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悬铃木方翅网蝽对悬铃木的危害在华北地区日益严重,作者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历史、虫口密度、传播途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林业生产上,对及时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悬铃木属植物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天津市2009年在蓟州区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2014年在武清区发现危害,之后静海、宁河等区也发现其分布危害。该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方翅网蝽属,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植物,造成寄主早期落叶,严重时甚至枯死,对我地区重要的行道树种——悬铃木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文章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传播规律提出了主要防治技术要点,通过防治使该虫在我地区能够得到有效的控  相似文献   

3.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悬铃木属植物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天津市2009年在蓟州区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2014年在武清区发现危害,之后静海、宁河等区也发现其分布危害。该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方翅网蝽属,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植物,造成寄主早期落叶,严重时甚至枯死,对我地区重要的行道树种——悬铃木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文章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传播规律提出了主要防治技术要点,通过防治使该虫在我地区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严重危害我国城市行道树悬铃木,甚至可导致树木死亡。本文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贵阳市调查越冬期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树干不同高度、方位和不同地点的分布规律,为其防控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在寄主树干2.01~3.00 m虫口数最大,占48.19%,树干高度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虫口数量影响差异极显著;越冬末期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偏好寄主树干北面休眠,占28.97%;树干方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虫口数量影响差异极显著;不同地点的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调查结果表明:花溪公园平均越冬虫量最多,为69.80头,迎宾路平均越冬虫量最少,为27.70头,各路段越冬后期的虫口数量明显下降,迎宾路虫口下降率为76.51%,贵州大学南校区为58.79%,花溪公园为47.75%;因此,悬铃木树干高度﹑方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有偏好性影响,可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合理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田间自然危害,人工接虫和模拟危害的方法,就棉田二、三、四代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luralis Jak.)的危害损失和经济损害允许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①二代中黑盲蝽的危害,不至于造成棉花产量损失。②三代中黑盲蝽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随虫口密度呈不对称S形增长,其损失率概率单位(P)与虫口密度(x)的数学模型为:P=5.72301gx-4.3561。最大损失量为10.43kg/亩。③四代中黑盲蝽的危害损失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④三、四代中黑盲蝽的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分别为百株虫量27头和37头。  相似文献   

6.
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是我国的新纪录有害生物,对菊科和番薯植物危害严重。2015—2016年,通过对上海的公园、绿地等样地开展系统调查,记述了菊方翅网蝽目前在上海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已对荷兰菊(Aster novi-belgii)、金木菊(Euryops pectinatus)、千叶蓍草(Euryops pectinatus)、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勋章菊(Gazania rigens)等菊科植物呈现出严重危害;菊方翅网蝽以成虫形式在寄主植物基部或附近场所越冬,并且正在迅速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苜蓿盲蝽危害对紫花苜蓿植株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罩笼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苜蓿盲蝽刺吸危害对紫花苜蓿株高、分枝数、茎叶比、干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相对饲喂价值(RFV)等生长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苜蓿盲蝽虫口密度与受害紫花苜蓿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01),对照组紫花苜...  相似文献   

8.
杨十斑吉丁虫危害的损失量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损失量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根据虫口密度和危害后所造成的材损率大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程度,将危害情况以株均虫口密度分为五个水平的防治指标:0级(2头/株以下);Ⅰ级(3~lO头/株);Ⅱ级(11~20头/株),Ⅲ级(21~30头/株);Ⅳ级(30头/株以上)。针对不同危害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危害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悬铃木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郑州市金水区内近20条道路展开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对悬铃木造成危害的病虫害多达10余种.因此,对悬铃木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对悬铃木常见病虫害(草履蚧、红蜘蛛、日本龟蜡蚧、方翅网蝽、星天牛、袋蛾、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郑州市悬铃木病...  相似文献   

10.
菊方翅网蝽在武汉的分布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0月在武汉地区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上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为首次在武汉地区发现该虫分布。该虫可对多种菊科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开展系统的调查,记述了菊方翅网蝽在武汉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给出了该虫的形态及危害状图片,并对其在武汉地区的入侵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架形的‘贵人香’和‘霞多丽’酿酒葡萄进行摘叶,与未摘叶的为对照,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摘叶显著提高了处理B(贵-厂(摘叶)、贵-厂-CK(未摘叶))、C(霞-厂-V(摘叶)和霞-厂-V-CK(未摘叶))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8.12%和5.16%;摘叶显著提高了处理B和C的总糖含量,其中处理B的增幅最大,为13.35%;摘叶显著降低了处理B和C的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8.52%和28.46%,其中处理C的可滴定酸含量远远大于对照;摘叶显著提高了处理B的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7.38%和37.50%;摘叶对处理A(贵-厂-V(摘叶)和贵-厂-V-CK(未摘叶))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均无影响。在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贵人香’和‘霞多丽’栽培推广“厂”型和“厂-V”架形,配套转色期后摘叶的栽培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毛白杨无性系树皮有机物质含量与抗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抗虫、感虫毛白杨无性系树皮内含物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毛白杨树皮内含有 17种氨基酸 蛋氨酸 ,异亮氨酸 ,酪氨酸 ,精氨酸含量 ,抗虫高于感虫无性系 ,丙氨酸 ,脯氨酸含量 ,抗虫无性系低于感虫无性系 ;总糖含量低者抗虫 ,反之感虫 ;还原糖 ,可溶性总糖 ,蛋白质 ,总酚等含量与抗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单宁含量高 ,还原糖 /单宁值以及可溶性糖 /单宁值低时 ,抗虫 ,反之感虫  相似文献   

