿、荆条的光能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与刺槐、酸枣的光能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火炬树、刺槐及酸枣的光能利用效率较高;③除酸枣外,5种木本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均呈"V"型曲线,酸枣的水分利用效率呈"W"型曲线。火炬树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与臭椿、荆条、酸枣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与刺槐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火炬树和刺槐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火炬树和刺槐在秋季具较高的光能及水分利用效率,基于两者为外来树种,需慎重考虑将它们作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树种。  相似文献   

9.
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下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不同雨量条件下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下渗过程,得出不同雨量下的土壤水分下渗深度即稳定渗深。阐述了降雨量、前期土壤水分含量和下渗历时与水分下渗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铅胁迫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叶水势、细胞膜透性、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揭示土壤水分、铅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刺槐生理代谢的影响规律。【方法】以苗龄1年、长势一致的刺槐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80%,100%)、铅胁迫(土壤中铅含量分别为0,300,500,1 000,2 000,3 000 mg/kg)处理刺槐苗木的叶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的变化。【结果】土壤水分对刺槐苗木叶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的影响明显,其中刺槐叶水势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时最小;当土壤中铅含量为300~3 000 mg/kg时,刺槐细胞膜透性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刺槐叶片相对水分亏缺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相同水分条件下,铅胁迫对刺槐叶水势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无显著影响,而细胞膜透性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水分条件下,随着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刺槐叶片铅含量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结论】水分胁迫对刺槐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较大,而铅胁迫只对刺槐的细胞膜透性有影响,对其他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刺槐叶片可以富集土壤中的铅,说明刺槐对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春季土壤含水量可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从而使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自然越冬的卵在春季处于不同含水量土壤的孵化环境中。关于春季不同土壤含水量变化对自然越冬蝗卵孵化情况影响的详细报道尚未见到。试验选取2008年4月5日、12日、17日和21日4个不同时期,对田间挖取的蝗卵用不同含水量的土壤(10%-26.5%)进行处理,以比较不同含水量土壤对春季自然越冬蝗卵在孵化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的越冬蝗卵在孵化率、卵孵化期持续天数、卵处理日期至孵化日期之间间隔天数(或孵化日期早晚)上的差别与不同含水量土壤处理有明显关系,与处理卵的日期早晚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与水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立地下的刺槐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3种立地刺槐的蒸腾速率及与其有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中期、末期3个时期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种立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半阴坡的蒸腾与半阳坡差异不显著,与阳坡差异极显著,蒸腾速率与光强和土壤水分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种立地条件下刺槐新枝生长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胸径生长与土壤水分显著相关,新枝生长与土壤水分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土壤水分是影响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段而军  于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55-11358,11383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丘陵区的黄陵县双龙林场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种针阔叶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的团聚体数量特征、团聚体的水稳性特征及团聚体水稳性与腐殖质组成的关系。[结果]不同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为2.21~2.54,重量平均直径为2.07~4.86mm,几何平均直径为1.04~1.69mm,粒径均匀度指数为0.76~0.97,分形维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华山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侧柏×辽东栎〉华山松〉白桦和油松〉侧柏〉刺槐×油松〉油松×辽东栎〉刺槐。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指数为14.28~24.77,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在0.01水平显著大于相应树种纯林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侧柏除外),纯林林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侧柏〉华山松〉油松〉华北落叶松〉白桦〉刺槐。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与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关性在0.05水平显著。通径分析表明,腐殖质中的富啡酸对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贡献最大,胡敏酸对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起了较大的制约作用。[结论]该地区营造侧柏和华山松林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二者可以作为防护林和用材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4.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项研究根据环境因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了土壤水分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以及刺槐人工林地的优势木平均树高与林地某些因子(地形、黄土母质类型和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土壤水分因子是影响当地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受当地地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土壤水分等级表,和刺槐人工林标准林龄优势木平均树高的预测方程式。并编制了适合该地区的立地条件类型表,绘制了1355.0公顷面积范围内的立地图。  相似文献   

15.
苏北沿海防护林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常规方法测定各模式林带生物量、各树种生长规律、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各林带疏透度 ,从而对江苏省北部沿海 4种防护林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平均增长量以杨树林最大 ,水杉林、柳杉林次之 ,刺槐林最低 ;4种模式造林树种的生长快慢顺序是杨树 >水杉 >柳杉 >刺槐 ;由于树种不同、造林时间不等 ,4种模式沿海防护林对各林地土壤的改良效果也不同 ,表现出林龄大的较林龄小的强 ,刺槐为豆科乔木树种 ,对土壤性状的改良效应明显较水杉和杨树强  相似文献   

16.
四倍体刺槐在青海东部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省东部进行四倍体刺槐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饲用型四倍体刺槐均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且能安全越冬,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在3个地区的四倍体刺槐生长情况方面,随着立地条件的降低,四倍体刺槐表现性状有所下降.该树种有望成为青海东部地区发展畜牧业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7.
土壤干旱对刺槐幼苗水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单长卷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52-1853
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刺槐幼苗水分生理和生长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耗水量和耗水系数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同时,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