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种植大户、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未来农资行业为大户服务成为趋势。做惯了"一买一卖"传统经营模式的农资流通企业如何为大户服务?从哪儿切入?土地流转新政中关于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要大力培育各类经营性的服务组织,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车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这不但为农资流通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更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也是土地流转的一种新探索。由于土地托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订单式"全程服务,降低了  相似文献   

2.
<正>为解决农户土地利用率低、科技种植水平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问题,华夏农机合作社立足农机服务优势,将农户土地进行连片流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到目前该合作社共有28家农机户,具备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农机具41台(件)。华夏农机合作社刘成汉董事长告诉记者,在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3.
<正>商水县是农业生产大县,耕地面积8.8万hm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粮食种植规模是当务之急。为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统一化管理,商水县进一步加强了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管理和服务,引导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现代农业主体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商水县建立了25个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服务大厅。2014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64万hm2,全县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4.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是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的农户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土地流转对不同农业机械使用方式的异质性影响,包括自有农业机械和租赁农机服务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农户的农机租赁费用比未流转农户高11.9%,自有农机总价值比未流转农户高21.73%。土地转入对农机使用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土地转入对农户租赁农机的平均处理效应为23.2%,对农户自有农机的平均处理效应为54.9%。土地转出对农户租赁农机和自有农机都存在负向影响,并且对自有农机总值的负向影响更大,但是土地转出对农户租赁农机的影响并不稳健。研究表明,在引导农户土地有序流转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之配套。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西省50个县(区)635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意愿与行为的偏差问题。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意愿与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偏差率为10.8%,此偏差主要受农户受教育年限、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了解程度、周边农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情况、加入合作社、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水稻经营的土地面积因素影响。其中,是否使用互联网和水稻经营的土地面积会加深偏差程度,其他因素作用相反,是否参加农业技能培训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了解程度对偏差的影响程度最大。该研究结论对普及农机社会化服务服务知识,更好地制定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政策,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意愿与行为的转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经营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的根本途径,研究二者关系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乃至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及转入不同特征土地对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土地转入对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如果转入土地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则能显著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另外,农户经营能力越强,对不同类型社会化服务的应用程度也越高。因此,政府应推动更有效率的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提升农户生产经营效率;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增强联结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合作社供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分析天津市合作社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天津市合作社供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3种模式,土地流转合作社统一经营的服务模式,提供优势产业专业化服务的模式和提供综合型服务带动分散农户的模式进行分析,并从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重身份,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综合性,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互支撑和合作社带头人的作用明显4个方面总结了合作社提供农业社会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徐晶  张正峰 《江苏农业学报》2021,37(5):1310-1319
传统农业劳动力的流失以及现代农业的普及推动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使用.当前,小农户经营格局的限制导致多数农业经营者购买农业机械的难度较大,由此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出现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替代农业生产劳动力、普及生产技术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对农业生产和农地流转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微观农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的影响,同时还通过对样本分组开展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推广对农地转出和转入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地转入行为和转入规模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机社会化服务在不同年龄类型农户以及不同生产区域的农户中所发挥的影响也具有差异.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农机租赁服务主体;基于不同类型农户的发展特征,实施多元化的农机服务和技术保障;针对不同农业生产区域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强农机租赁推广和技术帮扶力度;提高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组织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的开展,农民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激活了"土地"这一要素,撬动和融合了技术、信息、资金等其它要素,在创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上迈出可喜一步,土地股份合作社已经成为破解当前土地流转难题的有效载体。一、土地股份合作的几种模式1、统一经营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土地经营权交给合作社,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要求。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法瑞  杨直民 《农业考古》2012,(1):329-338,355
一.1900年前后中国从"农事最疲"窘境引发变革在西方国家发展近现代农业,兴办相应的教育、科技事业,以其产品及再制品作为商品敲击中国市场大门时,中国农业状况如何?农业教育和科学技术又是怎样的呢?这一直是农业史研究关注的问题。竺可桢(1890~1974)于1950年在《中国科学的新方向》一文中曾指出:"中国之有近代科学,不过近四十年(1)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关系,辨析论述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当前阶段的内容和建设重点.同时具体描述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面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2016年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安徽省农业人口结构变动特征及其面临的突出困境。研究表明,从数量结构来看,安徽作为农业人口大省的属性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业人口分布显示出“北密南稀”;从性别结构来看,农村妇女非农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脱离农业进入非农部门,农业女性化现象并不明显;从年龄结构来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正在加深,农村人口老化与农业人口老化问题并存;从素质结构来看,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升极为缓慢,整体处于小学和初中水平;从流动结构来看,农业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挤出效应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劳动力吸纳效应将持续发挥。鉴于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一要树立农业劳动力安全观,积极应对农业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二要加速启动农民职业化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要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经营方式,提高土地集中率、提高机械化水平;四要加大农业社会化和农村数字化建设,让更多主体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台湾农产品品牌国际化经验的总结与分析,从品牌农产品的生产体系、品质保障体系、配送体系和品牌推介体系等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伍小东  姚远 《农业考古》2020,(1):189-194
章文才是我国柑桔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农业教育思想。他十分重视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认为农业教学"当教以学生实用知识""教课与实习并重,以养成刻苦耐劳之意志",而加强研究工作,则"教学始可日新月异,推广始有实际材料",同时要积极向农村推广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要用科技让农民富起来"。对于战后的整个农业建设,他认为"农业企业化是农业建设的首选途径",而且农业建设必须与农业教育密切联系起来。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战时和战后我国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才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国家层面来看财政农业支出的总量是稳定持续增长的,但具体到县级财政农业支出中就会出现财政支出吃紧、财政农业支出被挪用等诸多问题,这是由当前对县级政府绩效考核的导向和农业自身效率不高所决定的.要以财政农业支出为支撑并带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就必须总结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并利用好我国农业的有利基础,从强化县级政府作为财政农业支出的主体角色、建立灵活的县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规范县级财政农业支出程序的公开透明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坦桑尼亚政府将脱贫作为政府工作重点,执行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进经济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国民经济得到缓慢回升。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大,从坦桑尼亚的农业资源优势进行分析,重点介绍坦桑尼亚的农业生产情况和中坦合作历史,目的在于明确坦桑尼亚国内现在的资源优势、农业发展成就及面临的困难,为未来中坦进一步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针对河北省农业企业“走出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 宣讲、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合作以及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建议,以期对推动河北省农业企业“走出去” 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巨大转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为了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提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为指导,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有重要的启示,主要包括提高农民的生态观念,发展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注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大力培育纯天然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互融合,推进农业休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农业系统学原理,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系统在横向上由农业生物、农业环境、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4个年信息子系统构成,在纵向上由国家、省、市、县4级农业信息中心构成.各级中心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农业系统的4个基本要素建立农业信息系统,通过横向、纵向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