13.
外源氨基酸对不结球白菜和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获前叶面喷施氨基酸对不结球白菜和生菜的生长及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的生长基本不受氨基酸的影响;而生菜对氨基酸反应敏感,混合氨基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明显促进生菜的生长。叶面喷施氨基酸明显增加2种蔬菜叶片及叶柄硝酸盐含量;外源氨基酸降低2种蔬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叶片全氮含量。不结球白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各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达65.82%-84.8l%,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减少;生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章艳玲 《农学学报》2019,9(1):59-61
为了比较金银花茎、叶和花中的化学成分含量,采用了硫酸-蒽酮法、苯酚-硫酸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考马斯亮蓝法、茚三酮呈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金银花茎、叶和花中的黄酮类物质、维生素C、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为叶>花>茎;而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为:花>叶>茎,虽然花中含量最高,但叶和茎中也有一定的含量;可溶性糖:茎>花>叶;多糖含量:茎>叶>花。这为金银花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无核1号’君迁子为样品,以有核君迁子作为对照,研究无核君迁子果实品质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为君迁子果实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核君迁子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颜色不断加深,糖含量不断积累,酸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单宁逐渐降至可食用阈值以下;与有核君迁子相比,果实成熟后可溶性单宁和酸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较高,糖酸比高达136.36,为有核君迁子的2.9倍;鲜果重、横径、纵径均与不溶性单宁和糖酸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黄酮、可滴定酸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果实12个品质指标可以缩减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0.56%。与有核君迁子相比,无核君迁子无核或少核,果实成熟后呈黑色,糖、糖酸比和黄酮含量高,可溶性单宁和酸含量低,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俱佳。  相似文献   

16.
亚洲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一种重要害虫,利用抗性品种是有效控制玉米螟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2016年在安徽凤阳和海南乐东评价了1 46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水平,并测量这些自交系的理化性状,包括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三叶长、穗三叶宽、穗三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叶片硬度、蜡质含量、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理化性状,分析了理化性状与抗螟性的相关性。鉴定结果显示,高抗自交系142个,抗性自交系317个,中抗自交系322个,抗虫自交系占53.38%;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10 cm茎粗、叶片蜡质含量与其抗螟性无显著相关,而叶片厚度、叶片硬度、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玉米抗螟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生化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美洲斑潜蝇3种寄主植物15个品种叶片中化学物质含量,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探讨了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3种作物及其各自品种间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单宁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美洲斑潜蝇对作物的选择性和抗生性与作物叶片中化学物质含量密切相关,其中蛋白质与抗性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可溶性糖,再次为单宁。  相似文献   

18.
任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97-1098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叶位桑叶品质的影响。[方法]用200 mg/L天丰素和缩节胺处理桑树选792,测定不同叶位桑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脂类的含量。[结果]200 mg/L天丰素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4叶位最高,其次是第1叶位;200 mg/L缩节胺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11叶位最高,第1叶位最低。天丰素处理的第1叶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第8叶位最低;缩节胺处理不同叶位的蛋白含量均保持较高的含量。天丰素处理桑叶的脂类含量以第8叶位最多,随着叶位的递增,脂类含量均显著减少;缩节胺处理桑叶的脂类含量第11叶位最高,高出含量最低的第1叶位11 mg/g。[结论]天丰素对中下部偏老桑叶的品质有较大改善;缩节胺较大提高了上部偏嫩桑叶的可溶性糖分和脂类含量,而对下部偏老叶片的可溶性糖分和脂类含量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19.
棉花营养物质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物质的含量,旨在明确棉花体内这些物质与品种抗性的关系。【方法】以12个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抗性鉴定确定这些棉花品种的抗性水平;然后分别采用Bradford法、蒽酮-硫酸法和香草醛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各生育期不同组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的含量;最后进行12个棉花品种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黄绒土棉和美中棉为高抗品种(综合抗性指数<1),AH-510、苏联棉、荆7516-1和池州红叶棉为高感品种(综合抗性指数>3)。棉蕾和棉铃中蛋白质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但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单宁含量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但在铃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12个棉花品种中云南黄绒土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强,池州红叶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弱。蕾期棉蕾及铃期棉铃中蛋白质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苗期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而蕾期棉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蕾期棉蕾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铃期顶叶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盛花期玉米紧凑型品种“四密25”、平展型品种“吉单159”不同密度、不同叶层的比叶重(SLW)、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SLW、叶片和味鞘可溶性糖含量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12:00至14:00时最高。SLW可溶性糖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四密25”的降幅小于“吉单159”。SLW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可溶性糖含量为茎秆>叶鞘>叶片。玉米叶片含水量早晚高、中午低,呈“V”字型变化,密植>稀植,下层>中层>上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